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手鼻咽窝区建立动静脉内瘘体会浙江省青春医院泌尿外科(310016)吴雪花,谢微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最常选择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将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吻合。为充分利用病人血管及减少内瘘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对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手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处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作为其血管通路.结果:透析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最终成功率为100%.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通畅率均达100%.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次建立动静脉内应尽量选择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而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也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1年血管通道的变化情况。方法 19例尿毒症患者,AVF术后2周及1年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瘘口直径、内瘘流量。结果 AVF术后1年与术后2周比较:头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瘘口直径增宽,流量增大,桡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P0.05),桡动脉内径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监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通道的状况和流量变化对于临床血液透析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彩超监测24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术后1年血管通道的变化情况。方法24例尿毒症患者,AVF术后2周及1年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瘘口直径、内瘘流量。结果AVF术后1年与术后2周比较:头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瘘口直径增宽,流量增大,桡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P〈0.05),桡动脉内径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监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通道的状况和流量变化对于临床血液透析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6.
鼻咽窝区动静脉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窝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鼻咽窝部动静脉内瘘手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治疗3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两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手术均能达到血透要求的血流量。有2例患者在5个月及12个月后出现内瘘堵塞,均在原肢体行经典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咽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远期并发症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可及时改为前臂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鼻烟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结果49例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08%,内瘘4周、1年、2年、3年、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8%、78.57%、75%、50%及23.08%。内瘘初次使用时吻合口平均血流量为(612±104)ml/min,透析平均血流量253 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前、后的超声表现,术前利用超声选择适宜吻合的动、静脉,扫查有无变异及合并症,描记其走行,确定吻合部位,检测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通畅程度,测量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测量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血流情况与伴随合并症,并对部分并发血栓患者溶栓后进行监测。结果 176例终末期肾病行前臂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超声选择、测量并定位,评价血管情况,术后4~8周内复查,157例患者通路通畅,19例出现合并症(其中7例为2次或以上造瘘),其中12例行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瘘管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及分析内瘘合并症、相应血管血流情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AVF透析患者287例,其中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231例,鼻咽窝桡动脉-头静脉33例,肱动脉-头静脉20例,尺动脉-贵要静脉3例;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区域穿刺;内瘘止血方法主要为弹力绷带环扎止血法和指压法。结果 287例患者中形成动脉瘤51例,其中真性动脉瘤(动脉瘤样扩张)48例,假性动脉瘤3例;采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49例,指压法2例;区域穿刺43例,绳梯穿刺8例;瘘口手术术式在桡动脉、肱动脉、鼻烟窝、尺动脉四处出现的动脉瘤分别为37例、8例、5例、1例。结论采用扣眼及绳梯穿刺法穿刺、指压法止血、瘘口吻合部位选择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等,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的形成,对内瘘的长期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海珍 《海南医学》1996,(1):30-30,27
本文报道我院自1992年以来施行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12例,根据桡动脉、头静脉行程呈投影交叉走向,选择吻合口在交叉中点,端侧吻合,吻合口直径恒定在0、1cm,显微外科技术操作,确保吻合口通畅,头静脉血流量恒定在25-300ml/min。本文对鼻咽窝动脉内用于血液透析的优越性和手术操作技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流量减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进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吻合口有无扩张及狭窄,管腔内有无血栓、斑块,血管周围有无血肿等情况,再用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内血流方向、血流充盈及血流速度.结果:57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头静脉血栓18例(32%),头静脉管腔狭窄14例(25%),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16%),桡动脉硬化8例(14%),吻合口狭窄6例(10%),造瘘血管旁软组织内血肿2例(3%).结论:动静脉内瘘患者发生血流量减低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造瘘血管进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干预治疗,保证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CTA)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5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建立自身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前、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静脉血管的走行、管腔通畅、血流充盈等情况,行CTA检查与图像重建观察内瘘血管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吻合口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与CTA检查,其中1 2例CTA表现正常,其余43例均有不同程度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包括12例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0例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7例单纯流入动脉狭窄、7例吻合口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及1例窃血。术后1周、4周动静脉平均内径均明显依次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亦依次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超声及CTA检查共发现6例(10.91%)并发症,其中3例内瘘吻合口血栓,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本院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制作内瘘,以建立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观察其应用情况。结果:3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1~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3.4±0.4)年;患者中有5例发生感染,3例并发内瘘血栓,2例形成动脉瘤,1例血量供应不足。结论: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这对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43例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尿毒症患者进行上肢血管检查,检测瘘口处动静脉吻合状况、血管壁及管内血流状态。结果:本组43例中,36例吻合口处血管充盈好,血栓形成2例,吻合口处狭窄4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高频超声能显示动静脉瘘口处血管和邻近周围组织,结合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栓狭窄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提高异常声像图的显示率。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自体造瘘血管有重要价值,是监测自体动静脉瘘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张永萍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7-298,313
目的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莉  何强  康志敏  廖常志  张渊 《四川医学》2001,22(6):517-518
目的 通过对449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制作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从1996年开始由肾内科实行的内瘘手术449例,分别采用直接动静脉缝合制作内瘘和人尸体血管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直接缝合多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窗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或端端吻合;前壁尸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及下肢大隐静脉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该法制作的内瘘的成功率少,并发症少。4年的内瘘通畅率达92%。结论 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仍然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端侧吻合可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又不阻断远端血流,应在建立血管通路时首选。对直接吻合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8-21
目的观察结扎副头静脉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血流量以及早期失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有选择性合理结扎副头静脉,观察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桡动脉、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对比两组患者差异。并观察早期失功例数,统计早期失功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早期失功率及肿胀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副头静脉进行合理结扎,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早期失功率,并可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心功能作用,宜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