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内伤病传变 某种病因损伤内脏所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内伤病。因为病位在脏腑,故其传变的基本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的传变。又因脏腑与形体组织和官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内伤病变也可在脏腑与形体组织和官窍之间传变。  相似文献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一说,本文在古代医家注解基础上,提出了从表里解读阴阳的观点。"重阳必阴"是指外感之邪太甚,或反复伤于六淫,疾病会由表及里,伤及五脏气机;"重阴必阳"是指内伤之邪太甚,里气不守,疾病也会由里及表,反复出现外感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言外感和内伤二类邪气伤人之常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则言其易于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本质上阐释的是外感与内伤之间的关系,该思想是临床上认识病因、分析病理、审证求机的理论基础,值得挖掘、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疾病传变 人体罹病以后,在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展、转移、演变,这便是疾病传变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经脉中经气运行的方向。方法分析归纳、总结经气有内外上下互动式、表里络属式、衔接交会式、同性质经脉沟通式、经气感应、经络感传双向式以及病邪传变多向式七种形式。结论经络在人体内呈多途径联系,其经气运行的方向多呈双向性。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会伴有大便秘结、泄泻等肠道症状。这种肺肠病变之间联系,中医理论可归纳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体现中医体系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首载于《灵柩·本输》,有"肺合大肠,大肠者,传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属于中医“肺胀”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胸部胀闷等.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且易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病机复杂,传统中医认为与肺、脾、肾三脏联系密切.肺病向其他脏腑的传变方向“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1],我们认为这是从上焦向中焦、下焦的纵向传变过程,其传变与三脏之气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脏发生疾病时对胆囊的影响,以此来理解中医"肝胆相表里"理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时胆囊的超声表现。结果: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Ca等肝脏疾病均可导致胆囊发生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管结石对胆囊无明显影响。结论:肝与胆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不是所有的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病及胆"的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徐航 《中医学报》2021,36(4):728-731
郁病的病因为情志内伤,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同肺、肾也有关联,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郁病早期多从下焦开始,同肝肾相关,后期累及中焦脾胃,迁延不愈终损及上焦之心肺,有其普遍的传变规律。郁病在早、中、晚期病位不同,病机各异,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不相同。根据病程进展,结合三焦生理特点,提出下焦宜疏,肝肾同治;中焦宜调,疏肝健脾;上焦宜补,三焦同治。同时,郁病传变中因气机不畅也会导致气滞血瘀、气停痰聚、气郁化火伤津扰神等兼证出现,当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9.
咳嗽,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个症状。作为症状,可见于中医诸多疾病。其病因复杂,不管外感六淫,内伤脏腑,只要影响到肺,皆可发生咳嗽。文章从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表里同病三个方面,共列15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岳阳市君山区鼠害对鼠传播疾病发病的影响,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君山区鼠传疾病与鼠害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981-2007年君山区鼠传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2种。鼠害年与非鼠害年鼠传疾病发病率比较:钩端螺旋体病鼠害年发病率高于非鼠害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8,P<0.01),且鼠害与钩体病存在正强关联(RR=3.71,95% CI 3.35~4.14);而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且鼠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有微弱的有害关联(RR=1.15,95%CI 0.72~1.84),鼠害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之间可能无关系。结论君山区东方田鼠鼠害主要影响钩体病的发病率,而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影响不大,在鼠害年应加强宿主动物监测和防制以钩体病为重点的鼠传疾病。  相似文献   

11.
肖瑞崇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病理上常影响到肝胆脾胃肾,治疗上要有重心、并兼顾全局,根据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未病先治原则,创立形如排兵布阵的围治法,以多角度、包围式策略治疗主要病机,并对所犯欲犯之脏腑未病先防、未病先治,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其思维和方法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合思维的产物。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 ,五脏模型不是形态学模型 ,只是一种超形态、关系型的功能分类模型。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调节方式上 ,可归纳为 :外在调节、内在调节、自组织调节 ;即时调节、后时调节、前时调节 ;一元调节、二元调节、多元调节。五脏模型的不足表现为分类的不足和功能关系的不足 ,两者比较而言 ,分类的不足并非真正不足 ,因为任何一种超形态的功能模型总是企图将复杂的生命现象作有限的、简单的分类 ,临床实践证明五脏模型还是最优化的选择。其真正不足是五脏功能和五脏关系的不足 ,对此可继续通过临床实践加以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前人著述和现代文献,参照临床实际,以感冒为切入点探究《伤寒论》传经的概念及其机制.重新定义《伤寒论》传经概念,传经客观存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得外感病时,若正邪斗争局限于体表,从一经受邪到全身体表受邪,仅是一个传经量变过程,症状较为局限,多以发热、恶寒、头痛为主,可以持续整个疾病过程,称为邪传在表,病在经络...  相似文献   

14.
《难经》脉法继承了《黄帝内经》中诸多的脉学理论,如寸口理论、五脏虚损的顺序、三阴三阳之王脉、脉之阴阳、色脉相应、四季之脉象等。《难经》还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脉法进行了创新。在诊脉部位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将各脏腑病变分候于寸口部位;在脉象浮沉、迟数与脏腑的关系上,认为数脉为腑病,迟脉为脏病;在脉象变化与阴阳的关系上,强调在诊脉时,要注重阴阳脉象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疾病的转归;在脉象变化与五行的关系上,认为某一部位脉象的变化不仅能判断其所主脏腑的病变,亦可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在尺脉变化与元气的关系上,认为元气的盛衰主要与尺脉变化息息相关,其脉象的强弱可提示元气的盛衰。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析五脏相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历史继承性、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与理论特点及五脏相关的模式与渠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是纯粹从医学角度来体现五行思想的核心--"五脏关联性"的应用性理论模型.从五行到五脏相关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而是在现念上的突破,在实质内容上的突破,是对中医五脏系统关联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了抑郁症病机与少阳为枢之间关系密切,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人体诸窍是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诸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信息、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在临证中调节诸窍的开阖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归纳了女性生殖脏象子宫所具备的生理特性:亦脏亦腑,非脏非腑;能藏能泻,藏泻有节;上下开口,自成体系;能张能缩,轻重大异。指出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师只有了解和熟悉子宫的生理特性,才能更好地掌握妇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9.
人体诸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诸窍是遍布机体上、下、内、外、经络、脏腑、四肢百骸的机窍,诸窍的功能在于它是体内外物质、气机、信息、出入的枢纽,通过正常的开阖调控脏腑。在临证中调节诸窍的开阖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五精所并,是五脏之虚所造成,虚而郁,郁而并,证候由虚转实。脏实则其所主之志彰显,分别出现喜、悲、忧、畏、恐等情志改变。故此,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