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巴马长寿老人经EBV转染永生细胞株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用EBV转化长寿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LCL)的方法。方法:用EBV份百岁以上健康老人,20份89-99岁健康老人及8份66岁以下健康人的血样共36份。采用20%FBS RPM11640培养液,配合环孢菌素A、植物血凝素(PHA),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结果:成功地获得24份永生细胞株(其中,百岁老人6份,89-99岁老人12份,66岁以下6份)。结论:采血后24-48h之间接种,转化成功率高。转染后2-3周,大部分标本出现细胞分裂、变形,标志着转化成功。超过5周仍无细胞分裂者即发生细胞凋亡。PHA有缓解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不能使细胞分裂。污染是引起转染细胞株凋亡的主要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培养细胞的适当密度、适时换液、打散较大的细胞克隆团是培养LCL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能连续分裂永久生存的类淋巴母细胞(lymphoblastoid),利用这一特点建立各种疾病人群永生细胞株(immortalized cell lines),可永远传代,并且保存了每个个体的完整基因组,其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不发生变化,可作为建立生物标本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使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转化成功率77.4%。建立了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和完整的细胞株档案。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永久保存细胞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莛  贺翔鸽  曾长青  张清润 《西部医学》2007,19(6):1037-1039
目的建立并保存我国重庆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大家系患者及其亲属永生淋巴细胞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家系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加入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法,建立该家系永生细胞株。结果建株成功率达到92.3%,对已建立的永生细胞株经复苏和冻存的成功率为100.0%。结论成功建立并保存了这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家系遗传资源,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开展POAG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永久地保存现有的回族遗传资源。方法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同时加入环孢霉素A的方法建立永生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10株宁夏回族永生B淋巴细胞株。结论该永生细胞地建立为回族遗传资源的永久保存以及今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开展回族遗传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定量测定血压昼夜波动状况,比诊所血压更好地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判断预后,其中尤以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最有意义。本研究将ABPM应用于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旨在了解其血压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老人加速度脉搏波(APG)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新疆和田地区120例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个体(≥90岁)为研究对象(长寿组),以53例70岁前自然死亡的同地区、同民族个体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查体,并行动态血压、加速度脉搏波、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 年龄、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a、c/a、d/a及△年龄(血管推定年龄-实际年龄)在长寿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组血管弹性及静脉血液循环优于对照组、24 h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e/a在长寿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可影响△年龄.结论 长寿组动脉硬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但动脉硬化的进程较为缓慢,保持相对良好的血管弹性可能是长寿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Human Genome Diversity Project,HGDP)已成为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世界各地采集不同人群的标本并建立永生细胞系,是HGDP的重要内容^[1-3]。黎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集居海南岛。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根据方言、文化特征及人种学上的差异,又分为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建立2型糖尿病家系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方法应用EB病毒(EBV)转化技术,将2型糖尿病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10名成员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4名为患者。 结论2 型糖尿病家系永生细胞株成功建立,该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和田长寿地区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关系。方法 长寿组(n=37),高龄组(n=40),老年组(n=41)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并比较各年龄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长寿组Ⅱ型基因频率及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老年组,长寿组D型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在体外建立HBV感染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并鉴定其HLA-A基因亚型.方法 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永生化,用环胞菌素A(Cys A)抑制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用PCR-SSP法检测血样本的HLA-A基因亚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HBV感染者的永生细胞株16株,其中急性乙肝4例,慢性乙肝10例,携带者2例.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细胞株的HLA-A基因亚型包括1101、0201、0101、2403等.结论 转化后的LCL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既可能作为人源单抗的来源,也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永生化细胞HLA-A基因亚型的鉴定有可能使其成为异体相应亚型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以揭示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进一步建立外周血T细胞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分别感染Graves病、糖尿病、正常人三个群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三种功能状态下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结论:从B淋巴细胞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所需不同时间反映了不同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EB病毒转化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浙江地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方法 利用B95-8细胞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用环孢菌素A法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 成功建立15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转化后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EB病毒加环孢菌素A能成功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为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细胞遗传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宁夏地区多种遗传病性眼病的永生淋巴细胞系,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研究材料。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方法,建立永生淋巴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先天性高度近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等遗传病,8个家系的28个永生淋巴细胞株。结论遗传性眼病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它们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可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建立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B-LCLs)的优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EB病毒感染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D40激发型抗体(5C11)、CpGDNA免疫调节基因序列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LCLs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CLs膜表面分子CD19的表达水平。结果PBMC经EBV感染3周后转化成永生化B-LCLs。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CD40激发型抗体(5C11)及CpG免疫调节基因序列联合EBV感染人PBMC,明显地提高了转化效率,转化后的LCLs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CD40信号激发和CpG免疫调节基因序列联合运用能有效地促进EBV对人B淋巴细胞的转化及体外建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简单可行的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两种简便可行的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方法,即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与环孢霉素A法相比较,这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血样少,无需环孢霉素A等优点。这些特点尤其是在进行大量样本转化时显得更为突出。用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共进行79例转化试验,转化成功率分别为46%与85%。对于影响这两种EB病毒转化结果的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基因组保存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EBV转化,同时加入环孢霉素A方法,对世居东北地区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建立了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库,共建系91个,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是探讨各民族的起源,演进,研究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永生细胞库保存少数民族个体基因组,可为今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长期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