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闭塞大鼠四动脉的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脑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中,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升高,如缺血后再灌注3小时后电针针刺百会穴、曲池穴30分钟,则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在缺血再灌注适当的时间段,针刺可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从而降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各脑区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W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各脑区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通过组化方法、荧光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观察脑缺血5min、10min、15min、30min和60min,以及脑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变化;同时观察了L-NNA对脑缺血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生成量的影响。每组大鼠8~10只。结果(1)大鼠四个脑区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含量,在缺血5~15mi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在缺血30~60min开始下降。(2)在缺血10min、30min再灌注15min,它们的含量可明显增加,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L-NNA可使脑缺血10min和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脑区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中NOS的活性。结果大鼠脑缺血后5min,各脑区结构型NOS(cNOS)活性明显升高,持续到脑缺血30min,脑缺血30-60开始下降,诱导型NOS(iNOS)活性在脑缺血后10-15min开始升高,并持以脑缺血60min;脑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cNOS和iNOS活性明显高于缺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缺血/再灌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VA),血中NO及心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结果:①缺血/再灌组(I/R组)动物缺血及再灌注期各种心律失常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中NO含量皆低于对照组(P<0.05)。VA等级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74514,P<0.05)。提示:血中NO量的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性VA增加有密切关系。②I/R组与对照组心肌中NOS活性无显著差异。提示血中NO减少,可能不是生成减少而是消耗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亚细胞器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发挥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Griss反应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变化,微量测定法测定超氧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及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脑急性缺血及再灌注后NO、NOS的变化。方法:采用最新NO、NOS测定试剂盒,以分光光度法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脑缺血后20min及再灌注1h内呈持续性显著增高(P〈0.01);再灌注1~48h内虽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结论:NO、NOS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两者在脑缺血中的关系,建立免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测定脑组织NO、ET-1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应用NOS抑制剂、ET受体拮抗剂分别观察它们对ET-1、 NO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早期 (2 h)NO含量、 NOS活性均降低,脑缺血后 4~48 h NO含量, NOS活性显著增加;应用 NOS抑制剂后 ET—l含量增加, ETB受体拮抗剂后 NO含量降低。结论: NO可能抑制 ET—l产生,反过来ET—1可能促进NO形成.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 )变化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探索阻断脑细胞凋亡的时间窗。方法:用线栓 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时间分别为15、30、60、90、120 min ,再灌注24 h。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检测局灶性脑 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顶叶皮层和尾壳核)NOS活性变化。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染色法 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OS阳性神经元数于30 min时增多 最显著,90~120 min时急剧减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多。结 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型NOS(nNOS)对缺血早期的脑损伤尤其是细胞 凋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王天路孙凤艳周良辅实验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一氧化氮(NO)合成增多,为此,我们于再灌注早期,使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Nω-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有效抑制大鼠NOS...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的离体工作心脏研究地塞米松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实验组,均制备离体工作心脏模型。对照组2和实验组继续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心脏停跳前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但实验组的停搏液中加用地塞米松(20μmol/L)。心脏停跳前及再灌注30min时分别监测心功能,测定冠脉流出液的一氧化氮(NO)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心肌组织的NO合酶(NOS)和丙二醛(MDA)。结果:心脏再灌注后,对照组2与对照组1相比较,结构型NOS(cNOS)活性下降,诱导型NOS(iNOS)活性升高,NO量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2相比,i-NOS活力下降,而cNOS活性变化不显著,NO分泌减少,并且心功能恢复率提高,MDA、CPK下降。这提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iNOS表达,减少NO生成,而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实验大鼠分为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小时、再灌注48小时)、Ⅲ组(精氨酸甲硝基酯(L-NAME)+缺血再灌注组)及Ⅳ组(氨基弧(Aminoguanidine,AG)+缺血再灌注组).检测各组血浆NO水平的动态改变及L-NAME与AG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在缺血3小时期间NO水平显著增高。再灌注6小时内下降。而再灌注后期(6小时以后)又开始逐渐上升.L-NAME抑制缺血期血浆NO水平升高,缩小心肌梗塞范围;AG则降低再灌注后期血浆NO水平,其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更为明显,结果提示大鼠心肌缺血期及再灌注后期血浆NO水平显著增高,对心肌具有损伤作用。一氧化氮合酸(NOS)抑制剂L-NAME及AG均能降低NO水平。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菖龙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丙二醛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菖龙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首先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术后予以菖龙丹灌胃。再灌注24h后,测定脑2匀浆SOD及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MDA明显升高,SOD显著降低;菖龙丹给药组MDA含量下降,SOD活性提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宏  陈怀仁 《铁道医学》2000,28(6):381-382
目的 探讨外源性腺苷模拟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32只SD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缺血预处理(PC)组、腺苷预处理(ADO)组、苯茶碱预处理(8-PT)组和实验对照(C)组。在充后,观察流出液中肝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含量、肝组织中NO合酶(NOS)的活性,并制作肝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流出液中转氨酶浓度明显升高,PC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P〈0.01),与ADO效果类似(P〈0.01),8-PT则无这一保护作用(P〉0.05)。在PC及ADO组中流出液NO含量及肝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8-PT及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ADO可以模拟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OS而使NO释放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小鼠脑缺血性缺氧以及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种模型观察童智灵口服液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测定大鼠全血LPO、SOD和GSHPx含量,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剂量灌胃给药,均可显著延长大、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存活时间,并减少小鼠脑缺血45min再灌注6h的卒中指数和24h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死亡率。ig给药15天,可降低大鼠全血LPO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产生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说明,童智灵口服液可提高大、小鼠对脑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可对抗小鼠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缺血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动物体内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兔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研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Ⅰ组未缺血;Ⅱ组未缺血+吸入NO;Ⅲ组缺血再灌注;Ⅳ组缺血再灌注+吸入NO。兔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连结呼吸机并行机械通气。通过阻断左肺门使左肺缺血60min后,随即阻断右肺门,造成左肺单侧再灌注240min的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Ⅱ、Ⅳ组在阻断右肺门前5min吸入NO50ppm。再灌注240min连续动态观察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动静脉分流(Qs/Qt)、肺动脉压(PA)、肺血管阻力(PVR)、NO-2/NO-3、内皮素(ET)、高铁血红蛋白、外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的CD18表达。测定肺湿/干重比例、肺组织丙二醛,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肺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变化。结果(1)吸入NO不影响正常兔肺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及CD18在血液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正常肺组织未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内皮细胞上正常表达。(2)再灌注开  相似文献   

17.
制成肝硬化门脉高压(PHT)大鼠胃粘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缺血再灌注前后及丹参治疗后胃粘膜中氧自由基(OF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的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期观察其光镜、电镜病理改变,探讨丹参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HT大鼠胃粘膜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有大量OFR产生,粘膜损伤严重程度与OFR、LPO及SOD密切相关;PHT胃粘膜更易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使用丹参可显著降低胃粘膜中OFR及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胃粘膜的损伤,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中的表达,观测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AC)在对其含量的影响,探讨MAC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TTC染色观察再灌注48h缺血损伤面积。结果 iNOS活性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内板低,在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活性显著升高(P〈0.01),于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在MAC预处理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AC预处理组TTC染色缺血损伤面积也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iNOS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活性显著增高,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iNOS激活,减轻缺血性损伤范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1)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40min时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略有降低;再灌注1h后MDA含量进一步增加,SOD活性进一步下降,GSH-Px活性也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出自由基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