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单发,1例双侧对称。16个病灶位于承重关节面下。X线表现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境界清晰,有硬化缘。CT表现为多房、花瓣形透亮区,有明显的硬化边,1例三维重建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长T_1、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硬化边,1例病灶内见低信号间隔,1例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承重关节面下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边,边界清晰。CT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显示病灶的信号特征、邻近软骨有无受累及与关节关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腕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近排腕骨的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7例)、CT(5例)和MRI(2例)表现,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月骨6例,舟骨2例.结果:8例患者均表现为腕关节的慢性疼痛和不适.X线平片显示为月骨或舟骨内囊状溶骨性病变,边缘光滑,有硬化边包绕,病灶内无骨性分隔和钙化.CT图像上2例病灶可见骨皮质小缺损与关节腔相通.2例MRI显示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结论:腕骨骨内腱鞘囊肿好发中青年,有腕关节慢性疼痛和不适病史,典型X线表现为发生于近排腕骨的边界清楚囊状病变,有硬化边.CT可清楚显示病灶是否与关节腔相通.病灶在MRI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18例有完整硬化边,10例病灶内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骨性间隔,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60 HU,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CT典型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囊状破坏,边界清晰硬化,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合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周骨内腱鞘囊肿CT、MRI资料。螺旋CT检查10例,MRI检查8例。3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共21个病灶,9例单发,6例多发,其中3例为双侧对称。19个病灶紧邻股骨头前上基底部承重关节面下,2个病灶位于髋臼顶。CT显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透亮区,边缘清楚,有完整、薄层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改变。MRI显示病灶轮廓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囊状、花瓣形、多房囊状长T1、长T2信号,环以低信号硬化边。结论髋周骨内腱鞘囊肿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CT检查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以显示邻近关节软骨有无受累,对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摄了平片,CT检查8例,MRI检查6例。结果:17例骨内腱鞘囊肿中胫骨9例,股骨头3例,月骨2例,距骨、腕舟骨、足趾骨各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CT显示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74HU。MRI检查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特点。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特别是MRI对骨内腱鞘囊肿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骨内腱鞘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讨论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5例,女10例,平均39.7岁。5例只经X线平片检查;10例经CT检查,其中3例还经X线平片检查。病灶共17个,其中髋臼6个,月骨4个,胫骨近端3个,肱骨大结节,股骨头,腕舟状骨,足拇指近节趾骨各1个。结果 (1)8例9个病灶X线表现为骨内部近关节面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透亮区,边缘清楚,有完整,薄层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改变。(2)10例11个病灶CT显示病灶轮廓呈圆形或类圆形单囊状(8个病灶),花瓣形多房囊状(2个病灶)和单囊样膨胀破坏(1个病灶)3种类型;(3)CT显示1例病灶通过小裂隙与关节腔相通;(4)病灶CT值18-84HU;(5)3个病业内见细小气体密度影。结论 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0例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或手术证实。10例行X线检查,9例行CT平扫检查,4例同时行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关节CT造影检查,19例行MRI平扫。结果7例X线平片骨质破坏,2例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见硬化边,关节间隙正常,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CT平扫关节周围等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8例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骨质可见硬化边,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关节CT造影及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至明显的不均匀强化。T1WI 14例与骨骼肌信号对比呈等信号,内见斑点状低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T2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3例呈混杂信号,内见线条状低信号,6例呈高信号。结论GCTT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X线、CT显示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侵蚀性改变,MRI能够反映GCTTS内部的双低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ornwaldt's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7例临床证实的Tornwaldt's囊肿,分析其64排CT或1.5T MR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Tornwaldt's囊肿均位于鼻咽顶部正中位置,椭圆形4例,圆形3例.病变大小6~9 mm(短径)×8~13 mm(长径),平均7.6 mm(短径)×10.4 mm(长径).1例CT表现为圆形等密度影.MRI表现:T1WI 1例稍高信号,5例等、低信号;6例T2WI、FLAIR均为高信号,DWI(b=0 s/mm2)高信号,DWI(b=1000 s/mm2)等低信号.结论 Tornwaldt's囊肿有其特殊的好发部位,结合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与鼻咽部其他实性或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郑红伟  祁佩红  薛鹏  陈勇   《放射学实践》2013,28(4):443-447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骨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5例骨EG中,23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27处病灶,其中发生在颅骨11例、脊椎2例、锁骨2例、肩胛骨1例、骨盆2例、长骨9例。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死骨及钙化;11例颅骨中10例颅骨呈穿透性骨质破坏,X线可见"双边征";2例椎体骨质破坏均不伴椎间隙破坏、狭窄;其它14例中6例伴骨膜反应、4例伴边缘硬化、3例伴膨胀性改变。病灶在CT上多呈稍高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MRI上多呈稍长T1、T2信号肿块,内可见坏死,周围多伴骨髓及软组织水肿,11例MRI增强扫描中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结论:骨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以反映肉芽肿伴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的病理特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以作出准确诊断,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Metallosis is an uncommon condition in which there is infiltration of periprosthetic soft tissues and bone by metallic debris resulting from wear of joint arthroplasties.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osteolysis;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tallosis is an indication for revision arthroplasty. The radiographic, CT and MRI features of metallosis in a 63-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16 years post-arthroplasty are described in this case repo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以及与病理的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1例节细胞神经瘤大小范围在3cm×4cm×4cm~6cm×7.8cm× 8.5cm之间.肿瘤形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肿块,亦可呈不规则形,沿冠状轴生长,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1/2以上.CT平扫表现为水样至肌肉样密度,多表现低密度,其内散在点状或结节状钙化,不增强或轻度增强居多.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混杂信号,但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中,肿瘤早期不强化,并呈逐渐强化的特征,肿瘤包膜可强化.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与病理中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直径<3cm的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附5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直径 <3cm的骨原发肿瘤的临床影像所见 ,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搜集 4 0 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骨原发肿瘤 ,对其中 5 7例最大直径 <3cm(最大直径 0 .6~ 3.0cm ,平均为 1.6cm)的骨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33例 ,女 2 4例 ;年龄 3.5~ 80 .0岁 ,平均年龄2 5 0岁 ,其中 <14岁儿童 31例 ;5 7例中良性 5 5例 ,恶性 2例 ;5 7例均摄局部X线正侧位平片 ,16例同时行CT检查 ,7例同时行MR平扫。结果 骨瘤 10例 ,其中致密型 9例 ,松质型 1例 ;分别位于颅骨(6例 )、鼻窦 (3例 )、蝶骨大翼 (1例 ) ,X线、CT(6例 )均显示病灶边界清楚 ,呈骨性均一致密影 ;1例松质骨骨瘤位于左蝶骨大翼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性不均一致密影 ,其内可见圆点状更高密度影 ,T1WI病灶表现为等~高不均一信号 ,T2 WI表现为低~等不均一信号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骨样骨瘤 6例 ,病灶分别位于股骨 (1例 )、胫骨 (4例 )、髋臼 (1例 ) ,X线、CT(2例 )显示瘤巢呈类圆形 ,其中 5例瘤巢内见高密度斑点影。成骨细胞瘤 1例 ,位于坐骨体部 ,X线、CT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楚并有硬化的病灶 ,其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软骨瘤 17例 ,其中 15例内生软骨瘤病灶分别位于指骨 (8例 )、趾骨 (4例 )、跖骨 (3例 )骨干一端 ,X线示肿瘤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典型部位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髌骨6例,肩胛骨2例,腓骨小头、肋骨、头状骨各1例.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区,周围可见轻微硬化边;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其内有或无分隔,见骨嵴,偶尔见斑点及片状钙化.MRI表现为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 非典型部位的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6.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4例邻关节囊肿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行X线平片检查,30例行CT检查,14例行MR检查.结果 54例邻关节骨囊肿位于踝关节27例(含多发),膝关节16例,髋关节7例,位于肱骨近端、尺骨近端、大多角骨及第1趾骨近节近端各1例;其中多发1例(距骨和胫骨远端).病变位于踝关节及膝关节共43例44个病变,其中位于内侧关节而下29个病变(65.9%).44例为类圆形单房状溶骨病变,10例呈多房状,内有分隔,均有轻度的硬化边.15例关节面有中断,与关节腔相通,1例关节面塌陷,3例病变内见气体密度,1例见液.液平面.具体为:(1)46例47个病灶x线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囊样透亮区,边缘清晰、硬化,6个病灶相邻关节面可见裂隙,关节间隙无改变;(2)30例30个病灶CT表现为19个病灶呈圆形、3个呈半圆1形、8个呈不规则形,边缘骨质硬化,14个病灶相邻关节面可见裂隙,27个病灶密度均匀,3个病灶内可见气体;(3)14例共15个病灶MR T1WI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1例见液-液平面,8个病变近关节而骨质断裂,7例见软组织肿胀.结论 邻近关节的特殊发病部位结合典型影像表现,对邻关节囊肿能够作出正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均为第2鳃裂囊肿.根据Bailey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CT与MRI表现为颈侧部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或后外移位,颈动脉鞘内大血管向内或内后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结论 CT与MRI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其中"气-液征"是新生儿期鳃裂囊肿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