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证实的40例膀胱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的26例,多发的14例,为膀胱壁增厚,但CT不能区别肿瘤是限于粘膜抑或已侵入粘膜下层。较大而表浅的肿瘤,由于重量的牵拉可使膀胱轮廓变形。晚期可见肿瘤充满整个膀胱。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局部转移病灶。确定膀胱壁浸润范同和检查肿大的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结合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膀胱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I对23例膀胱癌患者行常规平扫增强和MRU检查,并根据其浸润程度做出分期诊断。结果 2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平扫T1WI呈等高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早期呈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和MRI表现,可分为:结节型5例,广基肿块型15例,浸润型3例。其发病部位为三角区8例,侧壁5例,后壁4例,前壁2例,底壁1例,3例肿瘤分布在多个壁。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0%(23/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7.0%(20/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表现为突向膀胱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T1加权可以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T2加权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对肿瘤做出术前分期;MRU可以清晰显示肾积水的全貌及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及程度,是辅助诊断膀胱癌分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接受磁共振(MRI)常规检查以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的23例膀胱癌患者使用常规平扫增强以及MRU检查,对患者的浸润情况以及分期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有23例手术患者接受病理检查确诊。肿瘤平扫T1WI为高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MRI表现:结节型5例,广基肿块型15例,浸润型3例。MRI膀胱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1.3%;术前MR/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7.0%(20/23)。结论:膀胱癌主要发病区是膀胱三角和膀胱侧壁,为突向膀胱腔内肿块以及不规则增厚的膀胱壁为主要表现。患者的MPd表现存在特异性,MRU对肾积水以及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应用于膀胱癌的分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的确诊率及肿瘤浸润深度判断。方法:于内镜检查时发现的12例病灶同时进行小探头超声(MPS)检查。结果:对粘膜隆起病灶及内镜下活检阴性的患者提供了有价值依据,对判断肿瘤浸润消化道壁深度MPS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性质鉴别优于常规胃镜及病理,对肿瘤浸润消化道壁深度能作出正确判断,但对较大病灶整体图像显示,周围淋巴结及邻近脏器有无转移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李成仿 《医疗装备》2018,(20):27-28
目的比较经腔内与经腹式超声对膀胱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给予经腔内、经腹式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分期诊断准确度。结果术前经腔内超声对膀胱癌T1、T2、T3期的诊断准确度高于经腹式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腔内超声在膀胱癌分期检查中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为早期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间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癌23例.结果:膀胱癌X线表现为膀胱内充盈缺损16例,癌肿侵犯膀胱壁5例,膀胱显影未见异常2例.结论:X线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至膀胱挛缩的病因分析、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对该院收治1例的临床资料,经泌尿系B超、二维CT、膀胱镜检查,并取病理后确诊为膀胱癌,膀胱挛缩,并发双肾积水,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瘘术,术后进一步做放化疗。结果术后肾积水好转,恢复良好,术后病理为尿路上皮癌,浸润至膀胱全层,周围脉管内可见癌细胞,现出院随访中。结论膀胱癌至膀胱挛缩是罕见病例,多见于尿路特异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膀胱挛缩,术前只能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术前确诊对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居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居美国男性肿瘤的第四位,每年全球约有12000例死亡病例。大多数膀胱癌(75%~80%)表现为“表浅性”疾病,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侵犯肌层。目前对表浅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案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但术后仍有40%~80%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其复发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术后膀胱灌注BCG对预防肿瘤复发有效。本文拟从循征医学的角度对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的BCG进行评价。1930年首次报道了BCG用于治疗癌症,1976年Morales将BCG运用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其用法每周一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间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癌23例。结果:膀胱癌X线表现为膀胱内充盈缺损16例,癌肿侵犯膀胱壁5例,膀胱显影未见异常2例。结论:X线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膀胱炎性假瘤临床少见 ,近 3年来我院收治 2例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7岁。因尿频、尿痛半个月 ,全程肉眼血尿 2d入院。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 ,白细胞 (+~ + +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CT检查示 :膀胱腔内占位性病变 ,4cm× 3cm× 3cm ,考虑膀胱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前壁菜花样肿物 ,3cm× 3cm× 3cm ,表面有出血点 ,活检报告为肉芽组织 ,呈慢性炎症表现。于 2 0 0 0年 9月 10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见膀胱前壁有菜花样肿瘤 ,4cm× 4cm× 3cm大小 ,有蒂 ,易出血。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均居于前列,近几年有上升之势[1]。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全部尿路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和尿道均为移行上皮所覆盖,故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少数为鳞癌和腺癌。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尿常规分析、尿液脱落细胞检查、膀胱镜及影像学检查等。膀胱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蒂部情况和基底浸润程度,但该检查属侵害性检查且可能会导致尿路感染。尿常规分析对肿瘤性血尿的检出率很高,但指示膀胱癌的特异性很低。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肿瘤早期由于炎症或放化疗使细胞形态改变可导致假阳性。美国食品与药物委员会(FDA)已将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FDP)列为膀胱肿瘤检查的生物标志物[2]。现仅就有关临床实验室检查可用膀胱肿瘤尿标志物综述如下。1膀胱肿瘤抗原(BTA)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可使正常的粘膜上皮退缩,其外层的基底膜暴露。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可降解基底膜的蛋白成分,产生16kD~165kD分...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生率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很高,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肿瘤治疗学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通过导尿管行膀胱内注入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可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浸润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浸润肌层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切除肿瘤所在部位的膀胱壁全层,同时切除肿瘤基底部周围2 cm的膀胱黏膜.术后应用卡介苗及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结果 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34个月,肿瘤复发率为29.3%(12/41),死亡4例,1例死于肝硬化,1例死于术后脑出血,2例死于膀胱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浸润肌层膀胱肿瘤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是否都要手术切除 临床上,膀胱癌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浅表性膀胱癌,这种膀胱癌像水草一样长在膀胱壁上,根部较浅,一般不侵犯膀胱肌层;另一种是浸润性膀胱癌,这种肿瘤像树一样,根部较深,常常侵犯肌层甚至膀胱壁全层,而且容易发生局部及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对联苯胺作业膀胱癌高发人群实行医学监护的方法和结果。指出定期进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并对其中巴氏分级Ⅲ级以上者做膀胱镜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膀胱肿瘤,同时也可以对尿路粘膜上皮组织炎症及增生等病变作出一定的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安全无痛苦,并可重复检验,诊断肿瘤的阳性率较高,可以作为普查和职业人群医学监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癌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一直存在难诊断、易复发的特点,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尽早发现肿瘤、明确诊断以及术后复查对于其治疗及预后有着巨大的影响。膀胱癌现有的诊断方式主要有: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尿细胞学检查以及尿肿瘤标志物检查,三者各有优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肿瘤标志物检查技术日趋成熟、膀胱镜检技术更新都在促进膀胱癌尽早被诊断。该文就目前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或联合膀胱粘膜下注射对膀胱癌(BC)术后复发部位变化及其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初发病例,均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术中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低剂量MMC(10mg,0.10/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即刻灌注27例,B组采用相同剂量的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舍膀胱粘膜下注射22例。C组24例仅MMC((0.40g/1))术后定期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2-60个月。结果:A组原位复发1例,异位复发2例。复发率(RR)11.11%。B组原住和异住复发各1例,RR9.09%。C组原位复发8例,RR为37.50%。治疗期间,有39例发生局部反应,未见膀胱粘膜坏死、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剂量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或联合膀胱粘膜下注射,其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MMC术后定期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膀胱癌的传统诊断方法是:B超、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等,其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检查方法均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人们一直期望能用简单、方便、有效的尿液检查来诊断膀胱癌及判断是否复发。而上述传统的检查方法,其诊断符合率只有22%~62%。随着免疫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不断有新的肿瘤标记物被发现,并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制成商品化试剂盒。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彻底切除,术后即刻或24小时内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灭菌注射用水20ml)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29例。结果一次性切除本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29例,3个月至24个月进行术后随访,其中共2例复发,再次以相同方法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