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脂多糖(LPS)和不同浓度(2.5、5及10 μmol/L)的卡维地洛,经体外培养24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并将PBMCs离心涂片并固定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NF-κB染色,测定NF-κB阳性细胞率.结果 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CHF患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有抑制作用.对于TNF-α水平.2.5、5及10μmol/L的卡维地洛与单纯LPS刺激组比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10 μmol/L与2.5μmol/L卡维地洛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对于IL-1β、IL-6水平及NF-κB阳性细胞率,2.5 μmol/L卡维地洛组与单纯LPS刺激组比无显著性下降(P>0.05),但5及10μmol/L的卡维地洛与单纯LPS刺激组比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10 μmol/L与2.5μmol/L卡维地洛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P<0.001;r=0.54,P<0.001:r=0.53,P<0.001).结论 在心力衰竭,卡维地洛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其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勉  刘应才 《重庆医学》2011,40(1):53-54,10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探讨CHF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25例,健康者25例,分离PBMCs,加入脂多糖(LPS),经体外培养24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结果 CHF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F组NF-κB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PBMCs NF-κB阳性细胞率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0 1;r=0.53,P<0.000 1;r=0.55,P<0.000 1)。结论通过NF-κB活化途径而刺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诱导心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樊冬梅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6-8,F0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AMI组),25例体检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两组PBMCs的NF-κB表达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β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浆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TNF-α、IL-1β分泌表达均显著增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AMI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与TNF-α、IL-1β表达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活性增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来参与AMI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分泌的相关性.方法2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κB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κ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κ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F-κ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分泌增多.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通过NF-κB表达的上调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82-158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程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塑(LVRM)作用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次AMI患者5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并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ΔLVEDVI),以△LVEDVI>20%将患者分为心室重塑组33例和无心室重塑组25例;另取2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三组PB-MCs的NF-κB活性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①AMI重塑组血浆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TNF-α、IL-1β分泌表达均显著增加,高于无重塑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左心室重塑组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与TNF-α、IL-1β表达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心室重塑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活性是明显升高的,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来参与心室重塑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退变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前后,核因子kappB(NF-κB)与炎症因子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退变的人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立对照组、LPS (500 μg/mL)刺激组、NF-κB抑制剂(BAY11-7082)+LPS(500 μg/mL)刺激组.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内p65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NF-κB结合蛋白p65以及磷酸化p-p6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髓核细胞后,p65入核增多,p-p65表达明显增加,ELISA实验结果表明LPS刺激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与LPS刺激组相比,NF-κB抑制剂+LPS刺激组p65入核减少,p-p65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LPS能够通过激活人退变髓核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增多,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可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十四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黏液高分泌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分别给予罗红霉素(1—10mg/kg)、交沙霉素(10mg/kg)和阿莫西林(40mg/kg)管喂4d。提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LA、ELISA、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蛋白、Muc5ac和核因子-κB(NF-κB)等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可以使大鼠气道上皮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使BALF中性粒细胞增高、黏蛋白含量增多、炎性细胞因子(IL-1β、1L-8和TNF-α)表达增加。同时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κB表达和NF-κB入核率均增高。罗红霉素(5和10mg/kg)可以抑制由LPS导致的Muc5ac高表达和NF-κB的核内转移,抑制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NF-κB的入核率与细胞因子、Muc5acn mR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交沙霉素组和阿莫西林组未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罗红霉素可以抑制LPS所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素(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根据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选择OMT的浓度进行实验分组。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阿司匹林+脂多糖组;苦参素组;苦参素低剂量+脂多糖组;苦参素中剂量+脂多糖组;苦参素高剂量+脂多糖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NF-κB/P65核易位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测定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 结果 LPS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MT预处理可以显著减少LPS刺激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5)。LPS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元NF-κB/P65由胞浆转位到胞核,提高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而OMT预处理能显著减少LPS对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作用及降低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5)。 结论 LPS诱导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导致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增加;OMT预处理可以抑制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减少TNF-α和IL-1β的分泌,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楮实子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凋亡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正常培养细胞作为空白组;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细胞24 h后,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1、5、10 g/L)的楮实子培养细胞,依次作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楮实子对HSC-T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上清液中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SC-T6细胞中TLR4、NF-κB、TNF-α蛋白表达。 结果楮实子可抑制活化的HSC-T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楮实子可降低活化的HSC-T6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下调细胞中TLR4、NF-κB、TNF-α蛋白水平,并均呈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 结论楮实子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HSC-T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TNF-α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艺  王洁华  杜建民  冯梅 《浙江医学》2006,28(10):859-860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FC与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与FC有关的细胞因子测定多限于外周血。血液中的IL-1β、IL-6、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本文通过测定脂多糖(LPS)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IL—1β、IE-6、TNF-α水平,旨在了解F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探讨NF-κB p65基因在炎症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 ng/mL)刺激A549细胞,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核因子κB(NF-κB)p65基因,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等炎症因子浓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TNF-α刺激A549细胞可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调NF-κB p65的表达,并增加NF-κB蛋白的核转位;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4、IL-6的浓度升高,细胞内MDA增多,SOD减少,细胞存活率降低。预转染NF-κB p65 siRNA可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有效沉默NF-κB p65表达,降低TNF-α诱导的上述各炎症因子及MDA浓度的增高,减少SOD的耗损,A549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结论 NF-κB能介导TNF-α触发的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沉默NF-κB p65基因可有效下调炎症反应水平及其诱发的氧化应激,减轻肺结构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方法不同剂量脂多糖刺激N9小胶质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刺激6、12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IL-1β和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24 h后1 000、10 000μg.L-1脂多糖组培养基中的IL-1β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刺激30 min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6、24 h后,各脂多糖组培养基中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 000μg.L-1脂多糖组TNF-α水平最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NF-κB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其中1 000μg.L-1脂多糖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蛋白水平最高。结论 1 000μg.L-1脂多糖是激活N9小胶质细胞诱发其炎症反应的最佳剂量,脂多糖作用6 h主要促进TNF-α的释放,作用24 h后则IL-1β和NO的释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护肾固精方(Hu shen gu jing fang,HSGJF)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asangialCells,MsC)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sCIL-1β、TNF-α蛋白水平: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MCs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的活性;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sC TNF-amRNA表达。结果 HSGJF能抑制LSP刺激肾小球MsC分泌IL-1β、TNF-α蛋白质增加的同时、亦能抑制LSP刺激肾小球MsC中NF-κB活化,在HSGJF作用下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均呈不同程度减弱。结论 HSGJF通过抑制MsCNF-κB的活性,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中医药在肾脏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时肠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对肠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TNF-α(10 ng/ml)加入培养的结肠癌上皮细胞系H29细胞中,3 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IL-8;分别提取细胞核蛋白、mRNA,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NF-κB P65的活化,PT-PCR检测IL-8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的HT29细胞低表达IL-8 mRNA,细胞核中很难检测出NF-κB P65,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质量浓度为172 ng/L.经TNF-α刺激后,HT29细胞高表达IL-8 mRNA.核蛋白NF-κB P65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质量浓度为639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炎症状态时,核因子κB的活化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调节肠上皮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金小福  蒋琼  罗心静 《浙江医学》2014,(11):933-936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RA滑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和丙酮酸乙酯+TNF-α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HMGB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IL-6和IL-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滑膜细胞胞质和核内NF-κB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TNF-α诱导滑膜细胞IL-6、IL-8、HMGB1的分泌和HMGB1 mRNA的表达,以及NF-κ B(p65)在滑膜细胞核内的表达和移位.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下调滑膜细胞HMGB1表达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对RA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κB(NF-xB)活化和IL-6、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急性期KD患儿20例(KD组),健康对照组20例。实验设为4组:自然培养组、乙酸肉豆蔻佛波酯培养组(PMA组)、PMA+DEX培养组(DEX组)和PMA+MP培养组(MP组)。各抽取其静脉血3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其PBMCs,并培养48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48h培养后PBMCs内NF-κB的活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PBMCs活化培养后上清液IL-6和IL-17的分泌量。结果①在自然培养情况及仅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刺激后,KD组中NF-κB的活化率、IL-6和IL-17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KD患儿MP组和DEX组NF-κB的活化和IL-6、IL-17的分泌量较PMA组均显著下降(P〈0.01),而KD患儿MP组和DEX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PMA刺激后,KD患儿NF-κB的活化率、IL-6和IL-17的分泌变化相一致,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87、P〈0.01,r=0.453、P〈0.05);④PMA刺激后,KD患儿IL-6和IL-17的分泌变化相一致,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38、P〈0.01)。结论KD患儿急性期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的分泌和NF-κB的活化在介导KD免疫性血管损伤中起重要作用;MP在KD急性期的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IL-17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并阻滞其炎性细胞因子IL-6等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和阿司匹林(ASP)对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KD患儿的抗炎作用机制,并与传统药物阿司匹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病例选择为确诊KD的治疗前住院患儿20例,同期门诊同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健康对照组。分别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静脉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并将试验分为4组进行培养,即自然培养组(空白组)、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组、PMA+ASP组和PMA+TanⅡA组,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培养后各组细胞中NF-κB表达率,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结果 KD各组中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P=0.000、P=0.000、P=0.000)。KD组中PMA组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1、P<0.01、P<0.01);PMA+ASP组和PMA+TanⅡA组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均较PMA组显著降低(P<0.01、P<0.01、P<0.01、P<0.01);PMA+ASA组较PMA+TanⅡA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P<0.01、P<0.01)。NF-κB的表达率与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呈正直线相关(r=0.842,P<0.01;r=0.898,P<0.01;r=0.801,P<0.01)。结论丹参酮ⅡA在KD急性期PBMCs中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A相同,即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其下游TNF-α、IL-1β、IL-8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Uu)的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对人单核细胞(THP-1)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用Uu的LAMPs刺激人单核细胞后,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iNOS基因的表达,格氏试剂测定NO,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Uu LAMPs通过激活NF-κB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iNOS,且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人单核细胞产生NO,诱导表达前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NF-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NF-κB的激活、iNOS的表达及NO的产生。结论Uu LAMPs通过激活NF-κB途径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iNOS和前炎症因子,可能是产生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TNF-α对滑膜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和生成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iNOS和NO表达和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类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培养传代后,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并予相应处理;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和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在细胞中表达及核移位,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NOSmRNA表达的变化,硝基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变化。结果IL-1、IFN-γ、TNF-α单独或联合刺激能促进NF-κB活化,并且使iNOS及NO表达和生成也有所增加(均P<0.05);而NF-κB药物抑制剂BAY能降低这3种炎性细胞因子联合刺激所致iNOS及NO的表达和生成(均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对滑膜细胞iNOS和NO生成有促进作用,而NF-κB在iNOS和NO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退素RvD1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炎性效应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将AR42J细胞分为6组:RvD1(100 nmol/L)组,LPS组, RvD1 (1、10、100 nmol/L)+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LPS组和RvD1+LPS组以100 mg/L LPS刺激AR42J细胞,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体外模型,RvD1+LPS组在建模前先用不同浓度 (1、10、100 nmol/L)RvD1对AR42J细胞预处理30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R42J细胞TNF-α、IL-6、及NF-κB活性亚基p65的mRNA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蛋白浓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的NF-κB激活率。结果 RvD1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R42J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且呈剂量依赖方式。RvD1同样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AR42J细胞p65 mRNA表达及NF-κB激活率。结论 RvD1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腺泡细胞NF-κB激活,进一步抑制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胰腺腺泡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