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性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钧  黄菊天 《眼科研究》1995,13(3):173-175
28例带状疱疹性眼病中,单侧眶上神经、鼻睫状神经支配区皮肤疱疹分别占17.9%和57.1%,以上两条神经支配区均有皮肤疱疹占25.0%。全部病例均有角膜炎,其中角膜浅层和深层病变分别占67.9%与32.1%。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青光眼分别占50.0%与25.0%。给予抗病毒药物、激素和对症治疗后,角膜炎和其他并发症得到控制,平均治愈时间为17.6±4.2天。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研究》2009,27(9):809-811
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患者58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16~63岁,平均(38.5±12.9)岁,依据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视力预后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16例伴发角膜实质炎,12例伴发树枝状角膜炎,9例伴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1例(53.4%)患者眼压升高。经过2~4周的抗炎及抗病毒治疗后,54例(93.1%)患者角膜虹膜炎症消失,眼压降至正常,视力恢复。3例(5.2%)患者因角膜云翳致视力减退。1例患者(1.7%)发生角膜穿孔,最终因角膜变性和粘连性白斑而致盲。结论病毒感染可导致角膜葡萄膜炎和小梁网炎,并引起眼压升高,通过积极抗炎和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控制炎症及眼压。  相似文献   

3.
hrIL—2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重组白细胞介素Ⅱ(hrIL-2)与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疗效与预防复发。方法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50例,对照组30例单用0.1%无环鸟苷治疗。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a观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临床观察眼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张哲  李彬  高飞  顼晓琳  李辽青 《眼科》2007,16(3):212-216
目的分析眼睑皮脂腺腺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眼睑皮脂腺腺癌患者67例。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10年间(1996~2005年)存档的67例眼睑皮脂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眼睑皮脂腺腺癌的临床表现、组织起源、侵犯部位、分化程度、治疗及局部复发率。结果67例患者中女性36例,男性31例,临床首诊正确率43.28%,误诊为霰粒肿者占25.37%,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和麦粒肿者各占7.46%。组织病理学首诊正确率为79.10%,常被误诊为基底细胞癌(5.97%)及鳞状细胞癌(1.49%)。17.91%的患者首诊治疗为局部消炎,14.93%的患者首诊时未得到任何治疗。61.19%患者伴结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浸润(派杰样改变)。局部复发率为58.21%,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3.04%,以腮腺及颌下腺淋巴结受累为主,8.7%患者死于全身转移,5年生存率为94.87%。结论眼睑皮脂腺腺癌患者首诊1/3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患者局部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5.
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结果:(1)中药治疗组治愈率86.6%,总有效率98.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71.15%,总有效率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T细胞亚群测定: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T细胞(P〈0.01);中药治疗组辅助性T细胞(T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性眼病是三叉神经节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特征为先出现神经痛然后在该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发生疱疹,本病仅局限于单侧且不超过颜面之中线,可引起眼部各组织的损害,造成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目前此病有逐渐增多的倾向,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结果:①中药治疗组治愈率86.6%,总有效率98.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71.15%,总有效率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T细胞亚群测定: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性T细胞(P<0.01);中药治疗组辅助性T细胞(T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较治疗前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1)。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用 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了 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 60例,西药对照组 52例。 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为86.6%,总有效率为98. 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71.15%,总有效率为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elper lymphocyte,TH)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性 T细胞(T suppressor lymphocyte,TS)(P<0.01);中药治疗组TH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 05),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 TH 较治疗前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1)。 结论单纯疤疹性角膜炎患者服中药后,体内TH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应平  蔡如超 《眼科研究》1996,14(3):183-185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其中10例为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0例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2例正常角膜组织中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TK)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发现在4例活跃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均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而10例静止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有8例显示出阳性扩增条带(占80%),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变及正常角膜组织中均未检出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序列。表明角膜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外形成潜伏感染的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26例女性AS患者和52例病程相同的男性A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女性起病较男性晚约3年。男性以腰骶痛起病多见,女性以外周关节痛起病多见,且病程关节炎多见,但髋关节受累少见(P〈0.05)。出现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及反映病情活动的指标如ESR、CRP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对治疗反应女性略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女性病情较轻,发展较慢,预后较好,可能与女性生理结构与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米索前列醇在利凡诺引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3.1~24.0孕周的引产病例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按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注入利凡诺100mg,术毕即于阴道内一次性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对照组仅如上行羊膜腔穿刺注入利凡诺100mg。结果研制组与对照组的胎儿排出时间及引产成功率分别为22.0与46.9小时(P〈0.001)及98.0%与90.0%(P〉0.05),无一例出现明显血压变化,强直性宫缩等副作用和并发症,本文还探讨  相似文献   

12.
眼带状疱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眼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占所有带状疱疹的10%~25%。人群中有10%~20%曾患带状疱疹。诊断主要根据特征性神经痛及典型的皮疹形态和分布情况。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及时采用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等抗病毒剂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口服三环类抗抑郁药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3.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的误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的误诊冯金玲贾桂芹天津眼科医院(300040)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为临床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病,继发青光眼并不多见,因此临床上常被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89年—1997年收治HSK继发青光眼中6例误诊为原发青光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性青光眼6例分析杭州市第三医院眼科(310009)杨灵萍带状疱疹是机体受到水痘——带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全身各部位均可受累,当三叉神经第一、二分支受到侵犯时,往往出现眼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最常见的病变是眼睑、角膜、虹膜病变,此外亦可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前期出现的显性远视的特点及其误诊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年龄轻时视力≥1.0而45岁后视力明显下降并被诊断为“早期白内障”者,行先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若未见异常,再行主观验光。若加上适合的凸透镜片视力可矫正到1.0者,即为调查对象,并了解其误诊后的感受及视力矫正一段时间后的感受。结果 92例裸眼视力分布在0.3~0.8,其中0.5、0.6者占51.6%。视力在0.6以下者,均有  相似文献   

16.
丛爱荣  李国新 《眼科》2001,10(6):363-36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分布的以群集性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当该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时 ,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眼部病变。本文作者从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在本院及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进修期间 ,共诊治眼部带状疱疹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在 2 1例病例中 ,男 8例、女 13例 ,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右眼 12例 ,左眼 9例 ;发病年龄为 13~ 82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 14例 (约占 6 6 7% )。1 2 发病诱因外伤 1例 ,感冒 2例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例 ,…  相似文献   

17.
疱疹性结膜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自愈”倾向、有反复发作并逐次症状加重的特点,四季皆有发生以春秋最为好发。临床上常采用汞制剂及类固醇眼药水治疗。然而,各疗法对防止复发尚不称满意。笔者自1955年以来采用10%硫代酸钠溶液静脉注射逐次加量脱过敏方法治疗疱疹性结膜角膜炎886例,效果好、防复发,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自1955年5月来门诊、住院治疗共886例,男545例(61%),女441例(49%)。单眼罹病734例(83%),双眼罹病152例(17%)。痊愈846例(95%),好转40例(5%),无效“0”。二、治愈标准1.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上误诊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初诊时诊为渗出型AMD而最终诊断为其他眼底病的67例患者。方法患者初诊时均接受病史询问,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等常规检查,并得出初步诊断。全部患者均接受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A)检查,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接受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和疾病转归特点得出患者的最终诊断。主要指标发生误诊的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点。结果误诊为渗出型AMD的疾病包括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25例(37.3%)、视网膜大动脉瘤20例(29.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16例(23.9%)以及血管样条纹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6例(9.0%)。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22例(88%)病程均大于3个月。眼底彩像显示受累区域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多呈散在点状。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眼底彩像显示动脉管壁膨隆部位因出血遮挡或与陈旧出血紧贴而难以分辨,而FA和(或)ICGA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全部CSC患者均为慢性CSC,ICGA有助于确诊。血管样条纹并发CNV患者眼底彩像视盘周围放射状条纹显示欠清,ICGA晚期使其显示较清楚。结论掌握容易误诊为渗出型AMD常见疾病的种类及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卯年  李伟 《眼科研究》1997,15(3):198-199
目的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D3级患者18例,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环扎,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个别病例同时行前节再造,人工晶体取出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13例(72.2%);视力较术前增加9例(50.0%),矫正视力低于0.02者6例(33.3%),0.02~0.05者9例(50.0%),高于0.05者3例(16.7%);大于180°视网膜切开7例,视力在0.05以上者2例(28.6%),360°切开及切除3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力均低于0.02。结论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可以作为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22只眼),局部点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4次/d,疗程7d;对照组19例(19只眼),局部点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每2h1次,疗程7d。用药前及用药后每天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3.16%,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组角膜损害修复时间及虹睫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是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