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淑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8):1179-1180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2009年6—12月396例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6月肿瘤手术患者病历80份,对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适应证、给药剂量和途径、初次给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药物反应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80例肿瘤手术病例中,给药剂量和途径、初次给药时机合理率达100%;手术后用药时间合理9例,占11.2%;基本合理5例,占6.25%;不合理66例,占82.5%;联合用药合理19例,占23.8%,基本合理30例,占37.5%;不合理31例,占38.7%;抗菌药选择合理31例,占38.8%;不合理49例,占61.2%;适应证合理31例,占38.8%;不合理49例,占61.2%。结论本院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较差,需加强学习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对骨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和眼耳鼻喉科不同年间的同一时间段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别进行三轮目标性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干预。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到76.36%,在手术前30min~2h给药率提高到了99.11%,手术结束后24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31.25%,切口感染率三轮均为0。Ⅱ类切口手术,在手术前30 min~2 h给药率提高到了70.50%,手术结束后24 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9.17%,切口感染率三轮分别为1.76%,0.82%,1.53%。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在逐步规范,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无显著变化;目标性监测对规范围术期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2008年109例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频次、使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9例剖宫产手术100%应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者为青霉素,占53.21%,其余为阿奇霉素、甲硝唑、头孢他啶等11个品种.73例单一用药,36例二联用药,无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结论 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初次给药时间不合理;(2)总的用药时间偏长;(3)药物品种选择合理性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5.
段忠祥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25-426
目的 探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010年普外科手术病例120例,依据《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术前≤2 h的占73.33%,>2h的占21.67%,术前未用的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10月骨科手术病例3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32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例,使用率40.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2例,占17.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19例,占14.7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2例,占1.55%;预防给药时机不当36例,占27.91%;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7例,占75.19%;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11例,占8.53%;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37例,占28.68%.结论 骨科存在不合理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机抽取我院2012年1—8月份76例手术出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00%,73.7%联合应用2种抗菌药物,11.8%联合应用3种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55.3%,选药不当35.5%,用药时机不当64.5%,疗程过长72.4%,联合用药不当30.3%.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外科2008年3,6,9,12月份手术病人出院病历选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围手术期患者中有5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67%.给药时机:切皮前≥2h给药者42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0—22d,平均7.32d。共使用抗菌药物8类,29种。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确,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过长,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茵药物使用率较高,手术科室标本送检率很低,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阑尾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20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本组200例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4类18种抗菌药物.使用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用药时间为 (5.8±2.3)d;住院时间为2~16d,平均4.81d.给药时机、给药途径、病程记录等合理率较高.结论: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且预防用药使用频率偏高,给药时机及给药途径需要进一步规范,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加强围术期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疝手术预防用药干预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腹股沟疝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荆门市19家各级医院2011年1-3月和2012年1-3月腹股沟疝手术病例276例,观察其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95.5%,干预后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4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用药起点过高、不合理联用等问题,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腹股沟疝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制定病例筛选标准,设计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按照卫生部2004年8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指导原则制定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评价标准,对257例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共10类50种,使用基本合理81例,占31·52%;不合理使用176例,占68·48%。住院费用最高16124·39元,最低602·55元,平均4167·68元;药品费用最高7008·58元,最低102·00元,平均为1175·40元;抗感染药物费用最高4028·00元,最低2·00元,平均费用544·60元。结论在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应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6月Ⅰ、Ⅱ类切口手术6 579例为强化前组,2007年7月-2008年6月强化规范抗生素使用后,Ⅰ、Ⅱ类切口手术4 521例为强化后组,分析两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及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等。结果: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强化后组与强化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强化后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使用费用及住院费用等与强化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实施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情况仍普遍存在,通过强化规范后,趋于合理,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围术期对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严格按照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及患者病情变化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习惯性临床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手术野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Ⅱ、Ⅲ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规范用药,制订合理措施,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后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81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84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2005年组、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89.29%(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手术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查工作病案筛选及检测效率,加强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查目的。开发软件辅助病案筛选与检测,对用药费用、用药种类、用药天数、日均药费、切口等级、危重天数等6个相关指标,利用秩和比法综合分析进行初筛,高效率的筛选出“有价值”病案;对入选病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使用日程、剂量、手术操作、体温、白细胞、药敏、检查等信息进行图形化、可视化关联显示,方便监查人员快速、全面检测,提高了病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查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产科分娩的剖宫产产妇3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93)和对照组(n=193),观察组于术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术后12 h内再同等剂量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回病房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连用3~5 d。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体温正常时间为(34.25±7.67)h,对照组为(35.31±8.36)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5%、3.11%、(5.3±1.2)d,对照组分别为6.21%、8.81%、(7.6±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术前应用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快,预防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