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冒刍议     
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的外感病证,西医认为本病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抗菌素治疗无效,故对本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中医根据本病寒热虚实之不同性质,挟湿挟暑不同兼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辨证论治常获得很好效果。中医认为感冒的主要病因是六淫中的风邪,在临床上常有风寒、风热两大基本证型和挟暑挟湿等兼证。辛温以治风寒,辛凉以治风热为治感冒之大法。风寒误用辛凉,则其邪冰伏,汗不易出,每致迁延不愈或生它变;反之,风热误用辛温,则助热伤津,甚至动血伤血。辛凉辛温乃对整个方剂性质而言,非指一药一物之性耳。感冒虽以外因为主,然内有宿寒热常不容忽视,临床组方用药,应根据寒热主次及演变适当调配辛温辛凉、解表清里药的比例,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科外感居门诊量首位,易治但又易误治,究其根源多责之于辨证的误区,如重清热轻疏透,重祛邪轻益气,重升散轻通降,笔者兹针对这三个误区提出以下三个观点,希冀能引起同道的重视。 1.辛凉解表当配辛温以透邪 小儿形气未充,肌肤疏薄,卫常不固,易感六淫。六淫以风为先导,有挟寒挟热挟湿之异,但以风寒、风热为常见。且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极易化热,表现为外感高热。若纯用辛温则汗出热虽解,但旋又热复还;若纯用辛凉则汗不易出,邪不尽解,甚有闭门留寇、余热内伏之嫌。盖因小儿表寒或表热者可致原理闭玄府塞。临床观察银翘散作解表主方,似有重清热轻疏透之偏。笔者认为小儿外感总以透邪为要,辛凉辛温并击,以宣畅气机调和脏腑,驱邪达外以平阴阳,用药以  相似文献   

3.
通过跟随老师临床、观察学习,整理其经验。总结田惠民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为辛温辛凉并用,风寒风热两解。  相似文献   

4.
感冒是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病症.有轻重寒热之分.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本病或因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或因人体正气亏虚,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失常而发病;或气候突变,寒温失宜,卫外之气不能调节应变,而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而致病.该病是肺系疾病中最常见者,根据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咽痛等肺系症状及气候突然变化、伤风受凉的病史及时行感冒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不难作出诊断.本病治疗重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风寒证治之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  相似文献   

5.
1 解表法主要运用发汗的药物 ,使病邪从汗解 ,达到“汗之则疮己”的目的。适应症 :适用于外疡初起 (有外感表证者 )或其它各期。用法 :解表分辛凉解表、辛温解表二法。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 ,如疮疡火欣痛 ,恶寒轻 ,发热重 ,少汗 ,口渴舌燥 ,二便如常 ,苔黄脉浮者 ,用牛蒡解肌汤治之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 ,如疮疡高肿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头痛身疼 ,口不渴、苔白 ,脉浮紧者 ,用荆防败毒散治之。2 攻下法运用泻下的药物 ,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 ,从大便排出。适应症 :适用于外疡初起 ,中期、有便秘里实者。用法 :攻下主要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中医感冒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治疗.结论 本病治疗重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风寒证治之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  相似文献   

7.
外感病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作为病因引起的一大类疾病,如病邪从肌表及肺侵入人体,发病之初有发热、恶寒、头痛、流涕、咳嗽、或咽痛,口渴、苔薄、脉浮紧或浮数等表证的症状和体征者属于外感表证范围。外感表证中最常见者为风寒及风热两类。外感风寒以表寒为主证,外感风热以  相似文献   

8.
王烈教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热型感冒居多,临证多表现为发热,恶风,咽红肿痛,咳嗽,少痰,有浊涕,哭闹或烦躁不安,小便黄。病因是小儿内有蕴热,久积成毒,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邪气入里化热,热、毒胶结,互为影响。王烈教授将其总结为"热毒理论":热因毒起,无毒不发热,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病机关键是热、毒,故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善用清热解毒之品以治之,创立中药汤剂清感方治疗,临证时灵活加减,使热去、毒解,减少发热次数,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湿热感冒,为临床所常见,在雨湿较重的年分、季节和地区,患此证者,远较风寒,风热患者为多,素蕴脾湿不化者尤易感患。近代对感冒病的论述,多从朱丹溪之说:“伤风属肺,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  相似文献   

10.
伤风鼻塞是由于外感风邪引起的病证,多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伤风鼻塞患者入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内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  相似文献   

11.
燥咳治验     
咳嗽一症,具有风寒、风热、痰湿、郁邪化火、脾肾阳虚等多种病因机制。风寒解以辛温,风热透以辛凉,痰湿者二陈汤、导痰汤均可酌选,化火者泻白散、清气化痰丸可资选用,病痰饮者温药和之,病轻者苓桂术甘理脾,病重者附桂八味益肾。唯燥咳一症,临床所见不多。初起胸透体验无异常,患者不经心,治若不中肯,往往缠绵难愈。迨为迁延呛咳所苦,求愈心切,则杂药乱投,贵重如蛤蚧、河车、川贝,麻醉如  相似文献   

12.
1 辨证分型1.1风热型:375例,具有时行感冒风热型的一般特征,分组对比观察治疗。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组127例,另一组为辛温辛凉并用加清热解毒248例。1.2风寒型:243例,具有风寒感冒的一般特证。将此分成发汗解表组121例,辛温辛凉并用组122例,对照观察。1.3气虚型:97例,具有气虚加感冒(感冒风寒较多)的一般特征,分为补气解表组43例,先解表疏散,后补气组54例,两组对照。1.4血虚型:常见妇人因产后,崩中漏下,大病久病之后,逐冒寒邪或暑热时令邪气为患,具有血虚感冒的一般特征,此型112例,并将其分成养血解表组65例,先解表而后养血组47例比较治疗。1.5阳虚型;贯见于年老体弱之人,或素体阳虚,因他病误治失治而成,具有阳气虚弱和外感风寒或伤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i001-i001
内伤发热与实热、外感发热不同,外感风寒之病与饮食劳倦内伤之病,均有寒热,但热型不同,前者是寒邪伤于皮毛,病在于表,寒热并作,即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必待邪传于里,恶寒乃罢。后者是脾胃内伤,病在于里,寒热不齐,即平时已卫阳不足,不能抵御风寒,素有形寒畏寒,而发热则间而有之,二者不齐,即发热时已不恶寒,恶寒时并不发热。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机能未固,抗邪能力较弱,加之寒暖不知自调,因此最易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而发热,故外感发热在儿科发病率最高。感受风邪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是引起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根据发病季节、气候以及病理的不同,临床可分风寒、风热、外寒里热等证型。 (1)风寒型:此型多发生在冬季或寒冷地区。症见发热轻而恶寒重,畏冷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咽腔和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此乃风寒之邪客于肌表而致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发热恶寒而无汗。治宜疏  相似文献   

15.
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代表方之一,由清代名医吴鞠通创制,载于其所著《温病条辨》一书。 中医称感受风寒引起的疾病为伤寒,感受风热引起的疾病为温病,二者初起虽然均见有表证,但其病邪性质、证候表现、治疗方法等,判然有别。一般说来,温病初起是风热邪气从口鼻而入,首先影响肺经,导致肺气失宣,卫外失司;伤寒初起则是风寒之邪首先侵犯太阳经,致使寒邪束表,卫阳郁遏。治疗方法,前者用辛凉解表,后者用辛温解表,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说:“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银翘散便是一首辛凉解表的重要方剂。  相似文献   

16.
治疗外感咳嗽,宜温凉相配,宣肃同用 外感咳嗽,既见喉痒、咳嗽、痰多等症,又常兼有发热恶寒.一般认为偏风寒宜辛温,偏风热宜辛凉,咳嗽初起宜宣肺,咳嗽日久宜肃肺.但临床体会,不必过于拘泥辛温与辛凉、宣肺与肃肺的界限,常以辛温与辛凉相配,宣肺与肃肺同用,可以取得迅速退热、止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春温忌汗”语出叶桂《三时伏气外感篇·风温》(温热经纬·卷三)。叶氏自注云:“……风温肺病,治在上焦,夫春温忌汗,初病投剂,宜用辛凉。”细玩叶桂之语,所谓“春温”,系指“春令大热,外感时邪而病”,“感而即发之春温”,实属风温;与“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发热”之春温迥异(伤寒指掌·邵仙根按)。所谓忌汗”,系指风温初起,邪在肺卫,忌用麻黄等辛温之品,  相似文献   

18.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外感风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汗下而喘,无大热者而设。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壅闭于肺,或风热之邪壅遏于肺,至肺失宣降,属辛凉重剂的经典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咳嗽、喘症  相似文献   

19.
将《新方八阵·散阵》所列方剂分为散风寒、散风热、扶正气3类,分析其用药特点,并结合张景岳的学术观点,从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3个方面探讨张景岳解表散邪的辨治思想,望能指导临床治疗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兼表证。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为外感风热表证的代表方,始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卷[1]说:"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期无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丽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辛凉之剂功擅清热解毒,可疏风散邪,尤其是肺系温病初期肺卫表证阶段,也可用于风热感冒以及各种外感温热风热邪气,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等.此外,对于肺炎、肺脓肿、水痘、猩红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乙型脑炎等,初起有风热表证者,也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王明月教授在儿科临床上运用银翘散治疗多种病症,古方新用,异病同治,获得良效,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