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就46例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血糖增高者的临床情况与38例糖尿病并发AMI者及58例非糖尿病患者AMI时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2~1998年按WHO标准确诊的AMI住院患者162例,男134例,女28例,年龄45~82岁。1.2 方法 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及入院时急查的血糖值(未输液时)分为3组:A组: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升高者46例,男36例,女10例;B组:糖尿病并发AMI者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C组:非糖尿病伴发AMI血糖正常者58例,其中男47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37-39
目的探讨血糖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影响。方法入选AMI患者895例,按入院时血糖高低分两组,其中高血糖组(425例),正常血糖组(4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观察影响。结果两组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血糖组在心衰发生率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血糖组在再住院率、糖尿病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糖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可能会导致AMI患者心衰及再住院率增加,并转化糖尿病增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糖水平对其心功能、预后及1年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2008年10月问所有符合STEMI患者217例.根据入院后即刻随机血糖分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0.9)mmol/L],C组(血糖≥11.0mmol/L)三组。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心因性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心功能等级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三组血糖水平、有糖尿病史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STEMI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死亡、心绞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高血糖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刘忠民  赵淑杰  赵岩 《吉林医学》2002,23(4):225-22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非糖尿病AMI病人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糖尿病AMI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增高组病人的合并症、病死率及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其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180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无糖尿病史的AMI 患者分为观察组(85 例,血糖≥7.8mmol/L)和对照组(95例,血糖<7.8mmol/L).对两组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峰值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 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结论 非糖尿病AMI合并入院时高血糖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和左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180例经皮介入治疗(PCI)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分为2组,A组血糖〈7.8mmol/L(95例),B组血糖≥7.8mmol/L(85例)。对两组的冠脉造影结果、在院以及随访1年的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85例高血糖患者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高于A组(60.00%44.21%,=0.034),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年,B组的卒中率(10.59%3.16%,=0.046)、再发心肌梗死率(9.41%2.11%,=0.032)、病死率(7.05%1.05%,=0.038)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53%6.32%,=0.0010)显著高于A组。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合并入院时高血糖者比没有高血糖者更有可能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和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症状,提高人们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 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进行回顾性观察.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约有三分之一是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发病早期血糖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影响。作者对 1989~ 1999年入院的AMI合并早期高血糖患者 5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各项指标与同期血糖正常的AMI患者进行对照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AMI患者 172例 ,其中合并早期血糖升高者 5 8例 ,血糖正常者 114例。AMI的诊断根据病史、心电图动态演变及酶学检查确诊。早期高血糖以空腹血糖为标准 ,空腹血糖 6 1~ 7 0mmol L者 18例 ,>7 0mmol L者4 0例 ,其中有明确糖尿病病史者 19例。1 2 方法 :入院后 2 4~ 4 8小时采集空腹…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在介入治疗前应激性高血糖水平对预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的意义。②方法对STEMI住院患者156例,按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7.8mmol/L)、非高血糖(<7.8mmol/L)两组,同时所有患者介入治疗(PCI)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获得梗死相关动脉(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的区别。③结果高血糖组TIMI血流0级比例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35<0.05);而高血糖组TIMI血流Ⅲ级比例明显少于非高血糖组数(P=0.02<0.05);随TIMI血流的下降,在高血糖组患者所占比例逐步增高。④结论STEMI应激性血糖升高越明显,提示TIMI血流越差,冠状动脉血流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急性患者急诊PCI术中血流,术后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探讨TMZ对急性心梗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TMZ组及对照组。TMZ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于术前2h给予负荷量TMZ60mg顿服,以后20mg每天3次,共治疗3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如抗栓、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观察并记录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的情况,并分别测定PCI术后24h、48h的cTnI、48h的hs-CRP值,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月行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两组在PCI术后24h、48h时间点的cTn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升高幅度较TMZ组更高(P?0.05)。②PCI术后48h,两组hs-CR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TMZ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③TMZ组患者PCI术后3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较术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PCI术前、术后3月LVEF值无差异。④TMZ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为Ⅲ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可减少PCI术后cTnI、hs-CRP浓度升高的水平,使患者LVEF值升高,提示其可减少缺血心肌损伤及可能具有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之间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0 3例AMI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 :男性组 1 43例 ,女性组 60例 ,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白细胞计数 ( WBC)、心肌酶谱和血脂的差别。结果 :1男性组较女性组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 AST)和肌酸激酶 ( CK)高 ,分别为 1 5 8.9± 1 45 .9U/L和 95 5 .5± 863.7U/L;83.9± 68.9U/L和 441 .8± 482 .2 U/L。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2女性组较男性组发病平均年龄晚 1 0年 ( 73.4± 8.3vs62 .8± 1 2 .5岁 ) ,心功能差 ( 2 .2± 0 .8vs1 .8± 0 .8级 )、WBC增加 ( 1 0 .8± 4.5 vs8.9± 3.7× 1 0 9/L)、血脂紊乱明显。结论 :与男性相比 ,女性AMI患者一般年龄大 ,心功能差 ,WBC增加和血脂紊乱明显 ;而男性组较女性组心肌酶谱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AMI病人按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8例,无胰岛素抵抗组40例,另入选40例正常对照组。3组病人入院l周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经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处理,获得时域指标-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分析指标,并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组HRV及H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和无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均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无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SDNN与Ts呈正相关(r=0.4492,P<0.005)。结论:AMI病人HRV、HRT现象较非冠心病人群减弱,在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减弱更加明显,且SDNN与T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西辉  吴娟  刘建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37+139-137,139
目的分析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6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女性比例低,诱发因素多,患者多具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并发症少,住院病死率低(P〈0.05);合并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明确诊断,同时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治疗高血脂和控制体重对预防青年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美施康定1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心率血压乘积(HR×BP)、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ST段回落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便秘、幻觉,严重不良反应为呼吸抑制.结论美施康定治疗AMI具有镇痛完全、减少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等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4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为院内死亡组(29例)及存活组(408例),对比临床资料,分析年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率、及非心脏合并症等情况,并分析29例院内死亡病例的死亡直接原因。结果死亡组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在〉Ⅱ级,入院时心率〉100次/分,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P=0.0104,OR=4.68,95%CI1.286~15.792)、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P=0.0072,OR=6.93,95%CI1.647~19.314)、前壁心肌梗死(P=0.0247,OR=3.81,95%CI 1.165~11.389)、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P=0.0169,OR=5.26,95%CI1.401~16.129)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29例死亡病例中,心源性休克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6例(55%),心脏破裂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1例(38%)。结论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T波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7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6h内ECG改变。结果: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判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敏感性是88%和90%,特异性是84%和89%。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T波振幅Ⅲ导联>Ⅱ导联和V4R导联T波直立或正双向是判断IRA为RCA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