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淋巴肉瘤比较罕见,现将我科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左侧乳突区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4个月,近4个月伴头痛、呕吐而入院。体检:T37℃,P82次/分,R20次/分,BP110/60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无肿大。局部见左侧乳突区肿物呈半球状,表面光滑,基底与颅骨相连,直径约5 cm大,皮肤无红肿。神经科检查:双侧眼底视乳头高度水肿,右侧中枢性面瘫,伸舌偏右,其他(-)。化验检查:WBC10300/mm~3,分叶74%,淋巴22%,伊红2%,大单核2%。左侧乳突劳氏位X线拍片提示左侧乳突板障型发育。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左侧中颅凹底占位性病变。在全麻下行左颢部开颅。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中颅凹底,前方到达蝶骨嵴,后方至乙状窦。肿物质硬并侵犯颞枕颅骨  相似文献   

2.
周益民  冯继  杨大为 《河北医药》2002,24(12):1008-1009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小脑半球血肿手术清除 11例。年龄 5 4~ 69岁 ,男 7例 ,女 4例 ;右侧小脑半球血肿 6例 ,左侧 5例。血肿量 18~ 2 6ml。入院时浅昏迷 3例 ,嗜睡 3例 ,清醒 5例。发病后到入院进间 2~ 8h。头CT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第 4脑室受压、移位、变小 ,出血破入第四脑室 3例 ,幕上脑积水 4例。所有患者术后经半年以上观察恢复良好。1.2 手术方法 患侧位于上方的侧卧位 ,头架固定头尽量前屈。从乳突到枕外窿突平行于横窦下方 0 .5cm的横切口。切开皮下组织达颅骨 ,沿颅骨将肌层向下推开 ,…  相似文献   

3.
许存林  陈华辉 《江苏医药》1998,24(5):363-364
颅脑减压术是处理急性颅内压严重增高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去颅骨减压一直被临床所广泛采用,收到明显效果。但用之不当也会出现木良后果。作者发现4例,因过分减压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30岁。左侧耳鸣后耳聋9年,右侧耳鸣后听力下降4年。检查: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听力和角膜反射消失,右侧听力和角膜反射接近消失。两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两眼球震颤。头颅X平片显示两侧内听道扩大。1978年2月在全麻下取坐位手术。枕下正中纵切口,咬除上至横窦、下至枕大孔、两侧到乳突气房的大片枕骨和环椎后弓。…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例 1 ,女性 ,6 0岁。因头昏 5天 ,突发头痛、呕吐 1天 ,于 2 0 0 1年 5月 2 4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左下肢肌力 级、左侧 Babinskin征 (± )外 ,余未见异常。头颅 CT示左颞顶区高密度占位性病变 ,周围水肿带。头颅 MRI示右颞顶见一分叶团块状异常信号灶 ,T1 w呈长 T1 信号 ,T2 w呈短 T2 信号 ,团块内信号不甚均匀 ,强化后病灶周围明显强化 ,其内仍可见低信号区 ,相应颅内板骨增生变毛糙 ,右侧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左移 ,病灶紧邻上矢状窦 ,周围水肿带明显。于 2 0 0 1年 5月 2 9日在全麻下行右颞顶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一 …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4岁。因左颞顶头皮无痛、渐大性肿物3年住院,局部无外伤史。一般状况好。头低位时肿物增大,约4×3×2cm,用手挤压或头抬高时肿物明显缩小。肿物质软,无血管搏动感,听诊无血管杂音。局部穿刺为静脉血,同时注入60%泛影葡胺8ml 后拍片,可见血管穿过颅骨并有3支粗大血管回流至上矢状窦。头颅 X 光平片:左颞顶骨受侵范围11×12cm,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蜂窝状密度减低区,骨板增厚,边缘有硬化带形成。诊断:左颞顶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随行手术切除。作头皮马蹄形切口,围绕病变颅骨外1cm 作颅骨槽形咬除,先咬除额颞枕侧,最后小心咬除矢状窦侧,边咬除边用骨腊涂抹板障止血,轻轻翻开骨瓣,避免撕裂或损伤肿瘤回流血管和矢状窦,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颅骨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6岁,主因"头部外伤后持续昏迷2.5h"入院.患儿2.5h前被油桶砸伤头部,当即昏迷,头皮破损,颅骨裸露,右外耳道出血,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小便失禁,伤后送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后收住院.入院查体:意识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右额颞顶头皮挫伤肿胀,右顶骨与颞骨交界处下端骨质裸露,局部颅骨凹陷.双瞳孔圆形等大,直径2.5mm,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可定位活动,痛刺激左侧肢体无反应,左侧腹壁反射、肢体腱反射减弱,颈部抵抗,双侧巴氏征阳性.64排头颅CT报告:右侧额颞部可见稍高密度影,右侧额叶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脑沟显示模糊,纵裂密度增高,中线结构局部稍向左偏移,额骨、右侧颞枕顶骨及右侧颧弓骨质不连续,颅内可见气体影,右侧额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7.
1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主诉:脑外伤3小时,伴昏迷3小时,呕吐4次。入院体检:神志呈浅昏迷,右侧瞳孔大于左侧,光反射消失,右顶部头皮血肿,颈强直,左侧肢体肌力0级,巴彬氏征阳性。头颅CT检查:右额颞枕顶区见一约35×149×90mm低密度影,CT值16Hu,其中见一连续线样高密度影相隔,并内凸,内缘脑组织凹凸不平,右颞尖受压后移,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9mm,颅骨未见骨折。入院后在气管插管内麻醉下行开颅探查术,术中去骨瓣见硬脑膜张力高,剪开硬脑膜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量约100ml,释出硬膜下脑脊液后,发现硬脑膜下方有一增厚囊性包膜,包膜上…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46天,呕吐抽搐5天伴发热2天。体检:体温38.5摄氏度。前区稍隆起,面色苍白,嘴角向左侧歪斜,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100s,自细胞:11.2×10^9/L,血红蛋白:72g/L。CT平扫:右额颞顶区颅骨内板下方见一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约10.0cm×1,0cm,边界清楚。CT值为61HU。右侧脑室及中线结构受压左移,后纵裂池亦呈高密度,CT值为63HU,骨窗下颅骨结构完整。CT诊断:右额颞顶区硬膜下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9.
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对 2 0个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枕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构复杂。测出枕骨髁外表面突出点至舌下神经管的直线距离左侧为(7.71± 0 .92 ) mm,右侧为 (8.4 9± 0 .6 6 ) mm,并且切除颈静脉结节可以改善枕骨大孔侧方水平的暴露。结论 研究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切除枕颈交界区的肿瘤 ,保护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为3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横窦分流术,并在某些步骤上加以改进,认为疗效确切,迅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临床资料:见表: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开颅术。NJS—5型引流装置严格消毒,检查接头、薄膜阀是否安全可靠。头皮标出矢状线、枕外粗隆、七项线至星点的位置。患者右侧卧位,以枕外粗隆上方7cm,中线旁开3cm 为中心作左枕顶小马蹄形切口切开皮瓣,十字切开骨膜后钻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穿刺侧脑室成功后将 NJS—5型引流管脑室端置入脑室内5cm、薄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腭前神经及上牙槽后神经等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本文抽取50具成人颅骨,对腭大孔、牙槽孔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测。结果:腭大孔的位置左、右对称,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者最多,共32例,占64%;位于上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的腭侧之间者共12例,占24%;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腭侧者最少,共6例,占12%。腭大孔距腭正中裂距离在侧(15.11±2.06)mm,右侧(15.18±2.05)mm;牙槽孔距颧下嵴起始部距离,左侧(21.54±3.05)mm,右侧(20.91±2.50)mm。牙槽孔距颧下嵴起始部的孤长,左侧(23.28±1.64)mm,右侧(22.94±1.68)mm。结论: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之间之腭侧,其中以位于第三磨牙腭侧者最多;颧下嵴为一弧形结构,提示临床经腭大孔进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应以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为标志;在颧下嵴起始处,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将注射针头弯成弧形,以减少疼痛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12.
杨文正  李玉明  韩国强 《贵州医药》2001,25(10):886-886
患儿男性 ,2 5天。因左侧肢体活动减少、吐奶、反复左面部抽搐 2天入院。系首胎足月顺产 ,否认外伤史。入院时神志恍惚 ,一般情况差 ,皮肤苍白。前囱 2cm× 2cm ,张力高。双侧瞳孔圆形 ,直径右 2 0mm ,左 1 5mm ,光反射均迟钝。稍有颈抗。心、肺、腹检查均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肌力正常 ,左巴氏征可疑阳性 ,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发现右侧额颞枕部颅骨内板下带状高密度影 ,右侧脑室受压 ,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0 8cm ,血肿量约 2 0ml。血常规 :RBC 2 78T/L ,WBC 16 4G/L ,Hb78g/L ,N5 4 …  相似文献   

13.
经腭大孔行翼腭窝注射治疗鼻出血的解剖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注射法治疗鼻出血选择进针途径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2 0 6例成人颅骨标本 (不分性别、年龄 ) ,对 4 12侧腭大孔及翼腭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 结果  腭大孔的位置与磨牙的关系侧数百分比与第二磨牙一致 2侧 (0 .4 85 % ) ,在第二磨牙之后 2 2 0侧 (5 3.398% ) ,与第三磨牙一致 16 2侧 (39.32 0 % ) ,在第三磨牙之前 2 8侧 (6 .796 % ) ;腭大孔的平均左右径 4 .4 4± 1.0 1(2 .0~ 6 )mm ,平均前后径 9.15± 1.6 4 (4 .1~13.3)mm ,平均深度 2 .79± 9.4 5 (1.5~ 5 .2 )mm ;翼腭管的倾斜角右侧平均为 6 9.6 7± 7.35 (5 8~ 85 )度 ,左侧为6 9.74± 6 .6 7(5 5~ 80 )度。 结论  由腭大孔经翼腭管行翼腭窝注射 ,此途径操作方便 ,解剖标志明确 ,易正确注入翼腭窝。  相似文献   

14.
周宁全  吴锦隆 《贵州医药》1999,23(5):368-369
我院1989-1998年共收治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病人17例,根据损伤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14-64岁,平均40岁。17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例,脑肿瘤2例。15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CT及木中证实凹陷最深为3.6cm,最浅为2.2cm,平均2.9cm。15例中合并颅内血肿8例,GCS记分最多为11分,最少为3分,平均7分。1.2损伤程度:本组矢状窦前1/3损伤4例,后213损伤8例,右侧横窦损伤3例,窦汇损伤1例,左侧横窦、乙状窦、矢状窦后…  相似文献   

15.
病例 男 ,4 0岁 ,自残。因自钉钢钉入颅并右侧肢体无力半个月入院 ,查体T39 3℃。神志清 ,言语利 ,头顶正中及枕骨粗隆各有一直径 0 5cm的金属异物 ,远端没入颅内 ,周边有脓性分泌物 ,伸舌左偏 ,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Ⅰ级 ,左巴氏征 ( )。颅脑CT因金属异物伪影不易检查。血分析WBC16 1×10 9/L ,N89% ,L11%。入院后经手术摘出异物。头正中处异物紧贴右侧矢状窦旁 ,枕后异物位于矢状窦及横窦交会处 ,两异物表面均锈蚀 ,深达8cm ,腔内脓性分泌物。术后敏感抗生素应用 1个月 ,左侧肢体肌力恢复Ⅳ ,病人治愈出院。讨论 自残颅内异物少见 ,且…  相似文献   

16.
刘文扬  葛莉 《安徽医药》2020,24(11):2206-2209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的鼾症与非鼾症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研究鼾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7月 84例鼾症病人为观察组, 38例非鼾症人群为对照组,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经过体格检查、详细问诊,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DXA)测定所有参与者的腰椎、两侧股骨骨密度值(BMD)和 T值,比较两组人群的 BMD。结果两组 BMD比较,[比(1.28±0.15)g/cm2L2(1.11±0.20)g/cm2]、观察组腰椎 L1?4(1.12±0.19)g/cm2]、 [比(1.26±0.14)g/cm2左侧股骨[(1.04±0.20)g/cm2比(1.12±0.10)g/cm2]、右侧股骨[(1.05±0.10)g/cm2比(1.11±0.11)g/cm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股骨大粗隆 BMD[(0.88±0.18)g/cm2比(0.92±0.19)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 T值比较,观察组腰椎 L1?4、 左侧股骨、(0.45±1.40)比(1.56±1.08)L2(0.33±1.42)比(1.47±1.17)、(0.47±1.16)比(0.99±0.78)右侧股骨[(0.39±1.09)比(0.93±0.79)]、股骨大粗隆[(0.31±1.13)比(0.81±0.69)]的骨密度 T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鼾症与骨密度减少存在一定相关性。鼾症病人较易发生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症,鼾症病人应定期监测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3例佳木斯地区成人枢椎进行了全面的观测,并作了统计学处理。对某些有意义的指标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数学横型。主要结果如下,骨质增生出现于齿突尖者占16.58%,出现于下关节面后缘者占4.63%;有157例出现齿突旁溶养孔,占81,35%;枢椎全高为36.90±3.18mm,椎体高为19.58±2.59mm;齿突高为17.37±2.69mm,椎体高为19.58±2.59mm;枢椎矢状径为49.97±3.70mm;全宽为53.66±5.43mm,椎体指数为87.53;枢椎椎孔矢状径为16.00±1.56mm,椎孔横径为21.69±1.45mm,椎孔指数为73.767;枢椎上关节面面积,左侧为209.33mm~2,右侧为192.84mm~2。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从 1992年 8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切断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松解颈动脉鞘膜的术式共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 5 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5 3例 ,男 31例 ,女 2 2例 ,左侧有18例 ,右侧 35例 ;年龄 1~ 14岁。依据年龄大小将其划分为三组 :甲组 1~ 4岁 33例 ;乙组 5~ 10岁 18例 ,丙组 11~14岁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病人仰卧位 ,两肩胛下垫枕 ,使头稍向后仰 ,下颌转向健侧 ,耳廓用胶布固定于面部。在锁骨上 1厘米处 ,在胸锁乳突肌起点部位与锁骨平行作一横切口。切开皮…  相似文献   

19.
病例 男性 ,2 4岁。因腹胀伴腹部包块 2 0余日 ,于 2 0 0 1年 2月 1 1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 ,消瘦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 ,以左侧腹明显。腹软 ,左侧中上腹触及约 2 1cm×1 6cm包块 ,质地中等 ,具压痛 ,活动度差。叩诊浊音 ,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 :B超示左侧腹巨大囊性包块。血尿常规正常。术前诊断为左侧腹腔巨大包块 ,性质待查。于 2月1 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左侧整个腹腔被肿块占据 ,小肠及降结肠推移至右侧腹。包块位于后腹膜外约 3 5cm× 2 5cm× 2 0cm。行穿刺减压 ,共抽出浅黄色液 90 0 0ml。探…  相似文献   

20.
周益民  冯继  肖庆  杨大伟 《河北医药》2001,23(5):369-370
自 1997~ 2 0 0 0年 ,我科使用手术显微镜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AVM ) 10例 ,均经术前术后全脑血管造影和 (或 )病理证实。效果良好 ,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病人中男 6例 ,女 4例。年龄 9~ 5 3岁。病变位于右枕 3例 ,左枕 1例 ,右额 1例 ,左基顶 2例 ,左颞 1例 ,右侧裂缘上回 1例 ,左基底节 (偏后 )出血破入脑室 (发病后昏迷 ) 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就诊 3例 ,其中 1例因病变位于左颞有左耳持续血管杂音 3~ 4年 ,术后头痛及血管杂音消失 ,病变最大 (位于右缘上回 ) 7cm× 5cm× 5cm ,最小 2cm× 2cm× 1.5cm。除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