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 ml/点).术后第2日,随机选取12例患者(BTX-A 巴氯芬组)加服巴氯芬10 mg/次、3次/d,服用3个月,与另外26例患者作比较(BTX-A组).4周后复查尿流动力学,随访2~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个月,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单次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增加,剩余尿量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 巴氯芬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膀胱顺应性明显优于单纯BTX-A组(P《0.05).BTX-A 巴氯芬组有3例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加巴氯芬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的排尿障碍,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失协调的效果。方法:脊髓损伤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失协调患者16例,予以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尿道外括约肌肉毒毒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结果:治疗前患者残余尿量(PRV)268.60±95.46mL,最大尿道压(MUP)(112.25±30.18)cmH2O,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72.20±20.08)cmH2O,治疗4周后残余尿量、最大尿道压、最大逼尿肌压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42.73±56.50mL,96.12±20.42cmH2O和58.74±16.76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BTX-A注射能松弛括约肌,减轻尿道外括约肌压力及排尿阻力,从而降低逼尿肌压力,帮助膀胱排空,减少残余尿,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是治疗SCI患者DS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改善膀胱功能,而且能减轻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该项技术具有微创、不良反应轻、可重复注射的优点.目前,国际上对于BTX-A的注射方案并没有达成共识.该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BTX...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徒手定位注射BTX-A联合rTMS,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注射BTX-A联合rTM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郁汤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肛周括约肌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解郁汤口服配合A型肉毒毒素肛周括约肌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直肠排便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与各组治疗前相比CS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痛、排便辅助方法、每天去排便但排不出来的次数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汤配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DO)的治疗效果,并与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DO)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其中30例IDO患者为IDO组,30例NDO患者为NDO组,均采取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积及充盈期逼尿肌最大压力、24 h排尿、尿失禁及尿急频率、OABSS评分及24 h平均排尿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16周时的尿急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IDO与NDO,治疗结果相似,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后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5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未接受BTX-A注射;7例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5例接受第2次膀胱壁BTX-A注射;1例接受第3次膀胱壁BTX-A注射。在注射BTX-A后即刻用膀胱镜活检钳留取逼尿肌组织,48 h内制作成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未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逼尿肌的肌细胞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肌细胞核增大、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膜形成广泛的锯齿状胞突连接、质膜下胞饮小泡或胞膜凹陷减少;细胞间隙增宽,间质中可见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和少许弹性纤维。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者与未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接受第2次注射和第3次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与首次注射和未注射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只是改变程度稍有加重。结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膀胱壁BTX-A单次或重复注射后,未观察到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出现特异性的不可逆改变。提示膀胱壁BTX-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安全、可逆、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SCI)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后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以15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未接受BTX-A注射;7例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5例接受第2次膀胱壁BTX-A注射;1例接受第3次膀胱壁BTX-A注射.在注射BTX-A后即刻用膀胱镜活检钳留取逼尿肌组织,48 h内制作成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下,未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逼尿肌的肌细胞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肌细胞核增大、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膜形成广泛的锯齿状胞突连接、质膜下胞饮小泡或胞膜凹陷减少;细胞间隙增宽,间质中可见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和少许弹性纤维.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者与未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接受第2次注射和第3次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与首次注射和未注射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只是改变程度稍有加重.结论 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膀胱壁BTX-A单次或重复注射后,未观察到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出现特异性的不可逆改变.提示膀胱壁BTX-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安全、可逆、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保银  马竹芳 《吉林医学》2011,(35):7493-7494
目的:探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贲门失弛缓症行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好,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除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外,还会导致膀胱等的功能障碍,引发神经源性膀胱。中枢神经系统下尿路模型、中枢神经递质调节和脑功能成像为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依据。保守治疗、神经调节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尿道重建术、生物工程等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A型肉毒毒素注射、阴部神经调节、足部刺激、组织工程膀胱扩张、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方法为患者的康复指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