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云南省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3月29日至4月3日云南省2个乡镇自愿接种甲流疫苗人员在接种后28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反应特征.结果在5 262名自愿接种疫苗人员中,共观察到接种不良反应52例,均为一般反应,全部痊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99%,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是0.32%,全身反应发生率是0.89%.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疼痛、红肿和瘙痒.结论云南省使用的甲流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宜无接种禁忌人群的普遍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及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设计此次主要针对一线卫生服务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疫苗说明书的相关内容,结合各国疫苗不良事件报道系统所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制作匿名问卷调查表,上挂丁香园首页调查中心,经过40 d调查,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867份合格问卷,其中425人(49.0%)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及次数的不良反应,219人(25.3%)出现共293例次的局部不良反应,323人(37.1%)出现共812次的全身不良反应.接种后有19.7% (n=171)出现感冒症状,3例被确诊为甲流,7例被定为疑似病例,34例为未确诊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未发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于目前流感的预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广西某中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31例临床资料,调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情况.结果:31例均为学生,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6例,确诊病例5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前11个月~14个月均已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发热28例,流涕14例,鼻塞7例,咽部充血18例,咳嗽27例,乏力5例,肺部啰音1例.白细胞异常7例,其中<4.0×109/L 5例,>10.0×109/L 2例,最高19.71×109/L,淋巴细胞分类升高2例.心肌激酶升高3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CT两下肺少许斑点状模糊影1例.并发肺炎1例.予奥司他韦及中药治疗,并发肺炎合用抗生素,全部治愈.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仍然可以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临床症状尤其是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轻微.尽早使用奥司他韦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医院中的护理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311名接种者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H1N1IgG含量。结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93d内的抗体的阳转率为86.17%。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60d内的阳转率在92.98%以上,免疫80~93d的阳转率已经降至80%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医院中的护理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区中小学中随机抽取14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探讨多变量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宝安区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30.4%,甲流疫苗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39.5%;未接种甲流疫苗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出现疫苗不良副反应,占38.7%;男性学生、年龄增加、近3年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的学生更倾向于接种疫苗。结论宝安区中小学生甲流疫苗的知晓率偏低,应加强对学生甲流和甲流疫苗的相关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季节性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疾控部门应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对公众传达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浅谈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总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但几乎每次都会以人类战胜病原微生物而告一段落,而后又会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卷土重来,给人类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灾难。2009年3月,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再次袭击人类,后经研究发现造成此次疫情的病毒株包含有猪流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我市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同期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结果我市总人口接种率为6.26%,其中学生接种率最高为73.44%。我市近3年来所有接种人群均未发病,接种人群甲型H1N1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χ2=4.134,P<0.05)。结论实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学》2009,(6):839-839
甲型H1N1流感疫情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最大和世界重量级的流感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3日在国内首家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抗体源),并开始疫苗研发生产,预计9月初产品上市。这标志着在我国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9~2010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效果,以完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海南省不同阶段采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监测、血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6月11日报告首例以来,至2010年10月31日海南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 00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13例,是全国唯一未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省市。2009年6~8月份均为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以后发生本土感染,并进入暴发流行阶段,11月为疫情高峰,共报告30起甲流暴发疫情,其中28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早期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使全省疫情高峰明显晚于外省。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不同流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后,WHO依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流感大流行的防范和应对》和突发事件委员会、SAGE的相关咨询建议,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指导下,协调全球卫生应急;开展甲型H1N1流感疾病监测和危险度评估;发布技术指南以及支持成员国实验室能力建设;信息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发布;调配资源、物质储备、确保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也暴露出WHO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些不足,如流感大流行的严重程度缺少一致的、可衡量和可理解的描述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划分较复杂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较为严重的亚洲国家之一。面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目本确立了以日本厚生劳动省为首,其他行政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联合防控机制。并根据疫情特点,分为流感大流行前期、海外发生期、国内局部流行早期、流感大流行潜伏期和大流行扩散期5个阶段。本文在对日本甲型H1N1流感防控调研的基础上,对日本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5个阶段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并对其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今后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是最早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国家,面对疫情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墨西哥政府在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依据《国家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计划》,发布了全国范围内的流感流行预警,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了关闭学校、取消集会、停止商业活动等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这对于遏制、消灭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提供了较好的国际经验。本文在对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疫情各阶段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并对其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今后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起,欧盟27个成员国就开展了流感大流行应对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国家层面和欧盟层面的《流感大流行防范和应对计划》.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欧盟多个国家、多个组织机构共同参与,依据已制定的《流感大流行防范和应对计划》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疾病监测、信息交流、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等一系列防控工作,并根据疫情特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引起全球的关注。本文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类地位、结构特征、基因复制、蛋白功能进行介绍,说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所产生的,对奥塞米韦(达菲)敏感,但对金刚烷胺有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后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2 116名接种和2 762名未接种甲流疫苗的师生随访1年,观察其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结果接种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3.2%,未接种组发病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7),疫苗保护率为28.9%。OR值随接种率升高而降低。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是保护因素。结论甲流疫苗对包括甲流在内的流感样病例有较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has spread worldwide and infect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Discovery of new and effectiv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is a crucial issue for the global medical community. According to our previous study, TSL-1, a fraction of the aqueous extract from the tender leaf of Toonasinensis, has demonstrated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hemokine to prevent viral attachment.

Method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active compounds in TSL-1 which exert anti-influenza A (H1N1) virus effects. X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ell viability. Meanwhil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was analyzed by observing plaque formation, qRT-PCR, neuraminidase activit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influenza A-specific glycoprotein.

Results

Both catechin and gallic acid were found to be potent inhibitors in terms of influenza virus mRNA replication and MDCK plaque formation. Additionally, both compounds inhibited neuraminidase activities and viral glycoprotein. The 50% effective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EC50) of catechin and gallic acid for the influenza A (H1N1) virus were 18.4 μg/mL and 2.6 μg/mL,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50% 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CC50) of catechin and gallic acid were >100 μg/mL and 22.1 μg/mL, respectively. Thus, the selectivity indexes (SI) of catechin and gallic acid were >5.6 and 22.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atechin might be a safe reagent for long-term use to prevent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whereas gallic acid might be a sensitive reagent to inhibit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se two phyto-chemicals in TSL-1 are responsible for exerting anti-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13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来自四川省内12个市州的135例重症(含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的诊断标准,纳入2009年9月12日至2009年12月14日期间,来自四川省内12个市州确诊的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135例,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接受治疗的情况以及预后,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28.2±19.3)岁,19~45岁占47.4%;96例患者(71.1%)有发热症状,51例患者(37.8%)有基础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三类并发症依次为肺部受累(71.1%)、肝功能异常(27.4%)和心脏受累(24.4%);130例患者(96.3%)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26例患者(19.3%)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2例患者死亡,与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较高,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低,功能异常的脏器数量较多,心脏及神经系统异常比例较高,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高(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和是否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86(95%CI为0.002~0.936)和13.86(95%CI为1.146~16.583)。结论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19~45岁年龄段的患者比例最高;发生率最高的三类并发症依次为肺部受累、肝功能异常和心脏受累;病死率为8.9%,与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较高,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低,功能异常的脏器数量较多,心脏及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较高,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较低和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不仅见于婴幼儿和有原发基础病的儿童,也可见于体健的年长儿;常合并细菌、真菌、支原体、或其他病毒的感染;均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好转后短期内随诊未留有后遗症。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患儿早期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积极的治疗有利于阻断和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