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电图改变。方法 本文参照Dawkin方法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多次免疫豚鼠制 作成实验性肌炎模型,动态观察其肌电图变化。结果 其肌电图改变表现为肌原性损害征象,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相类似。 结论 模型建立是成功的,为人类PM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改变。方法 本文参照Dawkin方法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多次免疫豚鼠制作成实验性肌炎模型,动态观察其肌酶(CK、LDH、AST)变化。结果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肌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其中以CK最为敏感。且与病理改变相平行。这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相类似。结论 表明肌酶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指标,亦可为判断其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佛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肌炎模型,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的改变。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作比较。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上的改变有相似之处。结论 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人类PM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肌酶改变。方法 本文参照Dawkin^[1]方法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多次免疫豚鼠制作成实验性肌炎模型,动态观察其肌酶(CK、LDH、AST)变化。结果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肌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其中以CK最为敏感。且与病理改变相平行。这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相类似。结论 表明肌酶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指标,亦可为判断其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实验性肌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有效方法,我们制作了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模型,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消炎痛和黄芪分组对照治疗,通过对动物的症状观察、肌电图、肌酶谱、肌肉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认为雷公藤多甙与强的松对EAM有相近的良好疗效,黄芪次之,消炎痛无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神经肌炎临床表现、EMG、NCV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并发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及体征。13例患者NCV均有异常。所检测的104根神经NCV异常率为57.7%。F波异常率为26.9%。11例针极EMG呈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混合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EMG、NCV是有价值的电生理诊断方法。确诊神经肌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和EMG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酶谱对病毒感染后肌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病毒感染性肌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分别用01mL,03mL毒力为10-5TCID50的柯萨奇病毒B1感染豚鼠建立肌炎模型,检测了两组病毒感染前后豚鼠的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病毒感染3周后肌酶谱较病毒感染前显著升高(P<001),与豚鼠症状一致。病毒感染5周后与3周后的肌酶谱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肌酶谱升高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CPK升高幅度最大。结论①肌酶谱对病毒感染后肌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②病毒感染3周后即见肌酶升高提示病毒感染后肌炎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肌炎的动物模型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一种多发性肌炎的良好动物模型及其有效的治疗药物。  方法 给动物注射同种大鼠的肌匀浆 ,观察其活动状态 ;通过肌肉组织染色及ELISA法 ,研究肌肉的病理学变化 ,同时给动物喂服雷公藤多甙观察药物疗效。  结果 部分动物表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大多数肌肉组织学检查示肌纤维炎性变 ;免疫组化检查可见肌膜、肌内膜和肌束膜中有IgG沉积。动物服雷公藤多甙后肌肉病变明显减轻 ,其疗效与强的松相似。  结论 用同种大鼠肌匀浆免疫动物可诱导出多发性肌炎的动物模型 ;雷公藤多甙能有效地治疗多发性肌炎。  相似文献   

11.
神经性肌炎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7例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性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果:神经性肌炎患者血清肌酶水平增高不明显,肌电图有神经性损害,肌肉病理为不典型炎症改变,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性肌炎)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肌电图和肌活检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对实验性免疫性肌炎(EIM)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EIM动物模型,分别应用英夫利昔0.125 mL(1次/周)、地塞米松1 mg(1次/d)及生理盐水(NS)1 mL(1次/周)治疗EIM,并通过临床症状评分及病理改变评价其对EIM的疗效。结果地塞米松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下降1.1,有效率75%;英夫利昔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下降1.5,有效率94%;地塞米松组与英夫利昔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与英夫利昔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参数Riddit分析表明,两组治疗后病理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经组织学评价,英夫利昔组和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更高(均P<0.05)。结论英夫利昔治疗EIM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15例临床与肌肉病理孙东华,高凤琴,李维起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累及骨骼肌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诊断标准是:(1)近端肌肉无力伴肌痛或萎缩。(2)肌纤维灶性坏死、再生和单核细胞浸润。(3)血清酶谱CPK升高。(4)肌电图有多灶性肌原性改变。病...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中医“头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偏侧搏动性头痛 ,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异常、耳鸣等症状。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尚无定论 ,针对偏头痛的防治手段也各有利弊 ,而该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国内外偏头痛患者所付出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代价也相当巨大 ,因此防治偏头痛的药物研究成为当今一大医学研究热点。祖国医学虽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偏头痛治疗经验 ,然而 ,由于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缺乏 ,很多药物的主要药效研究、有效组分的确定、作用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为了认识神经肌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特点,探讨其与多发性肌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较典型的11例神经肌炎病人,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多发性肌炎病人29例,对此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心脏并发症、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肌电图以及肌肉活检的结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在神经肌炎组中,有8例感觉障碍(6例呈末梢型感觉障碍分布;2例呈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表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10例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引不出,1例电位波幅明显降低,呈轴索样损害的表现;多发性肌炎组病人均无感觉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正常。两组在其他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效果上,血清CK增高,肌活检、肌电图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炎是多发性肌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除具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之外,同时还具有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两者间是很难区分的。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类原因不明的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慢性肌肉组织炎症性疾病,笔者发现一家五子女中三姊妹同患多发性肌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增进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特点的认识,提高其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9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肌电图异常率为87.9%,肌源性损害者占79.1%,神经源性损害者占8.8%。其中插入电位延长、自发电位的阳性率分别为6%和52%,肱二头肌出现率较高,外展拇短肌出现率最低(p<0.05);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缩短的阳性率为7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p<0.05);MUP波幅降低的阳性率较低,仅为7%;多相波增多的阳性率为29%,胫前肌出现率最高,股四头肌最低(p<0.05);重收缩时波形异常的阳性率为26%,以股四头肌出现率最高;重收缩时峰值电压降低的阳性率为3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均p<0.05)。5例患者EMG呈神经源性损害,1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正常组、肌源性损害组及神经源性损害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EMG对多发性肌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7.9%,其中以MUP时限缩短出现率最高为71%,其次为自发电位为52%。EMG异常最多见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14岁 ,学生。因“持续双下肢无力 2月”于2 0 0 3年 7月 31日入院。缘于 2 0 0 3年 5月份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 ,浑身无力 ,服用感冒通、牛黄解毒片后 ,病情好转 ,但双下肢无力仍存在 ,伴大腿肌肉酸痛 ,不能跑步 ,走路约 10 0米后出现劳累 ,爬楼梯及下蹲起立困难 ,读书时低头 10分钟后自觉头颈酸感 ,抬头费力。自诉晨起症状较轻 ,活动后加重 ,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活动后心慌 ,心率可达 10 0次 /分以上 ,休息后缓解 ,遂到当地医院行肌酶谱检查示 :谷草转氨酶10 8.4U/L、乳酸脱氢酶 12 0 8.3U/L、羟丁酸脱氢酶10 0 1.5U…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肌炎临床罕见,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男, 23岁。双肩及双上臂痛、无力 3d于 2004年 8月 4日入院。患者 3d前食海虾过敏,出现颜面部浮肿,全身丘疹(四肢及腰部较重)。当晚去卫生队诊治,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动,稍感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关节疼痛,呕吐 1次,无发热及吞咽困难。此后出现肩及上臂疼痛、无力,右侧较重,两下肢正常。第 2d患者自服扑尔敏,全身皮疹消失。既往体健,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正常。脑神经无异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双侧胸大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