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多见的精神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识别率较低。抑郁症患者有时以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作为主诉,故而长期在综合医院游荡,只是一味的述说身体的不适。综合医院的心理障碍患病率相当高。以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神经衰弱、酒滥用和躯体障碍多见,故要求综合医院的门诊医师掌握精神科的基础知识,如诊断明确治疗及时,80%~90%患者会获得较快较好的转归。且焦虑抑郁量表被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抑郁症的躯体化特点.方法 147例我院神经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 1.80%以上患者病程>2年,属于心境恶劣;约15%患者病程6个月以上,临床亦表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低落及明显的抑郁;2.92.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及表现各异的躯体症状.结论 提高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等神经症的认识,熟悉和掌握抑郁症的躯体化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3例伴有抑郁症状的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8周的度洛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度洛西汀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分别为65%和52%;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心理、独立性3个领域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起效时间为2~4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应用度洛西汀治疗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以便针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躯体化障碍患者与健康自愿者的心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特点主要体现为躯体不适、抑郁、焦虑、等方面。结论应该针对躯体化障碍病因,做好患者的心理沟通和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躯体化症状中辨证为阴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以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对照组根据《2016年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予西医治疗方案。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使用15项患者健康问卷(PHQ-15)筛查躯体化症状及评估严重程度,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受试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躯体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疗效接近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研究验证柴胡桂枝汤合附子二仙为基本方能有效治疗躯体化症状(中医证型为阴类证),效果跟西药相当,但是治疗组患者的体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91-195
目的了解龙岩市某医院"双心门诊"患者"心理问题"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使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估。结果心理自评量表330份,回收有效自评量表330份,自评量表有效率100%;此次研究人群"心理问题"患病率为10.75%(214/1990),8.14%(162/1990)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年龄、文化程度低对焦虑状态有显著影响(P 0.05);9.50%(198/1990)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7.19%(143/1990)的患者躯体化症状量表阳性,性别对躯体化症状有显著影响(P 0.05),躯体症状对"心理问题"有显著影响。结论 (1)此次自评量表研究的"双心门诊"患者"心理问题"患病率为10.75%;(2)年龄、文化程度与"心理问题"患者焦虑状态有相关性;(3)躯体化症状阳性的患者更易患"心理问题",识别"心理问题"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在临床诊疗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9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主要为焦虑障碍患者和抑郁障碍患者,要求进行心理障碍诊断的医师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能够准确判断心理障碍类型,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帕罗西汀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并使患者因心理障碍产生的躯体不适和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患者常在精神科以外的临床各科反复就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科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25例躯体化障碍总结分析如下,并着重讨论其误诊原因及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肺栓察(PE)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机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对入住哈尔滨市五所综合医院呼吸内科的10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且与SCL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在肺栓塞患者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同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敌对、精神病性和偏执因子分与全同常模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栓塞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偏差,存在有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以抑郁和躯体化症状为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选取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328例,采取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近1/3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发生率34.5%,抑郁症状发生率32.9%,共病11.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焦虑症状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无相关性,抑郁症状与年龄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高,识别率低,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1-132
探讨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面对紧张繁重的工作,不仅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而且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急诊医护人员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偏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应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秦颖 《天津药学》2011,23(5):60-62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共同之处是表现出医学上无法或不能充分地用器质性发现解释的躯体症状。躯体化障碍患者本来有某种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但却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来表现,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该病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躯体化障碍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结合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抗抑郁药在躯体化障碍中的治疗作用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提高躯体化障碍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龙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4):170-170,174
抑郁、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临床心理课介绍了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的调查。从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该研究项目通过对北京、上海等12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焦虑症普遍存在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人中,20%~25%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症状,这些病人经过精神科医生测评后,发现39%~73%患者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综合医院抑郁、焦虑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综合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临床特点,分析综合医院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护理。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精神科会诊的所有骨科住院患者共101例,对人口学资料、会诊原因、精神科诊断进行分析,以提供更准确的护理。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精神科年会诊率为3.52%。精神病发作、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睡眠障碍、行为紊乱是请求会诊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3.8%、19.8%、14.9%、12.9%)。会诊后精神科的主要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33.6%,焦虑障碍、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22.8%,抑郁障碍及精神分裂症各占12.9%。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逐年递增,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护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医药》2012,(18):28-28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由ZigmondAS与SnaithRP于1983年制订,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原文为英文,目前中文有3个版本。HAD共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为抑郁,7个条目评定为焦虑。共有6条反向提问条目,5条在抑郁分量表,1条在焦虑分量表。采用HAD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焦虑、抑郁的筛选检查,各研究中所采用的临界值不尽相同,因此认为该量表只能用于筛查。最佳用途是作为综合医院医生筛查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可疑患者,不宜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或临术研究中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6.
陈美英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181+178-181,178
抑郁症是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自杀死亡。抑郁症也是综合医院中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许多内科疾病伴有抑郁障碍,内科门诊患者具有抑郁障碍者占12%~36%。由于许多抑郁症患者精神方面的症状隐匿而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门诊确诊的97例曾被误诊的抑郁症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蔡艳 《海峡药学》2014,(8):84-8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躯体形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CD-10诊断标准选取8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用针刺治疗6个疗程共6周,观察针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与西医治疗的对比。结果试验患者10例痊愈,25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0例,有效率62.5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SCL-90显示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刺治疗躯体形式功能障碍,能在早期缓解躯体形式障碍入睡困难、紧张不安、抑郁等症状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莉 《现代医药卫生》2022,(7):1167-1171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多伴随着躯体化症状,同时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伴出现,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因此,该文通过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早期干预、避免恶化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颖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69-3169,3188
目的 探讨针灸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误诊情况.方法 采用Zung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针灸科门诊患者中无法诊断为某躯体疾病者和诊断为某躯体疾病者、对既往疗效不佳以及病情转归不符合常规者进行评定,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有关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予以诊断.并对误诊患者的初始诊断进行归类、分析.对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予以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被误诊,22例疼痛患者中17例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筋膜炎、神经炎等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疾病,5例误诊为血管性头痛;4例误诊为睡眠障碍;3例误诊为疲劳综合征;3例误诊为脑供血不足;2例误诊为神经性耳鸣;1例误诊为胃炎;7例未诊断.结论 针灸科门诊可能存在大量隐匿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大多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累及多个系统,症状多样,对症治疗大多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拒绝承认心理症状或量表评定为阴性.对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及诊疗经过,仔细甄别,否则极易造成误、漏诊,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对合并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将97例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OMS-7)、SF-36生活调查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个数、SOMS-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缓解患者躯体化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