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 MR 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病例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检查,测量对照组脊髓、肌肉、颌下腺和腮腺的ADC值并对比分析,为rADC选取最佳参照部位。测量所有受检者淋巴结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ADC值与r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①头半棘肌的变异系数最低,腮腺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最好;②转移性淋巴结(n=28)ADC值和rADC值均低于正常淋巴结(n=57,P均<0.05);③b=600 s/mm2时,DWI鉴别诊断转移性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的ADC阈值为0.924×10-3 mm2/s,敏感度90.9%,特异度86.4%;以头半棘肌为参照的rADC阈值为0.489,敏感度86.4%,特异度86.4%;以腮腺为参照的rADC阈值为0.944,敏感度86.4%,特异度81.8%。结论 ADC值及rADC值均有助于区分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rADC值的诊断价值未较ADC值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在 3.0T MR 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3.0T磁共振上采用STIR-DWI序列对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为研究大范围DWI的可重复性,1周内对志愿者进行2次大范围STIR-DWI扫描,扫描范围从头到小腿,共1664mm,b=800s/mm^2。评价图像的可读性,记录严重变形和出现伪影的部位。应用Functool2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部分正常组织的ADC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大范围DWI上所测组织ADC值的一致性。结果大范围DWI仅在颈部处有轻微的变形和伪影。统计结果表明两次扫描所测组织ADC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在3.0TMR扫描仪上行大范围DWI扫描是可行的,且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3.0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灶的ADC值显著降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分界值是1.11×10-3mm2/s。动力学曲线分析揭示II、III型曲线多考虑恶性。结论研究表明DWI和DCE-MRI技术易于评估。通过DWI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用来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从而使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动态增强后测得的动力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经临床确诊的活动期Graves病患者及15名健康受试者行DWI,b值取0和1000 s/mm2,分别测量甲状腺两侧叶中部水平的ADC值;比较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甲状腺实质的ADC值的差异;对ADC值与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和24 h摄碘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不同病情活动期Graves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raves病甲状腺实质ADC值与血清FT3(r=0.40,P<0.01)、FT4(r=0.31,P<0.01)均呈正相关,与TSH及24 h吸碘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WI在Graves病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MRI序列+DWI扫描,分析脑梗死区DWI信号改变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数图也称为ADC图)信号变化。结果:300例患者常规颅脑MRI序列+DWI检查均诊断为脑梗死,其中急性期脑梗死18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90例,慢性期脑梗死22例。DWI图像上,急性期脑梗死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呈稍高信号,慢性期脑梗死呈低信号;ADC图急性期脑梗死呈低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呈稍低信号,慢性期脑梗死呈高信号。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敏感性高、特异性高,能早期、客观、准确的进行影像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DWI研究的深入,尽管多个扩散模型被提出,但临床最为常用的是基于单指数模型的DWI,主要因单指数DWI具有成像时间短、后处理快速及计算结果稳定等优点。在单指数DWI研究中,DWI图像及参数图(ADC图、cDWI、b值图)等各有优点。本文对单指数DWI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央带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表现,探讨其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包括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的ADC值,统计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5例中央带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其中6例肿瘤局限在中央带,常规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3 ± 0.13)×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3 ± 0.12)×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对中央带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癌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初步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子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1例子宫颈癌。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比较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子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的ADC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值。结果 (1)51例子宫颈癌与16例正常子宫颈的ADC值分别为(0.92±0.19)×10-3mm2/s和(1.26±0.24)×10-3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7,P<0.01)。(2)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5例非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0.92±0.20)×10-3mm2/s和(0.89±0.11)×10-3mm2/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8)。(3)4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5例、中分化19例及低分化22例,ADC值分别为(1.08±0.28)×10-3mm2/s、(0.85±0.14)×10-3mm2/s及(0.94±0.21)×10-3mm2/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P=0.02)。结论 3.0TDWIADC值测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子宫颈癌的弥散受限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子宫颈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与ADC值有一定相关性,但有待于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诊断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02例病理学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59)、低分化组(n=20)。对不同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CE-MRI图像回顾性分析,测量其ADC_(mean)值及K~(trans)、V_e、K_(ep)值,分析不同组内ADC_(mean)值与K~(trans)、V_e、K_(ep)值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组ADC_(mean)、K~(trans)、V_e、K_(ep)值分别为:(1.13±0.25)mm~2/s、(0.28±0.09)min~(-1)、(0.46±0.15)、(0.67±0.18)min~(-1);中分化组ADC_(mean)、K~(trans)、V_e、K_(ep)值依次为(0.94±0.05)mm~2/s、(0.28±0.09)min~(-1)、(0.52±0.24)、(0.63±0.25)min~(-1);低分化组ADC_(mean)、K~(trans)、V_e、K_(ep)值分别为(0.79±0.07)mm~2/s、(0.40±0.08)min~(-1)、(0.67±0.16)、(0.66±0.15)min~(-1),各组间K_(ep)及高、中分化组间K~(trans)、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中、低分化组ADC_(mean)与K~(trans)值呈负相关(r中=-0.34,r低=-0.60,P0.05)。不同分化组ADC_(mean)与V_e、K_(ep)值Pearson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直肠癌分化程度的升高ADC_(mean)值升高,K~(trans)值降低。结论 (1)中、低分化组直肠癌的ADC_(mean)值与K~(trans)值有一定相关性。(2)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ADC_(mean)值与K~(trans)值相关性存在差异,对判断直肠癌的病理分化、恶性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常前列腺和精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并比较b值不同时,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使用EPI扫描序列,对15例23~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分别为 300、600、800、1 000 s/mm2,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结果在四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在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b值越小,ADC值越大(P<0.05).结论 EPI-DWI扫描序列可用于前列腺和精囊的检查,不同b值测出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及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肌壁间肌瘤之间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通过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获得32例宫颈癌患者与3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增强(ME)、首过最大灌注斜率(SSmax)、达峰时间(TTP)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灌注特性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TIC曲线"速升平台"型25例,"速升缓降"型7例;正常组TIC曲线"缓慢上升"型22例,"速升平台"型8例;宫颈肌瘤组TIC曲线"速升平台"型24例,"缓慢上升"型6例。宫颈癌组的ME、SSmax、TTP与正常对照组的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宫颈癌组与宫颈肌壁间肌瘤对照组各参数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PWI能很好地反映宫颈癌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 mm2/s,结合带(1.56±0.16)×10-3 mm2/s,肌层(1.81±0.16)×10-3 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 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常宫颈与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可有效地定量区分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方法 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宫颈癌患者及21名正常健康女性行常规MR及DWI,比较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的ADC值。结果 正常宫颈DWI表现为内、中、外带三层结构,平均ADC值分别为(1.41±0.26)×10-3 mm2/s、(1.38±0.32)×10-3 mm2/s、(1.40±0.16)×10-3 mm2/s;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为(1.45±0.27)×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为(1.05±0.14)×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宫颈各层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P<0.05),宫颈内、中、外带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腔分泌物,但无法有效区分正常宫颈三层结构及宫颈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所必须的。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DWI(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术前放化疗疗效,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特点、ADC值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及ADC值对判断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7年12月18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平均ADC值(均取4~6个区域,取平均值),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脑膜瘤各亚型间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囊变区与瘤周水肿平均ADC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区分肿瘤实质、囊变区及瘤周水肿,但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甄别需结合常规MRI与增强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