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62.362±15.96)、(53.31±13.57)mm Hg(1 mm Hg=0.133 k Pa)]、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4.65±2.31)、(7.86±4.26)mm Hg]、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rtery/alveolus pulmonis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a/A PO2)[(0.32±0.12)、(0.2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为26.67%(16/6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显著,能促进病情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和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65.43±3.36)、(75.68±4.26)mm Hg(1 mm Hg=0.133 k Pa),(49.88±3.97)、(41.04±2.59)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52、28.882、19.972、6.599,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61/64),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7,P0.05)。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68.72±5.67)、(138.78±14.21)h、(24.66±4.75)d与(59.28±3.56)、(94.51±6.64)h、(17.46±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增加潮气量与通气量,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给予患儿更强的呼吸支持作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1月收治的NRDS患儿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CPAP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P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并发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3.8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Pa CO2检测结果 [(76.01±5.34)、(41.74±4.25)mm Hg]优于对照组[(62.87±8.48)m、(52.14±7.6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S与CPAP联合治疗NRDS疗效确切,利于促进血气指标与肺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病理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呼吸困难。单纯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需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加强疗效。本研究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7-03-11-2019-03-28收治的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础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629,P=0.031。治疗12h后,研究组氧气分压和酸碱度分别为(92.33±5.80)mm Hg和(7.39±0.05),高于对照组的(80.51±8.72)mm Hg和(7.32±0.04),t值分别为6.677和6.468,均P0.001;二氧化碳分压为(40.42±3.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51.74±8.65)mm Hg,t=7.165,P0.001。研究组氧疗时间(t=10.627,P0.001)、机械通气时间(t=3.372,P=0.001)和住院时间(t=4.140,P0.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机械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运动智力发育商等。结果治疗1 h和12 h,观察组患儿的PaCO_2、Pa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CO_2、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确切,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同时不会对患儿运动-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通气方式分为鼻塞组(n=35)和传统组(n=35),鼻塞组进行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传统组进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分析总结两种通气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鼻塞组患儿治疗24 h后Pa O2(73.8±6.7)mm Hg、p H(7.3±0.1)与传统组(64.2±7.8)mm Hg、(7.2±0.1)相比显著升高,Pa CO2水平(44.8±5.8)mm Hg与传统组(49.5±6.2)mm Hg相比显著降低(P=0.000、0.002、0.000)。鼻塞组患儿通气时间(25.3±5.1)h、住院时间(22.1±4.2)d、住院费用(2.1±1.4)元与传统组(31.2±5.6)h、(28.5±4.6)d、(2.8±1.1)元相比显著降低(P=0.000、0.000、0.023)。鼻塞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8.6%与传统组31.4%相比显著降低(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高频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随机选取98例NRDS致VALI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儿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实验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高频通气。观察治疗24 h后患儿的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 H值、Pa CO2及Pa 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致VALI患儿通过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来本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Pa O2、Pa CO2、p H值)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 O2、p 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7.45±3.92)、(59.16±4.27)mm Hg(1 mm Hg=0.133 k Pa)、(7.46±0.03)、(7.38±0.04)],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10±4.88)、(65.37±5.69)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临床应用不良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66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临床资料,救治方式为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37例为观察组和传统面罩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29例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的方式与传统的联合面罩通气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分别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新生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情况。结果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6h、12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aO2/FiO2比值上升明显升高,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件意义(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较常频机械通气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并观察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收集172例肺出血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70例,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中NO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时间[(21.08±4.29)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30.87±2.53)h](P=0.0167).观察组患儿上机时间[(79.54±11.27)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99.81±12.82)h](P=0.0007).观察组患儿NO上升值[(37.18±5.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28.88±5.50)μmol/L](P=0.0295).观察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明显.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能明显缩短上机时间及肺出血时间,且能有效调节血清中NO水平,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47-948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0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维持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合状态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 PaO2/FiO2和PaO2/PAO2水平分别为(82.56±6.35) mmHg、(368.57±54.35) mmHg、(81.25±4.26) 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8±7.68) mmHg、(285.61±65.57) mmHg、(67.25±12.0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ARDS新生儿氧合状态纠正效果更为理想,其临床价值优于常规仰卧位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插管患儿拔管后喉头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机械通气拔管后喉头水肿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后采用盐酸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雾化1h各项临床指标及喉头水肿症状持续时间及治疗显效率。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Pa O2、Pa CO2、雾化后呼吸频率分别为(85.12±24.24)、(47.56±8.56)mm Hg(1 mm Hg=0.133 k Pa)、(49.65±7.83)次/min,与对照组[(71.46±17.57)、(37.12±9.63)mm Hg、(59.40±7.80)次/min]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水肿持续时间为(27.58±15.42)h,对照组为(35.00±19.57)h,观察组水肿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可有效缓解水肿症状,缩短喉头水肿症状持续时间,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频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 O_2)、血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三项呼吸参数指标和气道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t)两项肺机械力学指数以及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三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两组患儿吸入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i O_2、Pa O_2、Pa CO_ 2三项呼吸参数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后1、6 h两组Fi O_2、Pa CO_2两项指标均降低,Pa O_2指标升高,治疗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机械力学指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治疗前HR、CVP、MAP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6 h患儿HR和CVP两项指标均升高,MAP指标降低,治疗后1 h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02%,高于对照组的74. 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NRDS,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51-352
目的比较常频通气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NICU使用过常频通气或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与通气前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后的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常频通气组(P<0.05)。两组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但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和规范医学操作对减少并发症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Bi 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a O2、Pa CO2分别为(54.37±5.15)、(75.20±5.38)mm Hg(1 mm Hg=0.133k Pa),对照组患者Pa O2、Pa CO2分别为(54.69±4.32)、(75.23±4.81)mm Hg,两组患者Pa O2、Pa CO2指标差异不明显;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 O2、Pa CO2分别为(84.24±5.37)、(61.48±9.50)mm Hg,对照组患者Pa O2、Pa CO2分别为(69.6±3.04)、(69.51±8.64)mm Hg,观察组患者Pa 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i 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15-15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0.7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 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促进患儿尽快脱机,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5,(4):398-400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HHFNC治疗,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上机持续时间、开奶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儿氧暴露时间和上机持续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儿开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重新插管、腹胀、鼻损伤、头部塑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6%、0.00%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28.57%、17.14%和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与CPAP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通气功能,促进氧合,但HHFNC对患儿的损伤更小,且更容易被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