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采用单一治疗模式多难以奏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成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并无准确定义和诊断标准,亦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等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127例IBS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病率。结果 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总发生率为60.6%,伴抑郁症者68例(53.5%),肠道菌群失调者46例(36.2%),功能性消化不良者46例(36.2%),抑郁症在肠易激综合征各型中普遍存在,而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见于腹泻为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范围广,多发性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社区患病率为5.7%[1],城市患病率约为5%左右,欧美国家为10%~20%[2]。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肠易激综合征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特征对发病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的126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126名健康人群进行"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障碍:男性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求医行为(F=4.463,P=0.037);患者腹部症状与因子Ⅱ成年时期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态度上呈正相关(R=0.178,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求医行为方面采取积极求医的态度,可能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香港特区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老年人患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症状变化,对于疾病的防治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疾病亚型的种类及比率等.香港特区以往也有报导,尤其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但因为不是整群、分层和随机的调查,至今仍未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同和接受.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区和随机的调查方法,以期发现香港特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证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相关性.方法在经胃镜证实疾病分类84例中采取问卷调查、临床PPIs治疗观察、肠镜检查等方式.结果胃食管反流病57例中伴肠易激综合征42例占74%、无胃食管反流病12例伴肠易激综合征4例占33%.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诊断、治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美沙拉嗪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及神经肽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美沙拉嗪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方式对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给予丽珠肠乐1.0亿IU,2次/日,温开水饭后送服,黛力新1片,1次/日,疗程均8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疗程,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结论:丽珠肠乐联合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该综合征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在脑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关于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认为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变化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有些老药在治疗该综合征时有一定的疗效。1.硝苯地平又名硝苯吡啶、心痛定。本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是通过阻滞钙离子内流而解除肠…  相似文献   

10.
<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后可缓为主症,并伴排便习惯改变的、迁延反复的慢性功能性肠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不定型4个亚型,尤以腹泻型多见,其发病率大约占40%~45%~([1])。中医古籍关于"大肠泄""痛泄""肠郁"等疾病的记载与IBS-D的临床表现类似。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或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愈来愈高。本病易受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IBS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亚洲国家的IBS患病率在5%~10%之间[2],仅美国每年治疗IBS的相关费用就高达300亿美元[3],且24.8%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等精神障碍[4]。笔者采用推拿疗法联合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早期刺激方式, 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刺激已被证实在成年后能够模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症状。利用母婴分离建立的肠易激动物模型, 因其同时模拟了肠易激综合征中枢精神症状及外周胃肠道症状成为当前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常用模型。文章综合整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神经发育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对该模型运用于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进展稍作总结,以表明母婴分离可以模拟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周及中枢表现,证实了该模型模拟脑肠轴异常造成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为采用该模型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西比灵、多塞平联合应用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0例,经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频繁就诊者入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西比灵加多塞平治疗,对照组按内科常规对症处理。结果两组经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284,P〈0.05)。结论丹参、西比灵、多塞平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中亚洲国家IBS的发病率达6.5~10.1%~([1]),欧美国家IBS发病率高达10~20%~([2-3])。临床上腹泻型IBS患者最为常见,此类型患者腹泻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反复发作与内脏敏感性都与体质密切相关~([4])。本研究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中医体质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本人所在科室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7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以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因素疾病。结论:肠易激惹综合征病因是多因素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症状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白术芍药散是中医传统名方,临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了该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现就白术芍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有华 《海南医学》2006,17(11):147-147
肠易激综合征是世界范周的发病率较高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主要依赖症状学和排除器质性疾病.我们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法或尿素酶试验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IBS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有肠道症状者行结肠镜检查.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1个月13C或14C呼吸试验复查H 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视为IBS症状缓解.分析H P根除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者IBS症状缓解率的差异.结果 HP感染阳性者有267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5例,IBS发病率为39.3%;HP感染阴性者有106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例,IBS发病率为26.4%;实验组I B 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与I B S分型:两组IBS-D、IBS-C、IBS-M、IBS-U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成功患者IBS缓解率与根除失败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直接相关.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BS 分型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腹泻型IBS患者与正常人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相比有较高的直肠敏感性,且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