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加氏综合征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其主要表现有肝脾肿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胸腹壁浅静脉怒张,双下肢静脉曲张和水肿,以及活动后心悸、气短等。手术治疗的目的解除肝脏和下腔静脉梗阻、降低门静脉压力,恢复下腔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BCS合并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介入治疗后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发生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性病变3例,行TACE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2例因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单行TACE+TAI治疗,1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选择适当的介入方法对于提高BCS合并HCC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54例,采用经皮经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该病,治疗前后测量下腔静脉及右房压力,下腔静脉造影观察治疗前后管腔内径的改变。结果PTA术后测量右心房与下腔静脉的跨膜梯度差均小于12cmH2O,扩张后原下腔静脉狭窄/闭塞处直径平均约10mm,术前临床表现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PTA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做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膜状狭窄布—卡氏综合征9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布-加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阻塞造成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①其病情复杂,愈后不良。1981年以来国内亦报告了采用旁路转流术治疗此症的方法。②我院自1986年以来经手术治疗12例,现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4例经血管造影和/或经手术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中,超声确诊260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98.5%,与行血管造影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频谱多普勒超声并用,能提高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对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布-加综合征76例,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测量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右房压力,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观察治疗前后管腔内径的改变。结果PTA术后测量右心房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马夸膜梯度差均小于12cm H2O,扩张后原下腔静脉狭窄/闭塞处直径平均约10mm,原肝静脉狭窄/闭塞处直径平均约5mm,术前临床表现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PTA治疗布-加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做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下腔静脉—右心房搭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利用Gore -Tex人造血管的方法 ,对 6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在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之间搭桥 ,解决了Ia和Ⅲ型肝后门脉高压症。结果  6例患者均获成功 ,下腔静脉—右心房的压力由 2 60kPa下降到 0 2kPa。肝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等均 10天左右消失。结论 下腔静脉—右心房搭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疗效显著 ,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是以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在我国大多由肝上段下腔静脉隔膜引起,尤其是下腔静脉入口处膜状狭窄。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28例B-CS患者,其中26例行经右心房路膜状狭窄B-CS扩张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0.
张凤涛  付磊  牛录美 《河北医药》2004,26(7):602-602
患者,男,5 0岁,69kg。下肢静脉曲张10年,色素沉着7年,腹壁静脉怒张伴腹胀5年。肝肋下2cm ,剑突下3cm ,脾未触及。血管造影示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段狭窄,伴血栓形成,拟行下腔静脉 右心房搭桥术。麻醉方法及监测:入室测血压13 0 80mmHg ,心率112次 min。麻醉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快速静脉诱导,静吸复合全麻维持。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动脉血气。术中发现距心房3cm ,下腔静脉内有条索状纤维与膈膜及血栓。行取栓并切除下腔静脉膈膜。手术历时2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分别行胆囊切除或部份胆囊切除,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壁补片修补及Rowx-en-y式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Mirizzi综合征病理类型不一,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多种影像技术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的术前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2 6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Ⅱ型 2 1例 ,Ⅲb型 5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 1 4例 ,脾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 7例 ,脾静脉、颈内静脉架桥术 5例。结果  2 6例患者均成功分流 ,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portalpressure ,FPP)由分流前 (4 0 .6 4± 7.33)cmH2 O降至分流后的 (2 9.2 5± 7.6 9)cmH2 O(P <0 .0 5 )。术后并发症有急性肝功能衰竭 2例 (均死亡 ) ,胸腔积液 2例 ,乳糜漏 3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死亡 ) ,围手术期死亡率 1 1 .5 %(3/ 2 6 )。对 2 3例患者随访 6个月~ 4年 ,有效率 82 .6 % ,复发率 4 .35 % ,死亡 5例。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 ,改善全身情况 ,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选择手术方法 ,对重症布 -加综合征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单纯减压植骨融合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椎弓崩裂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 1 977年以来 1 2 4例椎弓崩裂滑脱症 (男 41例 ,女 83例。年龄 31岁~ 72岁。平均 47 3岁 )采用减压植骨融合 (n =69)、复位减压植骨融合 (n =55) ,作疗效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 1年内复查 ,术前症状消除、植骨融合。获长期随访 83例 ,时间 1 6年~ 2 2年 ,平均 1 3 1年。减压植骨组 46例 ,优 32例 ,良 1 1例 ,可 3例 ;复位减压植骨组 37例 ,优 2 5例 ,良 8例 ,可 4例。出现并发症 :取髂骨处积血 3例、皮下脂肪液化 2例。结论 椎弓崩裂滑脱症手术关键在于彻底减压、可靠融合和术后良好外固定 ,与是否复位关系不大 ;滑椎复位内固定有利于消除腰部台阶样改变 ,对腰率 <75 % ,出现骶骨前上缘弯曲率者宜复位内固定 ;滑椎复位要避免追求完全复位 ,防止神经牵拉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梁奇伟  陈汉威  黄益 《安徽医药》2016,20(12):2307-2309
目的 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内弥漫性低密度影,与正常密度肝实质相间,伴大小不等片状异常强化,下腔静脉内径缩窄,肝静脉轮廓模糊。发病前1个月服用菊叶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菊叶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 长期大量服用菊叶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52例继发性肝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了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外叶切除、右前叶切除、右后叶切除和肝楔形切除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3%、19.4%和11.9%。结论对适合手术的继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31例房室隔缺损 (atrioventricularseptaldefect,AVS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31例中部分型 (PAVSD) 11例 ,中间型 (MAVSD) 5例 ,完全型 (CAVSD) 15例。采用 5 0聚丙烯线往返连续缝合的方法闭合左房室瓣大瓣裂缺。部分病例同时进行左房室瓣或右房室瓣成形术。采用新鲜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将冠状窦口隔入右房侧。CAVSD 15例中 ,11例按McGoon“单片法”修补 ,4例用“双片法”修补。结果 PAVSD及MAVSD无手术死亡 ,1例CAVSD根治术后早期死于严重低心排 ,死亡率3 2 %。术后随访左房室瓣中度返流 1例 ,轻度返流 4例。全组病人术后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左室流出道狭窄及房、室缺残余漏。结论 PAVSD及MAVSD如无肺高压、严重左房室瓣返流及左室流出道狭窄 ,手术可在 1~ 2岁进行 ,否则应尽早手术。而CAVSD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和房室瓣返流 ,大多数患儿 6~ 12个月即出现肺血管阻塞性病变 ,应在肺血管病变发生前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静脉膜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方法。方法 38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疑为BCS患者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或/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38例患者中16例球囊扩张成功,19例支架置入,失败3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肝静脉膜型BCS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AST/ALT)与布加综合征(BCS)患 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80例 BC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 AST/ALT比值的中 位数(0.75)进行分组,AST/ALT比值≤0.75组 142例,AST/ALT比值>0.75组 1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术 后进行随访,随访至复发或至 2018年 11月,比较不同 AST/ALT比值水平术后通畅时间、累积通畅率差异,并采用 Cox 回归分析 BCS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不同性别、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和复发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AST/ALT比值≤0.75组和 AST/ALT比值>0.75组血管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 45(37,52)、40(21,49)个月,AST/ALT 比值>0.75组血管通畅时间短于 AST/ALT比值≤0.75组(Z=2.159,P<0.05)。AST/ALT比值≤0.75组 1、3、5年累积通畅 率分别为 94.4%、76.8%、64.1%,AST/ALT比值>0.75组 1、3、5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 90.6%、68.1%、58.7%,AST/ALT比 值>0.75组 5年累积通畅率低于 AST/ALT比值≤0.75组(Log-rank χ2=4.372,P<0.05)。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C 级)患者容易复发 BCS。结论 AST/ALT 比值与 BCS 介入术后复发相关,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C级)是影响 BC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hiari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Chiari畸形(18例合并脊髓空洞)的外科治疗经验,全部病例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或电灼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术后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后颅窝内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 (Budd- Chiari Syndrom e,BCS)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手工倾斜试管法进行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 下腔静脉狭窄患者 PT(x±s)为 (17.4±1.9) s,范围 14.5~ 2 1.2 s,肝静脉狭窄患者 PT(x± s)为 (18.7± 1.5 ) s,范围 15 .4~ 2 2 .9s,两者均显示出异常 (P<0 .0 1) ,且下腔静脉狭窄患者与肝静脉狭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T测定对探讨 BCS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和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