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路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以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27例该部位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2l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最近文献资料统计该区域手术并发症趋向降低,主要得益于临床经验积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效抗生素及改良术式,颅底重建技术的应用。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侵犯鼻筛蝶眶及前颅底沟通瘤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缺损前颅底,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入路和钛网颅底重建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绛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脑膜腩膨出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爪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痛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符1例.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小且深部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报道20例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方法:侵及蝶窦、筛窦和斜坡部位的肿瘤可在直视下完全切除,对于鞍上和鞍旁有巨大瘤体者,加用额下硬膜内入路和颞下硬膜内入路可提高切除率。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结果:本组巨型垂体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为90%,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尤其向颅底方向生长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切除及颅底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颅底重建的适应证。方法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本组颅底脑膜瘤110例,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35例,经额鼻筛眶入路3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4例,经冠状开颅切除33例。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死亡5例,余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及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告7例眶内肿瘤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术中采用严密缝合眶骨膜.明腔海绵贴敷及预制的骨水泥薄片进行眶顶重建。手术效果满意。本法具有手术野大.眶顶重建方法简便可行。并有效防止颅内感染.便于术后影像学检查等优点。是处理眶尖,特别是颅眶沟通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眶颅沟通瘤全切除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四例眶颅沟通瘤,采用经额颞-眶入路行肿瘤全切除,结果满意。对眶颅沟通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进行了讨论。认为经额颞-眶入路是切除眶颅沟通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量化研究扩大前颅底入路中每一步骤骨切除后所获得斜坡中央凹陷区显露范围及手术自由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甲醛溶液同定的头颅标本20例,在CT辅助下利用立体定向仪在头颅标本上标记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采用扩大前颅底入路,骨切除分四步进行:单纯额下蝶窦斜坡,额下蝶筛窦斜坡,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扩大截眶、视神经管内侧壁磨除。每一步完成后分别测量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位于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上方15cm处术者操作空间的面积。结果随着骨切除范围的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手术自由度逐渐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完成后,所获得的显露范围为(210±18)mm^2,占整个入路完成后的(96±1)%,所获得的手术自由度为(4035±376)mm^2,占整个入路完成后的(91±8)%。结论扩大前颅底入路在完成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后即能较好的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自由度,主要适用于硬膜外颅底中线部位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1.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型斜坡脊索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型斜坡中线区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 13例巨型斜坡脊索瘤 (直径大于 4cm)。介绍入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疗效随访 ,探讨肿瘤残留的原因和处理 ,并与其它入路比较适用范围。结果 本组巨型斜坡脊索瘤全切除 3例 ,次全或大部切除 7例 ,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 7年 ,3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 ,其余 10例中 2例死亡 ,1例失访 ,3例病情稳定 ,另 4例因斜坡中线区以外肿瘤复发经其它入路再次手术 ,生存至今。结论 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 ,切除主要沿颅底中线方向生长的巨型斜坡脊索瘤 ,疗效满意。对偏离中线方向生长的较大肿瘤 ,须采用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报告6例巨大前颅底脑膜瘤,采用经右侧单侧额下入路手术,介绍体位、肿瘤显露和处理技巧。结果6例肿瘤均显露良好,SimpsonⅡ级切除,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巨大前颅底脑膜瘤,单侧额下入路较为便捷,创伤小,值得作为一种手术方式推荐给有丰富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  相似文献   

13.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将32例颅眶交界区肿瘤分为眶颅型(7例)、颅眶型(11例)、颅鼻眶型(8例)和眶尖-视神经管型(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采用经额下硬膜外入路11例,眶-翼点入路15例,额颞眶颧入路6例;对8例颅鼻眶型肿瘤联合使用经鼻内镜、鼻侧切开入路。术后按颅底缺损位置和范围分别采用游离骨膜瓣、人工脑膜补片及带蒂膜瓣修补硬膜缺损,并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进行肿瘤分型和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交界区肿瘤,同时修复颅底缺损,能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毗邻结构重要,该区的侵袭性病变往往使多结构受累,手术难度较大.经额入路治疗该区病变存在着术野角度倾斜、显露有限、需牵拉额叶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在该入路的基础上,通过切除部分眶上缘、眶顶及筛窦,来降低手术视角,更好地暴露颅底中央部的结构,即扩大经额入路.本研究对该入路可能涉及的颅底中央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以期为该手术入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基础和详尽的解剖学参数,以此来提高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 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颅底外科常用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底外科常用手术入路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以改善位于颅底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颅底病变175例,其中颅底肿瘤154例,颅内动脉瘤15例,其它病变6例。采用9种手术入路,包括扩大前颅底、额下经眶、眶颧、眶颧-颞极、岩骨联合、远外侧枕下、口-咽、颈-颌下和颞下窝入路。结果:颅内肿瘤154例中,全切除116例(75.3%),与入路有关并发症7例(4.5%),死亡2例(1.3%)。15例动脉瘤中,术后1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恰当的入路具有扩大显露范围、减少脑组织牵拉、便于修复颅底等优点,可明显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扩大额下人路到达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及显露范围,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0例干颅骨标本的骨性结构,用20例成人尸头湿性标本模拟扩大额下入路操作,使用内镜和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结果扩大额下入路截除眶顶后能够使眉问到达颅底靶点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P〈0.05),视角明显增加(P〈0.05),利于术者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内镜辅助下手术能够克服和避免单纯显微镜下操作颅底暴露的“死角”和不足。结论内镜辅助扩大额下入路能够较好地显露颅底中央部,熟悉颅底中央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扩大额下人路切除该部位巨大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