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 (NO)介导和调节许多病理生理过程 ,包括对血管张力、血压及器官血液的调节。一氧化氮合酶 (NOS)是NO生成的关键限速因子。我们在海拔 5 380m建立富氧室 ,研究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为自平原 (海拔 140 0m)进驻海拔 5 380m 1个月的某部 10名 19~ 2 1岁男性汉族健康青年。分两批进入富氧室 ,每批 5人。 (2 )富氧室制作 :富氧室容积为 5 0 .5m3 ,维持室内O2 浓度为 2 7.0 %~ 2 8.0 %。受试者于晚 2 1∶30入富氧室 ,在室内休息睡眠至翌日 9∶30。采用 2个自制碱石灰装置 (面积约 1.2m2 )清…  相似文献   

2.
富氧室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乳酸、血氨及肌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运动后肌肉代谢产物的影响。为研究部队在高原运动中抗疲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拔 370 0m高原的 10名健康青年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 ,检测血乳酸、氨、肌红蛋白含量 ,并以安静时作对照。结果 :安静时血乳酸、氨和肌红蛋白分别为 (1.6 8± 0 .4 2 )mmol·L 1、(5 3.6 8± 5 .4 2 ) μg·L 1和 (6 6 .2 7± 10 .88) μg·L 1,均低于进入富氧室前运动后的数值 (P <0 .0 1)。富氧后运动后的血乳酸与氨分别为 (6 .38± 0 .5 3)mmol·L 1与 (6 6 .71± 6 .5 3) μg·L 1,非常显著低于富氧前运动后的 (7.5 2± 0 .6 9)mmol·L 1与 (82 .0 9± 7.94 ) μg·L 1,(P <0 .0 1) ,而富氧后运动后的肌红蛋白 (86 .96± 17.0 2 ) μg·L 1,显著低于富氧前运动后的 (10 8.5 3± 17.98) μg·L 1,(P <0 .0 5 )。结论 :高原富氧室能增强机体能量代谢 ,减轻体力性疲劳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缺氧、温差大等特点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机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状况与内地富氧地区有所不同 ,而且高原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域 ,其变化亦有所不同。为此 ,本实验观察了驻西藏 360 0m高原地区男性士兵 5km跑步越野前后的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高原地区剧烈运动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 1)对象 :为驻地在西藏高原海拔360 0m的某部士兵 ,共 4 5人。均为男性 ,汉族 ,平均年龄为 2 0 .83± 0 .91岁。平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常压低氧舱,用于低氧试验及入驻高原前的低氧预习服训练.方法:以制氮机为氮源,采用高浓度氮气稀释舱(室)内空气的办法,使舱内空气中的氧浓度从原来的20.9%左右稀释到所需的低氧浓度,创新性地变舱体漏气缺点为优点,建立舱体气体交换模型控制舱内的CO2浓度和维持舱内的O2浓度.结果:设计了大小为5 m×3 m×2.3 m的舱体,模拟海拔高度范围可达0~8 000 m,误差为±25 m.该舱体可满足10人同时进行低氧试验,也可满足4人在低氧状况下进行睡眠试验.舱内CO2体积分数可控制在3000×10-6以内.结论:该舱体设计安全、方便,有望在以后的高原低氧试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随行某部队从海拔 130 0m驻地摩托化开进到 360 0m进行训练期间 ,对该部摩托化驾驶员在驻地和开进演习地前后的行为功能进行了测试。1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随机挑选 30名参加演习的男性驾驶员 ,年龄 2 0~ 2 5岁。出发前经体检均无高原禁忌症。 ( 2 )方法 :按照陈迈若的高原适应指数测定方法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3,11( 3) :2 2 4 )令受试者充分休息 ,静卧 5min后测定脉率 ;继而取坐位 ,在平静呼气末以鼻夹夹住鼻翼开始屏气 ,直至不能忍受为止 ,计算高原适应指数 (适应指数 ( % ) =呼气后屏息时间 /静卧 5min脉率× 10…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富含抗缺氧药物成分的藏成药中寻找能增强官兵快速习服高原缺氧环境能力的药物。方法观察洛布桑、诺迪康、藏王宝、红景天、地奥心血康 5种藏药对某部 1 72名新兵进藏前后的肺活量、呼出气体O2 和CO2 浓度的变化。结果进藏后各组新兵肺活量值和呼出气体O2 浓度均比进藏前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1 ) ,而呼出气体CO2 浓度则比进藏前升高非常显著(P <0 .0 1 )。进藏前后的肺活量差值以洛布桑组最小 (1 72 .3± 2 35 .0 ) ,其次是诺迪康组 (1 84 .5±1 5 8.7)和藏王宝组 (1 97.5± 2 0 4 .2 ) ;呼出气体O2 浓度差值以洛布桑组最大 (1 .9± 1 .0 ) ,并与对照组 (1 .3± 0 .9)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呼出气体CO2 浓度差值也以洛布桑组 (- 2 .2± 0 .9)最大 ,与对照组 (- 1 .3± 0 .5 )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洛布桑可以提高机体摄取O2 和排除CO2 的能力 ,有利于机体对高原缺氧的习服。  相似文献   

7.
李毅  尹星  李娟  张瑞  王琦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36-1238
目的探讨基于分子筛技术在高原地区建立的富氧环境对人体生理指标,包括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工作效能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680 m的高原环境中,嘱受试者在普通帐篷内休息8 h,用Philips MP20多参数检测仪监测40名受试对象在静息状态下的HR与SpO2,与此同时,检测受试者的工作效能(主要包括数字运算和图案匹配两个项目)得分。之后,利用分子筛式制氧机向半密封式帐篷内供氧,建立氧浓度为27%的富氧环境,让受试者在富氧环境中休息8 h后,静息状态下监测40名受试对象HR,SpO2以及工作效能的测量得分。对比两次测量结果,从而确定高原富氧环境对急进高原人HR,SpO2以及工作效能的影响。结果在高原富氧环境中休息后,受试者SpO2以及工作效能的测量得分显著增高(P<0.05),HR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原富氧环境能有效提高人体的SpO2以及工作效能,降低急进高原人群的HR,促进急进高原人群的高原习服过程。  相似文献   

8.
报告武汉地区居民住宅和六所三甲医院核医学科高活性区室内氡平均浓度 (Bq· m- 3) :居民住宅 2 7.1、高活性室 2 7.8、显像室 4 8.2 ;工作人员吸入氡和氡子体的平均有效剂量当量 (m Sv) :居民 0 .6 4、高活性室工作人员 0 .70 (其中高活性室工作时间 0 .1 6 )、显像室工作人员 0 .5 4 (其中 :显像室工作时间 0 .2 8、室外0 .0 8)。 γ平均照射量率 (n Gyh- 1 ) :居民住宅均值 1 4 5、高活性室 4 4 0、显像室 2 1 2 ;环境 γ外照射产生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 (m Sv) :居民 0 .71、高活性室工作人员 l.1 6 ,其中 :高活性室工作时间 0 .5 4、显像室工作人员 0 .88,其中 :显像室工作时间 0 .2 6、室外 0 .0 9。核医学工作人员与居民所受剂量比较 (m Sv) :居民 1 .5 2、高活性室工作人员 2 .0 4、显像室工作人员 2 .0 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潜水员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Sa O2)的影响,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6名潜水员在海拔50 m、2100 m及4200 m进行Sa O2、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E)的检测。结果与海拔50 m比较,进驻高原后海拔2100 m及4200 m潜水员Sa O2明显下降(P0.01);潜水员急进高原后与海拔50 m比较V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海拔50 m相比,到达海拔4200 m后MMFE显著增加(P0.05)。结论急进高原潜水员肺功能及Sa O2明显变化,影响急进性高海拔潜水作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居住海拔5380m一年青年PWC170做功前后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低氧环境引起人体劳动能力降低。为此 ,我们对喀喇昆仑山海拔 5 380m青年进行了PWC170做功前后血流动力学检测。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选取在海拔 5 380m居住 1年青年 2 4名 ,均为汉族男性 ,平原出生 ,年龄18~ 2 1岁 ,平均 19.5岁 ,均经体检确认健康。 (2 )方法 :受试者休息 5~ 10min后测定身高、体重和坐位血压 ,数据输入XG -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安徽电子计算机厂生产 )。选取心率 (P)、每搏心搏量 (SV )、平均动脉压 (mAP)、主动脉排空系数(BK)、总周围阻力 (TPR)、肺动脉楔压 (PAWP)、冠…  相似文献   

11.
以实现低压低氧为特征的造价高昂的大型模拟高原低压舱(简称高原舱),广泛应用于高原生理学、高原运动训练、临床疾病治疗和高原设备试验,具有常压低氧不能替代的功能。无论新建还是改造模拟高原舱,都涉及如何确定技术指标,解决低压低氧模拟、自动控制及数据监控问题。1改造目的(1)实现10000m以内模拟高度的常温低压和低温低压功能,方便小批量人群或动物进行8h~1440h以上急性或慢性模拟高原试验。(2)解决低压低氧不能正确模拟,舱内CO2浓度过高和人体异味过大等问题。(3)构成舱群控制网,实现操纵台和各舱分别监控。(4)解决模拟低压条件下O2…  相似文献   

12.
劳动卫生     
000528 高原石油勘探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王风呜…//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8,11(6).一379~380 调查表明,在海拔5 O一00‘m左右石油勘探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各种高原反应症状,体征检出率为95.36%。高原工作2个月后EcG异常者占52.8%,返回内地复查仍有43.18?G异常,说明高原缺氧对心脏影响显著;跟踪检查看出在高原时间越长,损害越明显。高原工作2个月后有三分之一的人Sa():降到安全线以下,提示对劳动效率,安全生产均可能有不良影响。调查中见施工5个月后96.97%的人体重下降1kg以上,最多下降24kg。图O表l参O (李秋生)000529过碳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芪花粉片对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期间脱习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由平原及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4 300m地区工作的中青年健康职工380名,采用每周在海拔4 300m室内工作5d,返回海拔2 800m的后方基地休养两天的固定公休模式,连续观察在高原暴露3年期间在海拔2800m休养期间高原脱习服症状的发生率及实施参芪花粉片干预的效果.结果 高原脱习服的总检出率为82.37% (313/380);其前10位症状的排序及检出率依次为:嗜睡(66.31%)、乏力(42.37%)、头昏(35.78%)、失眠(30.79%)、食欲降低(29.73%)、心烦(29.21%)、全身不适(28.95%)、情绪低落(27.89%)、心慌(27.10%)、胸闷(24.47%).高原脱习服人群中需要治疗者占全部脱习服检出者的34.18% (107/313).参芪花粉片对其的干预效果为,服药15 d症状完全消失者占92.52% (99/107),其中半年无复发不需继续服药(痊愈)者占78.79% (78/99)、偶有症状出现而自行服药缓解(显效)者占21.21% (21/99),症状无缓解或部分缓解但需经常服药(无效)者占7.48% (8/107).观察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下有较高的高原脱习服患病率,参芪花粉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与远期干预效果,是防治高原脱习服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高原低氧环境下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清性激素的变化情况 ,探讨激素与高原低氧的关系。方法 :对从平原进驻海拔 370 0m和 5380m高原第 7天及半年的4 0名某部官兵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睾酮 (T)和雌二醇 (E2 )检验 ,并以高原居住半年返回平原 1个月的 2 0名青年及从未上过高原的 2 0名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海拔 370 0m和 5380m第 7天 ,T分别为 (6 .17± 2 .10 ) μg·L 1和 (2 .72± 1.72 ) μg·L 1,较平原对照的 (16 .58± 4 .4 4 ) μg·L 1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E2 分别为 (2 1.4 4± 8.36 ) μg·L 1和 (10 .2 5± 4 .2 6 ) μg·L 1,较平原对照的(43.39± 12 .10 ) μg·L 1也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进驻海拔 370 0m和 5380m半年后T分别为(10 .6 0± 2 .89) μg·L 1和 (5.81± 2 .6 9) μg·L 1,略有回升 ,但仍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组 (P <0 .0 1) ;E2分别为 (30 .2 1± 9.84 )ng·L 1和 (2 0 .38± 8.77)ng·L 1也比两个对照组低 (P <0 .0 1,P <0 .0 5)。结果表明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 ,T、E2 均较平原对照组降低 ,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更加降低 ,随居住的时间延长而有所回升。返回平原 1个月后 ,T仍低于平原对照组 (P <0 .0 5) ,E2 则恢复到平原对照水平。结论 :缺  相似文献   

15.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肺功能的异同 ,以探讨心肺功能在高原低氧习服-适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海拔 4 30 0m高原 ,以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青年各 2 5人为受试对象 ,用电子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 (FVC、FEV1、MVV等 6项参数 ) ,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 1)高原移居 1年与 2年者的用力肺活量 (FVC)分别为 ( 4 .2 8± 1.2 0 )L与 ( 4 .92±1.18)L ,1秒钟用力呼出量 (FEV1)分别为 ( 3.89± 1.0 4 )L与 ( 4 .16± 1.17)L ,最大通气量 (MVV)分别为 ( 2 88.90± 4 9.4 8)L与 ( 2 80 .36± 50 .84 )L ,都明显的低于高原世居者的 ( 17.33± 0 .90 )L、( 6.32± 1.16)L与 ( 319.76± 4 5.2 9)L。 ( 2 )高原移居者的心率明显高于高原世居者 ;移居高原 1年者的心率 ( 89.1± 7.9)b·min 1明显高于移居 2年者的心率 ( 80 .9± 11.0 )b·min 1,而后者又高于高原世居者 ( 71.2 +10 .2 )b·min 1。 ( 3)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十分接近。结论 :在海拔4 30 0m停留 2年的移居者其心肺功能仍然没有达到高原世居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海拔4 10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海拔4 10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VO2)和氧脉搏(VO2/HR)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量机上,以60r@min-1连续蹬车,每3 min递增25 W,蹬车至衰竭时停止,用心电图机记录每个负荷最后5 s的心率(HR),用O2CO2气体测定仪及掌式血氧仪分析每个负荷最后0.5 min的O2和CO2含量及SaO2,计算VO2和VO2/HR.结果HR在100~170 b@min-1时,VO2随着HR的增加而呈线性的增加(y=-0.1345+0.0077 x,r=0.9692,P<0.01);HR为100~130 b@min-1时,VO2/HR也随HR的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 b@min-1时,V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O2随VO2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高原寒区部队官兵疾病发病情况 ,为做好未来高原寒区的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对驻疆某部适应性训练中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为某部参加上山适应性训练的官兵 ,共 6 70人 ,其总发病人数为 10 2 3人次(均为就诊登记的初诊人数 )。 (2 )方法 :采取查阅就诊登记、现场调查及座谈了解等方法。2 结果  (1)发病情况 :本组官兵共患疾病 31种 ,其发病特点 :一是高原特发病多 ,占总发病人数的5 0 .1% (5 13/ 10 2 3) ,其中急性高山反应 4 95例 ,高原肺水肿 16例 ,高原昏迷 1例 ;二是普通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原野外驻训期间,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的主要病种构成,为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非高原部队(驻地海拔500 m)和高原部队(驻地海拔3000 m)在2012年7月进驻海拔4400 m的某高原野外训练场,22 d后,根据两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登记(就诊例数分别为199和270),对发生在高原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非高原部队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合计占89.5%;高原部队前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合计占63.0%。结论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高原野外驻训的主要疾病病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前2位都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应充分考虑驻训环境因素,加强高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饮食卫生监督,调整卫勤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州市公共场所室内CO、CO2浓度,并探讨公共场所室内CO、CO2浓度标准值统一的可行性.方法在广州市选择各类公共场所的822个监测点,将公共场所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室内CO标准值分为第1类(≤5 mg/m3)、第2类(≤10mg/m3)、第3类(未作强制项目),按CO2标准值分为第1类(≤0.07%)、第Ⅱ类(≤0.10%)、第Ⅲ类(≤0.15%),监测室内空气中CO、CO2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822个空气样本监测值显示,CO浓度(-x±s)为(2.76±1.41)mg/m3,第95百分位数(P95)为6.2mg/m3;CO2浓度(-x±s)为0.060%±-0.020%,P95为0.099%.CO、CO2监测值呈正偏态分布,即向污染较低的方向聚集;按CO浓度标准分级的3类公共场所空气中C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0,P=0.157);按CO2浓度标准分级的3类场所CO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66,P<0.01);且第Ⅱ类场所CO2的污染比Ⅰ、Ⅲ类严重(P<0.01).结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CO、CO2标准值分类的现实意义已减弱,采用合适的统一标准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情况,探讨室内外PM_(2.5)关系及影响室内PM_(2.5)浓度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市4类32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量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使用温湿度计实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室内人员吸烟、门窗开关、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夏季室内外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4μg/m~3(范围:13~158μg/m~3)和36μg/m~3(范围:20~71μg/m~3),均显著低于冬季值[117μg/m~3(范围:39~341μg/m~3)和100μg/m~3(范围:53~229μg/m~3)]。在夏季,餐厅的室内PM_(2.5)浓度显著高于影院和商场(超市)(P0.05),全部调查对象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中位数为1.1(范围:0.39~5.12),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90%(9/10)、40%(4/10)、80%(4/5)和0%(0/5)。但冬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调查对象I/O值中位数为0.92(范围:0.59~1.89),显著低于夏季(P=0.029),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60%(6/10)、40%(4/10)、40%(2/5)和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夏季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主要因素为室内人员吸烟(β=0.548,P0.001)和新风系统使用(β=-0.513,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420,而影响冬季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室外PM_(2.5)浓度(β=0.984,P0.001)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差的绝对值(β=-0.027,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14。结论南京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和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均存在季节性差别,室外PM_(2.5)浓度、室内人员吸烟、新风系统使用和通风换气等是影响室内PM_(2.5)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