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每日MDⅡ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停用胰岛素治疗半年后良好控制的例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CSⅡ组低血糖1例(占5.0%),MDⅡ组低血糖3例(占16.7%)。结论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Ⅱ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血糖且停用后对长期血糖有良好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低血糖发生率研究,指导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1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胰岛素泵( CSII)强化治疗14天,患者入组时开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达到3月。另一组入组时饮食控制、运动基础上以门冬胰岛素30多次胰岛素注射( MDI)强化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2月后停用胰岛素,仅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为3个月。分别统计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CSII)治疗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3.5天,胰岛素注射(MDI)组血糖达标时间7.8天,两组比较进行u检验,P<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MDI组强化治疗组和(CSII)强化治疗组临床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54%、58%,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统计( CSII)强化治疗组、MDI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高临床缓解率,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胰岛素泵降糖更快,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胰岛素泵治疗组更加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CSⅡ)对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成CSⅡ组和MSⅡ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5—7.0mmol/L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分别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总治疗日。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强化治疗期间的血糖规范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两阶段实施危重症患者血糖异常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监测管理情况。结果75例血糖监测没有规范管理的危重症患者中,13例血糖未能有效控制,5例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出现低血糖昏迷。血糖控制不良(包括血糖过高、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昏迷)发生率为28.0%;82例血糖监测规范管理的危重症患者中,1例血糖未控制,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无低血糖昏迷,血糖控制不良发生率为3.65%。结论危重症患者应实施规范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监测记录,以减少血糖控制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类似物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T2DM患者,分别给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基因重组正规人胰岛素加精蛋白锌胰岛素强化治疗9个月,比较A1c平均PG的达标率、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PG、A1c均得到了控制,A1c降低类似物组(-2.89+0.054)%;胰岛素组(-2.324±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有更多患者血糖达到控制范围内,两组分别是73.91%和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是18%和22%、两组间体重增加、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似物组和胰岛素组均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类似物组A1c降低更多,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有更好的血糖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入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胰岛素治疗30例,磺脲类26例,磺脲类+双胍类14例,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8例,磺脲类+胰岛素2例。结果分析资料发现:磺脲类药物不合理投用占低血糖发生率的50%,用降糖药同时对饮食摄入不足而引发的低血糖症占10.3%,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引起药物不正常排泄而发生低血糖症占15%,胰岛素的投用过量占25.7%。结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特别那些有伴存病的患者应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积蓄较小的降糖药,并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及时随访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和就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王国华  邓爱民 《湖南医学》1999,16(6):410-411
目的:探讨适应危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Ⅱ型老年糖尿病患者29例。结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从(17.1±9)%降至(7.3±2.6)%,并随着血糖控制至近正常水平,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肾功能均有改善,,肺部及泌尿道感染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减轻,病情稳定后患者未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较常规胰岛素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改良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体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谢红  张雅卫 《西部医学》2008,20(2):296-297
目的探索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合理控制血糖的方案。方法在住ICU中选择首测血糖〉11.1mmol/L患者120例,采用三种不同控制随机血糖方案,比较其住ICU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组中任意两组住ICU时间均不同,第2组低血糖率为12.5%,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将随机血糖控制在4.4~8.3mmol/L范围可明显缩短患者住ICU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2例新发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对初诊的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住院的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20例)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22例),分别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出院后随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糖均良好控制,CSII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均较MSII组少(P〈0.05),平均随访1年,CSII组和MSII组HbA1C分别为(6.22±0.54)%、(6.63±0.95)%,两组各有2人(2/12)和2人(2/15)半年内仅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从而使血糖良好控制;胰岛素泵为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便灵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空腹血糖(FPG)≥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0%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持续皮下组,36例)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多次皮下组,32例)治疗,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后,比较两组胰岛素日用量,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胰岛素日用量持续皮下组(0.53±0.06)U·kg^-1·d^-1,多次皮下组(0.71±0.04)U·kg^-1·d^-1(t=11.100,P〈0.01);两组治疗前后HOMA—β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持续皮下组为0.34%(13/3806人次),皮下多次组为1.09%(44/4045人次)。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多次与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不增加胰岛素抵抗。持续注射给药所用胰岛素量小、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通过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58例,采用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治疗时间为三个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评价其有效性,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发生3例轻微低血糖事件,低血糖发生率为5.17%,通过服用糖类食物自行缓解。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血糖浓度下降明显,低血糖发牛率低.有效性和安伞性好.可在今后推广廊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差异,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SII和MSII治疗。观察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多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两组经过强化治疗,血糖均能达到目标值,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血糖平稳且低血糖发生较少。CSII治疗明显优于MSII治疗,更易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和安全地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和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中的差异。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基础胰岛素组32例,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达标治疗方案。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达到HbAlc≤7.0%,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比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患者在HbAlc达标的同时,无低血糖发生的记录。预混胰岛素组对体重的影响与BMI关系不大,而且甘精胰岛素组只是增加了BMI较低的患者体重。结论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PBG、HbAlc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对体重的益处在高B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和黎明现象的次数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和理想的控制,减少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血糖达标天数减少,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l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耳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的血清CRP与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观察组5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11.1mmol/L,观察二组患者血清CRP的变化,比较分析二组患者病死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院内感染、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强化治疗组患者赠律失常、心力衰竭、院内感染发生率、48h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强化胰岛素治疗的ICU危重病人进行血糖监测,预防和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危重病人,均进行床旁血糖监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80例患者实施强化胰岛素后有16例发生轻度低血糖,但未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后者本身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通过精心的护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以及及时发现低血糖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避免这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1:2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余晓波 《右江医学》2013,(6):817-818,821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 对87例老年糖尿病人的低血糖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资料发现:磺脲类药物不合理投用占低血糖发生率的51.7%,用降糖药同时对饮食摄入不足而引发的低血糖症占10.3%,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引起药物不正常排泄而发生低血糖症占17.2%,胰岛素的投用过量占20.6%。结论 老年糖尿病病人,特别那些有伴存病的病人应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积蓄较小的降糖药,并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及时随访血糖,治疗上应防止再次低血糖症状发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