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33岁。患者因颈面部浮肿1个月,头晕、胸闷、乏力、憋气半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常规CT示前纵隔占位,考虑淋巴瘤或者侵袭性胸腺瘤,为进一步诊断行MRI检查:前中上纵隔见不规则肿块,大小约86 mm×62 mm×98 mm,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前部与胸壁分界不清,后部与主动脉、左肺动脉分界不清,下部与心影分界不清,上腔静脉、奇静脉流空信号消失,右心房内不均匀异常信号,增强后肿块均呈不均匀强化;心影周围及  相似文献   

2.
刘旭升  玄贞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11-2611
1 病例介绍 女,51岁.因胸闷、胸疼、心慌1个月,加重3 d人院.双下肺未闻及干啰音.胸部无凸起,全身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正常.入院后查CT示前中纵隔可见一大小约11.0 cm×8.0 cm软组织肿块,肿块周边实质呈结节状.中心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心脏受压后移,密度欠均匀,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增强后可见肿块实质部分强化.双肺内未见明确病灶.左侧胸壁可见结节样突起,并可见胸腔积液.术后病理:侵袭性胸腺瘤并肋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胸腺癌2例     
李廷海  赵东勇  王兰朋 《河北医药》2009,31(20):2847-2848
例1,男,16岁,主因发热、乏力、胸痛1个月于2008年8月10日入院。体温最高40℃,无咳嗽、咯痰、咯血。查体无阳性体征。查WBC 10.03×109/L,N 71%。胸片:右中肺野内带可见一直径5 cm块状影,与右上纵隔无明显分界。中上纵隔增宽。CT:纵隔窗示前上纵隔增宽。胸腺区可见一5.9 cm×6.5 cm×8 cm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CT值16~44 Hu,并与周围血管及心包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9岁。住院号187532。因胸背部持续性隐痛伴胸闷1个月入院。患者发病前无外伤史,亦无畏寒、发热、咳嗽与咯血史。平素体健。家族史及既往史无特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X 线表现:在后前位胸片上见右上纵隔有一个向右肺突出的半球状肿块影,大小约5×7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无分叶毛刺征,肿块内亦无钙化影,密度均匀。侧位片示:在右上纵隔可见与脊柱相重叠的圆形肿块影,并见右后肋膈角变钝。X 线诊断:右后上纵隔神经原类肿瘤。手术所见:打开右侧胸腔时涌出淡红色液体约700ml,在右胸后纵隔奇静脉旁见有一个8×10×12cm~3 大小的椭圆形肿块,触之囊性感,质脆,色调呈  相似文献   

5.
王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79-180
1病例特点患者女,47岁。因反复心慌、胸闷不适半年入科。入科查体:BP120/70 mm Hg HR 80 bpm、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入科后查:食道钡餐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后纵隔左侧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6.6×6.4 cm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彩超示:后纵隔内6.4×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33岁,因颈面部浮肿1个月,头晕、胸闷、乏力、憋气半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常规CT示前纵隔占位,考虑淋巴瘤或者侵袭性胸腺瘤,为进一步诊断行MRI检查:前中上纵隔见不规则肿块,大小约86 mm×62 mm×98 mm,T_1WI呈稍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前部与胸壁分界不清,后部与主动  相似文献   

7.
王长霞  关太平 《河北医药》2006,28(4):289-289
患者,男,64岁.近半年来,胸闷,憋气,半年前无诱因胸背吵部隐痛并放射至上腹部.既往有肺结核史.查体:T 37℃,P 80次/min,BP 120/70mm Hg.表浅淋巴结均未触及.右侧胸壁(第7、8肋间)可扪及一质硬、边界清楚的肿块,约2.5 cm×2.5 cm,有压痛,皮肤无红、肿、热.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片检查:右肺上野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右下肺野外带软组织肿块影,上缘清晰,下缘与膈肌不能分开.CT检查:胸CT平扫纵隔窗显示右侧前胸壁于胸骨剑突下水平有一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界限清楚,测CT值14.1~44.2 Hu.肿块向外压迫胸、腹壁,致局部隆起凸起,向内压迫肝脏向左侧推移.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高密度影,界限不清,密度不均,CT值为21.4~53.4 Hu.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下腹胀痛20天、发现盆腔包块3天入院。体格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散在0.5cm×0.5cm~4cm×3cm大小不等的肿块,质软,部分肿块有蒂部与皮肤粘连。颈部及躯干可见散在点状、斑片状蓝黑色色素沉着。妇科检查:盆腔内扪及4月孕大的肿块,质硬、固定。腹壁阴道直肠三合征检查,肿块位于直肠前壁,与子宫分界不清,直肠黏膜光滑。B超提示卵巢实质性肿瘤。临床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神经纤维瘤。妇产科与外科共同协作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直肠前壁——11cm×10cm大的肿块,质硬、固定,向前达子宫后壁,与子宫无粘连。空肠及大网膜与…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左前胸壁肿物1月余入院,查体:左前胸壁近剑突约5~7cm位置处可见皮肤隆起,局部皮肤红肿,皮温略高,触诊约4cm4cm区域,质硬,轻触痛,边界不清,不活动。CT检查:左前胸壁约9~10肋软骨周围可见一不规则组织密度区,界清密度较均匀。提示:左前胸壁约9~10肋软骨头膨大,占位,考虑来源于软骨。超声检查:左前胸皮肤隆起处皮下探及一混合回声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3岁.主述纳差、消瘦3 月,胸痛、咳嗽半月入院.入院后查体:消瘦、恶病质,呼吸稍促,唇微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右侧较饱满,双肺可闻及中细湿鸣音,心率100 n·min-1(n=次)、律齐、腹平、左侧下腹皮下可扪及一1 cm ×2 cm大小包块,欠活动、质硬、压痛.腹部B超检查示:脾脏与左肾上极之间探及约5.6 cm ×5.7 cm以实质为主稍低回声团,其内部见一直径约2.0 cm不规则液性暗区,团块边界清,可见包膜.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左侧肾上腺区域、左肾门外前方、左侧结肠旁沟以及左肝前见多数软组织肿块,左侧肾上腺区域肿块最大,约7 cm ×6 cm ×6 cm,该肿块及左肾门外前方肿块与左肾关系紧密,均为明显边缘强化;左肝前肿块与肝实质分界较清楚,右肾上极平面膈肌后、腹主动脉右旁及胰头前见增大淋巴结.胸部CT检查示:纵隔内广泛淋巴结肿大、融合,右肺内、心膈角区肿块,心包积液.诊断:①恶性淋巴瘤;②转移性病灶?胃镜检查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5岁.因刺激性干咳、胸闷1月入院.1月前因着凉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无痰,略感胸闷,伴发热,体温37.5~38℃.入院查体:无复视、眼睑下垂,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胸部CT示右前上纵隔巨大软组织影,密度均匀一致,约16cm×15cm大小,边缘光滑,无分叶,纵隔左移.术前诊断:纵隔实体肿瘤.于全麻下行右胸前外侧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约18cm×15cm×15cm,包膜完整,与右胸壁、右肺、上腔静脉和气管粘连,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42岁。左侧胸闷、胸痛及咳嗽 2个月。入院诊断 :左前上纵隔畸胎瘤 ,于 2 0 0 0年 8月住院。查体 :颈浅淋巴结不大 ,胸廓无畸形无压痛 ,心律齐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 ,无音 ,腹平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各项检验均未见异常。 X线胸片显示 :左前上纵隔见密度均匀的增密影 ,侧位片见前上纵隔贴近胸骨处有密度不均肿块影 ,约 6cm× 4cm。诊断 :左前上纵隔肿物 ,畸胎瘤可能。于 2 0 0 0年 8月行开胸手术 ,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左前上纵隔 ,贴近胸骨处 ,有完整被膜 ,行分离粘连 ,完整地摘除肿物 ,术中肿瘤易于摘除。术后 15 d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体检发现左侧纵隔肿物6个多月”收住院。患者于2007年10月在工厂体检X线示:“左前纵隔肿物”,随后到佛山市某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纵隔肿瘤(畸胎瘤、错构瘤)”。患者发现后一直无心悸、气促,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拟“左侧纵隔肿物”收住院。查体:T36.7℃,P84次/min,R20次/min,BP135/85mmHg,神志清,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片:左前纵隔可见一大小约8am×7cm的肿块影,肿块与纵隔相交呈钝角,前上缘可见弧形钙化影,肿块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自述6个月前体检发现纵隔肿块,要求手术治疗,于1997年3月31日收入我院。病史中无胸痛、咳嗽、咯血、消瘦。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乎软,肝脾未扪及。X线胸片提示左上纵隔肿块,侧位观稍靠后。胸部透视见肿块无搏动。胸部CT平扫显示上纵隔偏左有5.4cm×5.3cm大小圆形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规则,且见间断的壳状钙化灶。入院诊断为上纵隔良性肿瘤,以畸胎瘤可能性大。于1997年4月7日在全麻下剖胸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盆部SFT的CT平描及增强表现。结果 (1)13例SFT中位于腹膜后6例,位于盆腔3例,1例位于小肠,3例位于腹膜及肠系膜,其中1例为多发病灶,共有15个肿块。(2)15个肿块中,肿瘤最小直径约为3 cm,最大为30 cm×25 cm,小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大者呈分叶状改变。15个肿块中,13个肿块边缘光滑,挤压周围组织,但未见侵犯征象,2个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其中4个肿块密度均匀或稍不均匀,11个肿块密度不均,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1肿块内出现不规则钙化影。(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迂曲血管团,静脉期及延时期病灶呈渐进性强化,较动脉期强化更明显,肿块内低密度区始终未见明显强化。结论腹盆部SFT多为单发的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常呈分叶状改变,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部分肿瘤内可见畸形血管团,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呈渐进性强化,较动脉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对岁,因左上胸痛,左锁骨下包块而入院诊治.体检:左上胸压痛,左锁骨下区可见3.5cm×3.5cm大小的肿块,质软有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无红、肿、热、痛.化验检查:白细胞7.0×109/L,中性0.65,淋巴0.32,酸性0.02.X线检查:后前位胸片,左肺中外带第二、三前肋处可见40cm×4.0cm大小、边缘完整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该第二、三前助均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右侧位胸片,病变位于前胸壁,左肺后前位体层片示:病变呈圆形阴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未见钙化灶.放射线诊断:左前胸壁软组织肿物(良恶性…  相似文献   

17.
<正>例1女,60岁。因胸闷憋气17年,加重伴背痛2月CT检查示后纵隔占位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廓对称,左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min。CT示:左后下纵隔有一23cm×19cm×17cm混杂密度肿块影,大部示软组织密度,边缘可见脂肪密度,边界尚清,左肺下动脉受压变窄,肺门及纵隔内无肿大的淋巴结,左下肺受压,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无变形。钡透示:食管中下1/3处见长约12cm向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0岁,体检发现胞内肿物,近1周感人肩部酸痛不适而入院.体检和实验室均无异常发现.3个月前体检时胸片见中前纵隔偏左有一7cmxscm大小的肿块阴影,密度均匀,边缘较光整,略有分叶、无钙化,肿块紧贴主动脉弓,气管略有向右推移。此次入院后复查肿块迅速增大,约为大mX入m,右上纵隔影增宽较前明显.x线诊断;恶性胸腺瘤或淋巴系恶性肿瘤。手术探查见前上纵隔偏左右胎头大小的分叶状肿物,质硬,正常的胸腺组织被推向左后,肿物侵及无名静脉、上动脉弓和左上肺,与心包,胸膜粘连,行站后、性部分切除。病理诊断:胸腺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5岁.因胸闷气短20 d,发现纵隔肿物5d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出现胸闷气短,夜间偶有喘憋,入院前5d胸闷症状进行性加重,肺CT扫描示:前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经胸腔穿刺活组织检查示:(纵隔)黏液表皮样癌,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格检查:T 36.1℃,P80 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口唇无发绀,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胸廓饱满,距锁骨中线1 cm第1~5肋间范围叩诊呈实音,相应部位呼吸音消失,余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音遥远,心音听诊区向左下方移位,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辅助检查:①胸部数字射线摄影片示前纵隔内见不规则巨大团块影,大部突入右侧肺野,纵隔明显增宽;②肺部CT平扫+增强示前上纵隔可见巨块型致密影,向右侧肺野突出明显,大小约16.67 cm×9.89 cm,其内密度不均匀,大部分病灶CT值42 Hu,其内密度不均,低密度区CT值15 Hu,高密度区CT值达150 Hu,边缘有切迹,分叶征阳性,部分边缘尚光滑,增强后大部分病变较均匀强化,平均CT值67 Hu,低密度区及高密度区未见强化.右肺上叶膨胀不良,纵隔内血管明显受压,移位、变形,界限尚清晰;③活组织检查为(纵隔)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为纵隔巨大黏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20.
许川  王荣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38-1439
目的:总结分析18例肺小细胞未分化癌(SCUC)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纤支镜病理证实的18例SCU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13例,肿块有分叶者7例.其余肿块平扫与肺不张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增强检查可区分肿块及累及范围、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外围型肺癌5例,原发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3例,不规则肿块状1例,小片状1例;边缘光滑3例,浅分叶1例。毛刺1例增强后平均CT值增加35.3 HU;有纵隔及肺门转移3例。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SCUC的累及范围、有无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