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动脉穿刺与经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颈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与显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经颈动脉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治疗组48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4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两组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比较少,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依据用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92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恢复和保护患者神经元功能及疗效方面,均较单用尤瑞克林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尿激酶治疗,均连续治疗5~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为10%,对照组出血率为3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治疗和研究组。研究组32例采用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病人血管再通情况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71.89%;研究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7.12分±7.09分,与对照组37.68分±7.6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6.10分±6.03分,与对照组40.12分±5.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P0.05)。结论将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2月上海市公惠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房平均压(mLAP)、肺动脉平均圧(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 MVP)]、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PAP、mLAP、mM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PAP、mLAP、mMV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同质化管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目标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一接受尿素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同质化管理+针对性血压控制护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血压高于目标血压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血压控制于目标范围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同质化管理控制血压效果显著,还可促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运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对照组 3 8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治疗。结果 :第 2 1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8% ,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用于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60例。动脉溶栓组患者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溶栓前及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15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6 h、3 d、7 d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4,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5 d、30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前两组患者TT、P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6 h、3 d、7 d TT、PT长于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3 d 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两组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7%,低于静脉溶栓组的25.00%(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起效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营养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前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在治疗前后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并发症、CT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48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44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9.7%(33/48),常规治疗组为25.0%(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9.3%(4/48),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9.7%(1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积极改善预后,临床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6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83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明显优于对照组(67.5%);治疗组的CK、CKMB水平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16.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11%、7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7%、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脑中,根据患者的发病的时间进行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科诊治的86例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近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溶栓组90 d的预后不良发生率、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复发率、病死率、出血转化率以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等因素与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OR=1.89,95%CI(1.92,6.82),P=0.02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HMCAS急性脑梗死病人能显著改善其90 d的NHISS评分,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