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1 484名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占到总体留守儿童的84.9%;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在性别、是否住宿、学习成绩、家庭收入等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留守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及学生生活应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了留守少年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应激等方面的情况.方法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SAS-SSS)对广西天等县358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 SAS-SSS:男生在自信心、自主性、挑战性、自控性等五个因子和心理优势感、心理弹性两个分量表上得分较女生高,女生在社会接纳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初二在自控性因子得分较其他两年级得分高,初二在心理弹性分量表得分高于高一,初二在乐群性因子得分高于高二,高二在动力因子上得分高于高一;②MHT: 留守女生的学习焦虑、交往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和焦虑总分均高于男生,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较其它两组的在学习焦虑、交往焦虑、冲动倾向3个因子得分以及焦虑总分上更高;③SLSI: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较其它两组压力、变化2个因子得分和应激总分更高.结论 心理健康工作者应结合不同性别、年级和家庭背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少年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他们有的调皮,整日与同伴嘻打疯闹;他们有的安静,沉默得只愿缩在角落自言自语。他们孤单,把一个篮球玩到破烂不堪;他们自立,因为一年到头主要靠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尤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更值得广大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4.
晓莉 《现代养生》2006,(4):28-29
中国人常讲: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就要在“伴”字上做文章,来筹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来营造老年夫妻特有的“醇香”之情。这种“醇香”,是少年夫妻难以体味的,是中年夫妻无暇照顾的,是老年夫妻历经沧桑之后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晓翠  蔡桂芬 《中国保健》2009,(18):813-815
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建立留守档案、开通心理咨询渠道、共享教育资源、提供适时援助等都是一些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教师具有高级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平等、真诚,走近家长,读人心,读社会,会倾听,一定能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使留守儿童的世界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安徽省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为促进留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 421名,其中留守青少年682名。应用中文版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CV)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10~17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低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女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低于男生(P<0.05);留守高中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1);农村留守中学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城镇(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留守中学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独生子女(P值均<0.01);父母外出类型不同的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低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晓莉 《保健医苑》2005,(10):32-33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就要在“伴”字上做文章,巧妙筹划自己的晚年生活,营造老年夫妻特有的“醇香”之情、之美、之乐。这种“醇香”是少年夫妻难以体味的,是中年夫妻无暇营造的,是老年夫妻们历经沧桑之后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吕莉 《健康人生》2005,(5):38-38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就要在“伴”字上做文章,筹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创造老年夫妻特有的“醇香”之情、之美、之乐。这种“醇香”,是少年夫妻难以体味的,是中年夫妻无暇营造的,是老年夫妻们历经沧桑之后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80年代时,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老年人群中,已悄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老人。 这些留守老人的共同特点是:当子女们离开故土去寻觅自己新的生活天地时,他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获取现状、需求以及2者的差异,为留守儿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安徽、河南省共14所农村中小学四到九年级学生3 456人,通过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比率分别为27.9%和27.0%,2者无统计学差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获取心理健康服务途径及引带者、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评价、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服务途径与方式等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希望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比率分别为63.0%和57.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克服回答问题或与陌生人交谈时紧张、面红心跳、流汗、口吃等现象,能够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消极看法,肯定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内心强大,免于被欺凌,应对压力或其他不好事情的方式6个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求条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留守儿童已获取的心理健康服务比率、途径与其希望得到的服务情况有较大差距;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并且矫正性目标相关的需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至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有关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数字庞大,其中农村达到1 250-1 6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安徽、四川等地[1]。近年来,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的质量与未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密切相关。为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15.
胡君 《家庭育儿》2010,(11):23-23
“全身心为事业奋斗”还是“留守家中相夫教子”?对此我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在休完3个月产假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不过,与妞儿的亲子时间并没因此而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原野 《健康大视野》2012,(10):62-67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梦回校园,恰同学少年 “一发失误!” 糟糕,我们正3:5落后哪,我居然还出错了!我心里大骂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继续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中学生~([1])。有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2-7]),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8])。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是个体面对生活压力与挫折时的一种反弹能力~([9-11]),一般具有普遍性,在个体遇到  相似文献   

19.
祁慧  贾艳贤 《卫生软科学》2010,24(5):450-453
[目的]了解衣村留守青少年内心孤独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自编一般影响因素调查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村4~9年级留守青少年在孤独感得分上略高于非留守青少年,但二者无显著差异。②孤独感的发生在留守青少年中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和类型差异,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③影响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健康状况、成绩、父母关系和朋友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青少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成绩、融洽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同伴关系,对缓解留守青少年的孤独体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华发早生了断有方北京医科大学皮肤科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发展学会理事施曼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头稠密、乌黑、光泽的秀发,而少年白发却常常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烦恼。那么有无治疗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少年白发,亦称早老性白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西医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