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阔筋膜张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阔筋膜张肌游离移植选择神经切断或压榨点.方法大体解剖测量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共40侧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神经分布.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由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分支供应,其来源和行程均十分稳定.阔筋膜张肌神经来自臀上神经下支,行程恒定,入肌点在髂前上棘下方6.4±0.5cm处,即髂前上棘垂直线与左右耻骨结节连线延长的交点处.结论该肌神经入肌点可被选作神经的切断或压榨点,阔筋膜张肌已被制成带蒂或游离瓣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管和神经行程较恒定,在分离寻找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时,应注意保护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结论:阔筋膜张肌有自身较长的血供和神经来源,是良好的游离肌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40例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就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营养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其神经为臀上神经下支的一个分支。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可游离移植用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的股薄肌瓣修复会阴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会阴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0侧成尸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神经 ,血管蒂的长度 ,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薄肌的血供主要由股深动脉的股薄肌支 ,血管蒂长(120 5±1.1)mm ,起始处外径(3.0±0.3)mm ,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结论 :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会阴部缺损 ,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5.
用72例3岁左右的儿童尸体标本对桡侧腕伸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观测了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肌腹和肌腱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桡侧腕长伸肌的动脉主要发自桡侧副动脉和桡侧返动脉。前者分支的起始径和长度分别为0.85±0.05mm,20.33±1.13mn。桡侧腕短伸肌的动脉主要起于桡侧返动脉和桡动脉。它们分支的起始径和长度分別为0.82±0.02mm、0.78±0.02mm和8.15±0.33mm、9、60±0.44mm。桡侧腕长伸肌的神经多发自桡神经干,桡侧腕短伸肌的神经多起自桡神经深支,它们分支的外径和长度分别为0.84±0.03mm、0.76±0.02mm和13.04±0.52mm、15.02±1.76mm。还就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星长梭形,长14.5~17.5cm,宽3.6~4.2cm,厚0.8~1.2cm,髂胫束长25~28cm,宽4~7cm,厚0.5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50具成人尸体(100例下肢〕的腓肠肌及其血管神经,对其在显微外科上的应用作了初步评价。 一、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腹较宽厚,肌力较强,各有单一的血管和神经;血管外直径在2mm以上,血管蒂长度为3~4cm;移去一头对下肢功能影响不大,可用于战伤修补大块组织缺损,或对某些动力肌的功能重建。 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宽厚度、血管外径以及血管蒂长度均大于腓肠肌外侧头,故选用供肌以内侧头为宜。内侧头区的皮肤血供以肌皮动脉为主,外侧头区以直接皮动脉为主,故前者可选用肌皮瓣,而后者可选用皮瓣或肌瓣。  相似文献   

8.
用72侧3岁左右的童尸上肢,对尺侧腕屈肌的位置、形态、动脉和神经进行了观测。肌腹的长、宽和厚分别为86.72±1.61mm、11.06±0.23mm和2.70±0.08mm。腱的长、宽和厚分别为27.05±0.25mm、2.78±0.06mm和1.19±0.03mm。动脉来源于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前者主要供应肌腹的上1/3,后者主要供应下2/3。尺神经在尺神经沟附近发出至该肌的分支,并从肌腹上1/4段的深面穿入肌内。还就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105例前臂标本,对旋前方肌的动脉和神经进行了观测。旋前方肌的血液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终末段,以及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旋前方肌支。前者是营养该肌的主要血管,恒定出现,平均口轻成人为1.55±0.05mm,儿童为1.01±0.04mm。神经支配来源于骨间前神经的终末段。该神经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肌上缘处,多数(86.67±3.32%)位于动脉的桡侧,在下行中逐渐移至动脉的前面。该段平均宽度:成人1.20±0.04mm;儿童0.86±0.03mm。平均厚度:成人为0.54±0.02mm;儿童为0.39±0.02mm。骨间前动脉和神经的终末段皆在旋前方肌的中部深面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穿深层肌纤维,走行于浅深两肌层之间,主要分布于浅层肌。深支下行于深层肌的深面,主要分布于深层肌的下部。对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年龄组、侧别及性别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柏士平  潘拥军 《安徽医学》2006,27(5):372-374
目的为设计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6侧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的横径、长度及穿深筋膜点的位置进行观测。结果耳大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耳后动脉皮支及枕动脉肌皮支,其浅出点横径分别为0.48±0.16mm及0.55±0.12mm,穿深筋膜后长度18.96±3.15mm及20.14±4.36mm;营养血管呈节段性分布,于神经旁0.4cm范围内形成顺沿耳大神经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结论耳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对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在高位臂丛加局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术后随访8个月~24个月。结果32例患者均效果良好,肩部外形正常,活动良好。结论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空心加压螺钉联合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 1996.4-2010.1对有移位24-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采用切开复位,平行打入2枚中空加压螺钉固定,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并螺钉固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15年,平均6.9年。骨折不愈合6例(6.3%),股骨头骨坏死4例(5.9%)。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率低等优点,是值得临床使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术修复骨关节软骨缺损及骨不连。方法 对 4例髋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而有软骨缺损 ;1例股骨骨髓炎行病灶清除 ,开窗 ,减压 ,肌瓣填塞 ;1例股骨骨不连 ,采用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 游离骨膜移植。结果 髋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无融合或强直 ,恢复正常工作 ,日常生活可自理 ,疼痛完全缓解。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血运建立快 ,成软骨作用强 ,修复骨缺损并具有抗炎及关节外成骨作用。结论 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术对关节软骨缺损、骨不连、骨髓炎均具有成软骨、成骨及增强抗感染的作用 ,修复重建关节功能效果好 ,在髋关节软骨缺损重建头臼功能中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542例临床确诊腹股沟斜疝患儿,于脐部放置10 mm trocar,置入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由操作孔道置入加长持针器,1-0带针丝线由腹壁穿入腹腔,荷包缝合未闭内环口,腹腔内打结.结果 单侧手术时间平均(15.32±2.53) 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20.59±2.7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1±0.26) mL,其中复发1例,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完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损伤小,复发率低,完全无疤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腹外斜肌和阔筋膜张肌代股四头肌术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73例。阔筋膜张肌未瘫者,取髂胫束带,其内侧部分反折与腹外斜肌前下方膜性结构缝合,外侧部分固定于髌骨。阔筋膜张肌不能利用者,采用碳素纤维固定。术后一年按统一标准评估,总平均指数1.61,级别达“良好”。作者认为,此联合转移替代术可加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伸膝功能。  相似文献   

16.
宽景成像在成人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宽景成像诊断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对5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成年患者,增加超声宽景成像检查,分别对平卧位平静状态及经valsalva动作后两种状态做宽景成像,对比两种状态下疝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平静状态的腹股沟斜疝长径约(10.0±3.8)cm,最厚处厚径约(1.8±0.8)cm,疝囊最宽处(2.4±0.9)cm;经valsalva动作后长径约(11.3±3.9)cm,最厚处厚径约(2.3±0.8)cm,疝囊最宽处(2.7±0.9)cm。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宽景成像可以采集超宽视野图像,从而得到一幅非常完整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对疝囊的整体观察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住院期间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前行CT检查,对死冠血管存在情况及数据进行采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6侧腹股沟疝(直疝21侧,斜疝35侧),死冠血管出现率58.9% (33/56),距离耻骨联合中点水平距离为(54.4±6.9)mm,动脉直径为(2.2 ±0.8)mm,明显小于静脉直径[(2.8 ±1.1)mm,P<0.05].在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斜疝(P<0.05).男性患者死冠动静脉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高,血管直径更大,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 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男性出现率高于女性;该血管参与构成腹股沟区血供,能减缓该区域腹壁退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开放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ioneal hernoirrhaphy,TEP)和李金斯坦术式(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开放TEP(A组25例)和李金斯坦术式(B组23例)治疗复发腹股沟疝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和合并症(尿潴留、切口感染、切口感觉异常或疼痛、血清肿或阴囊水肿、再复发率等)。结果 A、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2±2.3)mL]少于B组[(23.8±5.5)mL](P<0.05);A组总合并症发生率(8%)低于B组(39.1%)(P<0.05)。结论 开放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效果优于李金斯坦术式,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