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异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和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factor-2,Smurf2)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与TGF-β1的关系的探讨。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分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在第2、4、6、8周取大鼠静脉血及肝脏标本,HE和Masson染色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SHP、Smurf2、TGF-β1 mRNA在造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第4、6周肝纤维化明显;模型组血清ALT、AST、HA升高,并于4周时达高峰;Alb逐步下降,6周时最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SHP mRNA表达逐渐增加,第4周达到高峰(0.397±0.016),随后在第6、8周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9,P<0.001,P<0.001,P<0.001);Smurf2 mRNA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表达呈进行性增高,8周达到高峰(0.408±0.054),与对照组(0.229±0.024)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TGF-β1 mRNA表达水平逐步增高,于4周时达高峰(0.656±0.036),各模型组与对照组(0.304±0.037)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提示SHP与TGF-β1 mRNA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SHP、Smurf2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呈升高趋势,分别在第4、8周达到高峰,提示二者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后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模型组和治疗组运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补肾柔肝方灌胃,剂量10 g·kg-1·d,共治疗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对肝组织进行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并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IMP-1及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DMN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TIMP-1和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强,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弱,而正常对照组表达较少.结论:TIMP-1与TGF-β1mR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IMP-1及TGF-β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用盐酸水解法检测全部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Ⅱ,Tβ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而丹酚酸B盐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丹酚酸B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病变及sno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脂高糖组(HG)。高脂、高糖饮食12周后又随机分为高脂高糖对照组(HC)、糖尿病组(DM)。采用高脂、高糖饮食12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30mg/kg)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别于糖尿病8周(DM8)、12周(DM12)和16周(DM16)处死;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皮质SnoN蛋白的水平;牛物化学方法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光镜检查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DM组大鼠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改变;HG组血清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升高,血糖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DM8组肾组织中Sno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NC组,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减少,至DM16时减至NC组的64.20%。结论:成功复制了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SnoN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中转录共轭因子Sno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手术1、3 d组各10只.手术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第一椎间孔及颈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及Sno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noN及TGF-β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3 d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缺失,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术后1、3 d海马区SnoN、TGF-β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SnoN表达增高,可能通过激活TGF-β通路参与神经元缺血性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
TGF—β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庆南  梁增文 《广西医学》2002,24(12):1945-1946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规律,初步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克,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CCl4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TGF-β1主要表达于肝脏间质组织中。CC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1)。且CCl4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强度呈明显的逐级递增的趋势(P<0.01)。结论:TGF-β1的表达水平与大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显正相关,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21d取各组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六胺银染色(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肾功能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观察肾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与Ski蛋白表达水平,观察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逆向调控信号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萎缩,管腔显著扩张,。肾间质明显增宽;血肌酐与尿素氮含量以及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显著增加:SnoN、Ski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血肌酐与尿素氮水平以及肾组织中Ⅲ型前胶原含量明显降低,Sn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Ski蛋白表达没有改变。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通过恢复Sno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GF—β1,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改善UUO大鼠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 )、大蒜素 (11、2 2 mg/ kg)组、秋水仙碱 (0 .15 g/ kg)组。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各组在造模开始时 ig给药 ,实验共进行 4 2 d。腹主动脉取血 ,制备血清 ,进行肝功能、血脂、肝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蒜素各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 (P<0 .0 5、0 .0 1)水平 ,以大蒜素 2 2 mg/ kg组作用明显 ,而秋水仙碱对肝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0 .0 5 )。大蒜素均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水平 ,提高血清白蛋白 (AL B)含量。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蒜素组肝细胞的坏死、空泡变性、出血及脂肪沉积较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明显减轻 ,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结果显示 ,大蒜素 11mg/ kg组肝细胞坏死、自溶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大蒜素 2 2 mg/ kg组肝细胞接近正常。结论 大蒜素对 DMN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α-2a干扰素对大鼠肝纤维化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α-2a干扰素(IFNα-2a)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40% 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联合20%酒精灌胃造模.造模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口服红花提取物,分离各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检测MDA和SOD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水平。观察线粒体膜势能和线粒体ATP的水平改变,并观察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变化,以研究红花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正常组大鼠肝线粒体排列整齐、形态正常,对照组的大鼠线粒体肿胀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且大小不一致,而实验组线粒体的肿胀、结构不清晰、大小不一等情况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中MDA的水平明显升高,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红花提取物处理则能明显降低线粒体MDA的水平,并提高SOD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肝纤维化大鼠的线粒体膜势能明显降低,而红花提取物处理能够提高线粒体膜势能;大鼠由于肝纤维化可加重消耗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TP,而红花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大鼠线粒体中的ATP消耗。与之一致的是,实验组大鼠线粒体中的磷氧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红花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纤维化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能维持肝细胞线粒体ATP水平、呼吸控制率及磷氧比来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4、6、8周门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Alb,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galectin-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galectin-3低表达,2周即升高,4周达高峰,6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alectin-3水平与TGF-β1、a-SMA呈正相关(r=0.882~0.963,P<0.01)。结论 Galectin-3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2、4、6、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MP-7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BMP-7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时BMP-7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1~2周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1周与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与4天比较显著升高(P<0.05)。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高峰(P<0.05)。6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4周下降(P<0.05)。8周较6周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MP-7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呈动态改变,在炎症早期表达减少,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表达增加,在肝纤维化后期表达减少,提示BMP-7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肝脏纤维化瘦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脏纤维化进程中瘦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四氯化碳造模组,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3ml/kg,每周2次,首剂加倍).分别于第4,8周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中瘦素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表达都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中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的表达在8周末与4周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时明显有瘦素的表达,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红丝线草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红丝线草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喂养,秋水仙碱组、红丝线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秋水仙碱0.1 mg/kg和高、中、低剂量红丝线草喂养各组大鼠,4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及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MP-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t=2.57,P<0.05),TIM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t=7.26,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2.77和2.68,P<0.05),TIM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2.76和3.63,P<0.05);红丝线草低剂量组MMP-1及TIMP-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和1.41,P>0.05);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肝组织中MMP-1及TIMP-1蛋白表达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2.68、0.05、0.16,P>0.05)。结论:红丝线草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MMP-1及TIMP-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9只)、秋水仙碱组(10只)、扛板归高剂量组(11只)、扛板归中剂量组(10只)、扛板归低剂量组(10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取材、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染色强度和范围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与模型组比较,扛板归高剂量组、扛板归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15.21,P<0.05)。结论扛板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瘦素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胆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药、低剂量逍遥散、高剂量逍遥散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PCIU、LN、Ⅳ—C水平。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ATJT、AST、TBIL、HA、PCⅢ、LN、Ⅳ—C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阳性对照药组、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PCⅢ、LN、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结论逍遥散对胆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瘦素受体(OB-R)在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表达,观察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瘦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变化;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肝组织OB-Rb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可见OB-R在汇管区和血管周围间质细胞的胞质和胞膜有少量表达;OB-R在模型大鼠汇管区、小叶内窦周及纤维间隔的表达明显增加。正常肝组织表达OB-Rb mRNA,不同时间点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造模4 d后,OB-Rb mRNA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OB-Rb mRNA表达逐渐增强,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rs=0.804,P=0.000)。结论在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功能性瘦素受体的表达在肝损伤早期即明显增加,并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白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其相关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方法:运用A、B(分为低剂量D和高剂量G)2种白酒和黄曲霉素B,(AFB,)对大鼠进行处理,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P53凋亡刺激蛋白1(ASPPl)、ASPP2、ASPP家族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了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不同白酒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程度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P53及iASPP表达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高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Pl、ASPP2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低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PP表达量高的酒精性肝病和肝癌中,ASPPl、ASPP2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显示P53的突变方式以碱基插入为主,其次为碱基突变及缺失;AD组和AG组突变率为42.3%,BD组和BG组突变率为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硬化并肝癌的诱发程度不一样,可能与其对P53基因突变及P53相关蛋白(ASPPl、ASPP2、iASPP)表达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