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芝宝 《当代医学》2011,17(21):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分别于纤溶酶治疗前后测定血清NO(一氧化氮)、ET(内皮素)、6-K-PGFla(去甲基-6-酮)和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时间)、FiB(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其血管内皮观察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1);而其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其血管内皮和凝血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对患者的凝血指标于3d内可调节到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18):144-145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干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周慧杰  刘丽  董志军 《四川医学》2019,40(10):1050-1054
目的分析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rt-PA溶栓,观察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尿激酶联合rt-PA溶栓,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纤溶变化(TEG)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DAP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8-羟化脱氧鸟苷(8-oHdG)、DAPK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E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再发脑梗死和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减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指标,降低DAPK1水平,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9):144-14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株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罗建伟  李亚红  陈凤如 《黑龙江医学》2012,36(3):168-169,19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30例初诊AL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的FDPs与D-Dimer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或有出血倾向,FDPs、D-Dimer与FIB的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出血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付坚 《微创医学》2001,20(6):794-79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改变及葛根素的相关治疗作用.方法观察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和内皮功能vWF(von Willebrand因子)指标的改变.将其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分别观察治疗14日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A、AT-Ⅲ:Ag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I:A、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纤溶活性及降低VWF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存在纤溶活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葛根素具有改善其纤溶活性和降低VWF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30例初诊AL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的FDPs与D-Dimer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或有出血倾向,FDPs、D-Dimer与FIB的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出血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纤溶及内皮功能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改变及葛根素的相关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 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和内皮功能 v WF (von Willebrand因子 )指标的改变。将其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35例 ,2组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葛根素。分别观察治疗 14日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AT- :A、AT- :Ag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AI:A、v WF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 PA: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经葛根素治疗后纤溶活性及降低 VWF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急性脑梗死存在纤溶活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 ,葛根素具有改善其纤溶活性和降低 VWF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塞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在进展性脑梗塞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给予2周的纤溶酶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纤溶酶能减轻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对进展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凝血及纤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WBC)、凝血功能(PT,APTT,TT,FB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炎性反应,有效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恢复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组(CDT组,n=1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住院费用高于CDT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及术后12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PTT、TT、t-PA、eNOS水平均高于CDT组,血清Fbg、D-D、PAI-1、ET-1水平均低于CDT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有利于减少ALI患者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与纤溶活性指标,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相对分子质质量(LMWH)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指标CRP、IL-8和TNF-α、凝血纤溶指标Fbg、D-D、AT及PT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于我院治疗的急性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经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研究组采用辛伐他汀+LMWH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8和TNF-α指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D-D、AT及PT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对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25%,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0.91%(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LMWH治疗急性PTE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水平,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状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给予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3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9例、不稳定心绞痛(UA)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66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D-二聚体(D-D),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Fg),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n=40)的差别.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A组除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Fg、vWF: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UA组与SA组比较,P-selectin、D-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vWF: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  相似文献   

16.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对其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PT、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水平。结果 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D-二聚体含量增加(P<0.01)。结论 东菱克栓酶使脑梗塞患者凝血活性相对减弱,纤溶活性增强,促进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当中应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 h和12 h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凝血及纤溶等指标及治疗中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和12 h的血管再通率发现,研讨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凝血及纤溶等指标发现,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讨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研讨组出现的总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当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蛋白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代谢、肾功能、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总量(24 h Upro)、脂蛋白A(Lp-A)和抗凝血酶-Ⅲ(AT-Ⅲ)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E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紊乱的糖代谢,缓解肾功能损伤,促进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的恢复,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老年CHF并 MOF患者凝血纤溶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62例老年CHF及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并将66例老年CHF并MO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能量合剂)、依那普利组(常规治疗+依那普利)22例、氯沙坦组(常规治疗+氯沙坦)22例.3组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与3个随机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的检测.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CHF、老年CHF并MOF患者D-D,Fg,PAI-1,AngⅡ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②常规治疗组D-D,Fg,t-PA,PAI-1,AngⅡ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PA活性明显升高,D-D,Fg,PAI-1,AngⅡ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依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HF并MOF患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功能紊乱,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 增多,凝血纤溶活性紊乱越明显.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能改善老年CHF并MOF患者的凝血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乡三七一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流再通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结果观察组血流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有变化,对照组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可促进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对患者纤溶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