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餐后高血糖)三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主要包括颈体质指数(BMI)、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 、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血压(SBP、DBP)等值的变化,建立餐后高血糖与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的关系. 结果 IGT、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较IGT组升高(P<0.05).经数据分析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而与 HDL-C呈负相关.结论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应重视餐后高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TC、TG、HDL-C、LDL-C)、体质指数(BMI)、血压(SBP、DBP)、C反应蛋白(CRP)等值的变化,并分析餐后高血糖与这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较IGT组升高(P<0.05);IGT、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应重视餐后高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人血糖异常检出及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6830名老年人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臀围、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及空腹血糖受损情况与其它因素相关性分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检提供依据.结果 NGT 3200例(46.85%),IFG 2575例(37.70%),DM 1055例(15.45%);随着BMI的增加,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IFG与DM组中超重与肥胖人群所占比例最高;按NGT、IFG、DM顺序,BMI、WHR、WC、TG、HLD-C与SPD平均水平依次升高,HLD-C平均水平依次降低,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与NGT组LDL-C、DBP和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与DM组的LDL-C和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HR、WC、SBP、LDL-C、TG成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空腹血糖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WHR、WC、SBP、LDL-C、TC和年龄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结论 老年人血糖异常率随着BMI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升高.BMI、WHR、WC及多种代谢指标与空腹血糖受损成线性相关,对空腹血糖受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105例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非肥胖组(BMI<25 kg/m2),分别测定临床体征、内分泌激素和生化指标,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肥胖组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睾酮(T)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肥胖组。肥胖组的高血压、血脂紊乱、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肥胖PCOS患者较非肥胖PCOS患者合并更严重的代谢紊乱,需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75g葡萄糖口服1h后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红  王红漫  杜玲 《重庆医学》2004,33(2):269-270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口服后1h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依据OGT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糖尿病组(DM组).结果 54例IGT组中有17%的人2hPBG≥7.8mmol/L<11.1 mmol/L, 而口服后1h血糖(1hPBG)已经>11.1mmol/L.IGT组的FBG、1hPBG、2hPBG均较DM组明显低(P>0.05).1hPBG却较NGT组明显升高(P<0.05),2hPBG虽较NGT组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IGT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较NGT组稍有降低,1h胰岛素已明显低于NGT(P<0.05),但2h水平却较之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 IGT组患者,由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使 OGTT中的1hPBG明显升高达到11.1mmol/L.因而应该重视餐后1h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年龄、血压、体脂含量、腰臀比的变化,明确IGT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07例≥30岁的大连市居民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lglucosetolerance,NGT),糖耐量异常组(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和糖尿病组(diabetesmellitus,DM),记录年龄、测定血压、腰臀比(waisthiprate,WHR)及体脂含量(fatpercentage,FP),进行组间比较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⑴与NGT组相比,IGT组、DM组年龄、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WHR及FP明显升高(P<0.05)。⑵与DM组相比,IGT组年龄、SBP、DBP、WHR、FP无显著性差异(P>0.05)。⑶将IGT组的血糖值作因变量,年龄、SBP、DBP、WHR、FP作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0.08777,P<0.1)、FP(-0.1688),P<0.1、WHR(24.14),P<0.1均与血糖值显著相关,而SBP(0.005541,P>0.1)、DBP(-0.01994,P>0.1)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年龄、肥胖(包括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均为IGT的相关因素,而血压不是IGT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糖尿病人群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影响因素.方法 138例2012年4月在我院健康体检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非糖尿病患者,以AIP 0.06为临界点,分为非致动脉硬化组(AIP<0.06,91例)和致动脉硬化组(AIP>0.06,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PG)的差异.结果 与非致动脉硬化组比较,致动脉硬化组患者的SBP、BMI、WC、TG、UA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与性别、SBP、DBP、TG、LDL-C、BMI、腰围、Cr、UA、FBP呈正相关(P<0.05),与HDL-C(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TC、BUN无明显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G、HDL-C、WC、UA是AI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TG、HDL-C、血尿酸与AIP的关系紧密,应有效预防和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血压、血糖、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代谢性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镇江市居民基线资料的1108例对象按BMI、WC、WHR分组.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腰围正常、腰围过大;腰臀比正常、腰臀比过大各组中,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 不论男性女性组,超重肥胖、腰围过大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腰臀比过大组与正常组比较,男性组TG、FBG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女性组TG、FBG、SBP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结论 BMI、WC、WHR指标与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BMI、WC在提示肥胖程度方面优于WHR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的差别.方法:对489例30岁以上自然人群作了OGTT,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FG/NGT)、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三组,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三组,比较各组WBC计数、血压、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差别.结果:IGR和DM组WBC计数明显高于NFG/NGT组(P<0.01),IGT、IFG和IFG/IGT三组WBC计数水平无差别(P>0.05).相关分析提示WBC计数与BMI、腰围、SBP、TG、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DM及IGR患者WBC计数水平轻度增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与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测量30名成年人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5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者血糖、胰岛素、血脂等临床指标,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IMT,检测2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IFG组的IMT、ET-1和NO均高于NGT组(P <0.01);IMT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NO、甘油三酯(TG)、ET-1、空腹胰岛素(F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舒张压(DBP)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NO与IMT、SBP、ET-1、TG、FINS、HOMA-IR、HOMA胰岛细胞功能(HOMA-β)、DBP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ET-1与IMT、SBP、NO、BMI、FINS、HOMA-IR、HOMA-β及TG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IMT影响因素依次为NO、TG、空腹血糖、ET-1;ET-1的影响因素依次为NO、餐后2 h血糖;NO的影响因素依次为SBP、ET-1。结论: IFG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已发生变化;早期干预可以改善IFG人群的胰岛功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也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与病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N组)。分别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及病程。结果 DM-N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收缩压水平较DM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保护肾脏、对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86名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随即口服含75g葡萄糖液300ml(已确诊糖尿病者除外),2h后再次抽血测血糖。结果该组健康体检者结合餐后血糖值比单凭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的诊断率提高31.32%,同时发现糖耐量低减者130名,发生率6.23%。糖耐量低减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尿酸、血压和BMI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对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推广餐后血糖检查可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人群。糖耐量低减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高BMI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腰围等)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收集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PSE水平.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与糖尿病代谢指标[腰围、体质指数(BMI)、FBG、PBG、HbA1c、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相关性( P >0.05).T2DM患者血清HPSE水平在FBG≥5.6 mmol/L组显著高于FBG<5.6 mmol/L组[(1.52±1.41)U/L与(0.92±1.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其他糖尿病代谢指标分层间血清HP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FBG升高伴随有血清HPSE水平升高,提示血糖可能是T2DM患者血清HPSE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素军  张学春 《医学综述》2012,(18):3024-3026
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当空腹血糖还处在正常范围时,餐后血糖已异常升高,并最终加速和导致T2DM的发生。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相关性。因此,餐后高血糖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对T2DM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在DN发病中各自独立作用及相对影响大小。方法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122例T2DM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DN的患者占总病例数39.3%;(2)T2DM患者DN组48例和非DN组(NDN组)74例与健康对照组45例相比较,前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内皮素(ET)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B100均显著高于后两组,而ISI显著低于后两组,提示年龄大、病程长、超体重、血脂异常、ET水平升高和胰岛索抵抗(1R)与DN的发病有关。(3)与DN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ET,apoB100、DBP、SBP、FBG、BG2h、病程、C-P2h、年龄和餐后2h胰岛素(INS2h)。结论 ET升高、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1R是N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维护体内正常代谢,尽早纠正血脂异常.有效控制血压、血糖以及改善1R状态是预防和延缓DN发生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肽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DPN将152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DPN组(DPN组,91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61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糖负荷2 h C肽、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2 h胰岛素(2 hINS),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糖负荷2 h C肽及胰岛素水平、BMI均显著低于T2DM组,而病程、HbA1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发生DPN与糖负荷2 h C肽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 糖负荷2 h C肽水平与T2DM发生DPN密切相关,而病程与T2DM发生DPN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56例无脑梗塞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适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伏红梅  张英 《现代医学》2012,40(3):302-3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早期检查方法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足筛查箱中的MD2超声多普勒仪对67例T2DM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BI)测定,将ABI<0.9归为LEAD组,ABI >0.9归为非LE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67例患者中有21例ABI<0.9,占31.3%.与非LEAD组比较,LE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2 h 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TG高、HbA1c高、LDL-C高是T2DM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T2DM合并LEAD患者,降糖、调脂、降压、减重等综合治疗能降低LEA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006年和2008年北京某高校教职员工年度查体代谢综合征(MS)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询问调查人群的既往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值,除确诊2型糖尿病者,均统一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和负荷后2h血糖、血胰岛素、空腹血脂、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分别计算两年MS的检出率。结果:按照CDS和IDF的诊断标准,2006年MS检出率分别为8.9%、9.9%,2008年分别为15.1%、17.4%,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06年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25kg/m2者、腰围异常(男性≥90cm,女性≥80cm)者的检出率分别为3.5%、6.6%、16.6%、30.3%、41.5%、20.6%,2008年分别为4.2%、8.1%、25.6%、36.4%、48.5%、30.7%,分别净增20.0%、22.7%、54.2%、20.1%、16.9%、49.0%。较2006年明显增加(P〈0.01)。结论:北京某高校教职员工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检出率,并呈增长趋势,以高血压和腰围的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