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结节性筋膜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结节性筋膜炎病程83.3%(10/12)不超过3个月;年龄75%(9/12)发生于20~40岁;发生部位75%(9/12)为上肢;病变直径83.3%(10/12)在1~3 cm之间。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的漩涡,核分裂象常见;纤维母细胞之间形成裂隙和小囊;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水肿和粘液变性的间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结节性筋膜炎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38岁.肿块生长迅速,直径1 ~~2 cm,8例发生于四肢,1例发生于躯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核分裂活跃,细胞间形成裂隙和小囊,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间质水肿、黏液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Actin(+)、Desmin(-)、S-100(-).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筋膜炎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肿块小、生长迅速、质硬或韧、边界不清。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漩涡,核分裂相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的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32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位置比较浅,形状均为单个环形或类环形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无包膜,肿瘤直径0.6~2.3cm,平均1.4cm.病理组织学图像可见细胞排列无序,成长束状排列或S形排列,细胞周围可见小裂隙状或小囊状空间,空间裂隙中含有少量血管外红细胞,并可见疏松、黏液样变性,呈羽毛状结构生长.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均为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Desmin和S-100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不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并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该病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李庆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6):677-678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本质为炎症,是一种肌纤维母细胞的瘤样增殖,由于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较幼稚,常有核分裂象,并且生长迅速,故较易曝诊为肉瘤。我们收集1990—2005年本院治疗的18例资料,就其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7—2007年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5例结节性筋膜炎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肿块呈结节彤,直径为1.5-3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7-2007年收治的5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5例结节性筋膜交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肿块呈结节形.直径为1.5~3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39例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D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9例NDF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临床上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结节生长迅速,体积小,且境界不清,光镜下NDF的特点是:疏松的粘液样基质中有丰富的增生活跃肥硕的梭形细胞,基质常有小裂隙形成;有丰富的新生的毛细管,红细胞外渗和少量的炎性细胞,间质中可有少量胶原带,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三型:粘液型(13例),肉芽肿型(20例),纤维瘤型(6例),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对Vimentin和Actin呈阳性反应。结论:NDF是一种少见的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瘤样病变,在病理形态学上具有多态性,熟悉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对避免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恶性软组织肉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二例结节性筋膜炎从临床表现、巨检及镜下基本成分来鉴别。结果: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方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只有通过光镜下鉴别诊断,结节性筋膜炎与恶性软组织肉瘤才能做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 相似文献
14.
<正>结节性筋膜炎亦称假肉瘤性筋膜炎,临床并非少见,1960年Culbertson与Euter-line首先报道3例,近几年国内也相继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10例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发生于乳腺的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两例肿块,男、女各1例,主要由梭形或胖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状或交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的胶原纤维,间质见有水肿和黏液变性,伴红细胞外渗及炎细胞浸润,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表型为增生的梭形细胞Vimentin、SMA表达强阳性,部分细胞S-100表达阳性,CK、EMA、CD34表达阴性.结论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为主的增生性、良性病变,很少复发,也不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阴性.结论结节性筋膜炎本质是炎症而非肿瘤,注意临床资料,并结合镜下无巨大怪异细胞、无坏死等特点是避免误诊为肉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结节性筋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结节性筋膜炎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生长迅速,肿块质硬,边界不清,22例(88%)在2个月之内就诊,18例(72%)有外伤史,21例(84%)肿块直径在1-3cm。术前临床误诊20例(80%),其中误诊为软组织肉瘤14例(56%)。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19例(76%),但仍有6例误诊(24%),其中3例怀疑软组织肉瘤。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认真询问病史,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罕见,国内未见有专文报道,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l病例介绍例1男,18岁,右眶下区拇指头大肿物3个月,迅速增大1个月,伴右上后牙隐痛1个月。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右眶下区软组织肿块约3.0X2.scm,质中偏硬,固定,界不清,轻压痛。辅助检查:彩超及细胞学病理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初步诊断:右眶下区软组织肉瘤。治疗情况:活检后在全麻下行右眶下区肿物摘除术(口内进路),术前活检及术中冰冻、术后病理常规均为右眶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纤维瘤样型)。术后1周原病灶区又出现一1.ZX1.Zcm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