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取异物的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影像学资料.31例患儿X线诊断物不明确.螺旋CT扫描须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40 mA,时间1 s,螺距0.75,层厚3 mm,重建间隔1.5 mm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及MRR图像显示异物呈结节状附着或嵌顿于气道内导致局段气道连续性中断27例,异物阻塞肺叶或肺段形成不张4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对照,其对中心气道异物诊断准确性为100%,3级以上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96.77%.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可作为支气管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CT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45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位移1例,假阴性5例。结论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6层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16层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CT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镜(CTVE)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临床支气管镜证实。结果 本组32例中,16层CT直接显示气管异物12例,右支气管异物11例,左支气管异物6例,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间接提示右支气管异物1例。结论 16层CT扫描结合MPR、CTVE不仅能显示异物所在的解剖位置,而且能直接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等,对临床医师取出异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64层MSCT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多角度、多平面显示,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呛咳、顽固性咳嗽及喘息等。结果本组患儿中,MSCT共发现气管、支气管异物49例,男患儿47例,女患儿2例。气管内异物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3例,左侧10例,所有异物均经气管镜取出证实。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男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女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T除直观显示异物所在位置及形态外,还清晰显示异物崁顿所致肺部炎症及肺气肿等继发征象。结论 MSCT对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异物的诊断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g MW  Zhao HL  Xu J  Ge YL  Shi MG  Peng Y  Zhang JS  H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62-1466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低管电流扫描方案.方法 研究分两步.初步研究筛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送检的可疑主动脉病变或动脉瘤术后随访病例(夹层动脉瘤除外)共58例患者扫描70例次.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粥样硬化和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病例.随机选取10例为常规剂量175 mAs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25、50、75 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2步筛选西京医院临床送检60例可疑各型夹层动脉瘤,按体重同样分为3组:<65 kg,65~75 kg,>75 kg,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50、75、100 mAs,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 初步研究采用25、50、75 mAs的CTDI仅为常规剂量175 mAs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5 mAs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0%,50、75 mAs低剂量组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为85.0%,未达到100%.第2步研究采用50、75、100 mAs的CTDI分别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满足诊断的最低管电流根据不同体重可采用50~100 mAs.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100 mAs的低管电流则可满足任意体重及任意主动脉病变的成像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8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8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CPR、MinP、SSD、CTVE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支气管异物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异物患者的MSCT扫描及重组图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支气管异物胸片有"三阻征"的间接征象: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MSCT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Song W  Jin ZY  Wang Y  Xu Y  Yan HZ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49-52,i00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胸部平片发现肺门或肺内异常患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低剂量CT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发现气管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中心气道、段支气管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为别91.3%、98.1%,97.6%、86.7%和97.9%、97.6%,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气道的诊断结果不存在偏差(P=0.257),但对段支气管的诊断结果存在偏差(P=0.035)。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中心气道及段支气管正常、狭窄、闭塞有显著一致性(P〈0.001),显示中心气道的一致性好(Kappa=0.846),显示段支气管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4)。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气管支气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可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的狭窄和闭塞,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低剂量CT表现,旨在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AC病例31例,分析其低剂量CT上的表现。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密度等特征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同时记录单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磨玻璃密度(GGO)结节,96.7%边界清晰,分叶征、毛刺征及空泡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3.5%、57%及54.8%,均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低剂量CT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29±0.16)m Sv,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BAC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低剂量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BA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疑似食管异物患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质量并判断有无异物,并了解异物存在部位、异物刺入食管壁的程度及有无穿孔等。结果76例患者CT图像质量均可达到诊断要求。76例患者CT检出异物57例,47例经内窥镜取出异物证实;2例经手术取异物证实;8例经CT检查发现食管异物,但内窥镜取异物时未发现,经再次低剂量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原诊断食管异物区域及其F段食管内均未发现异物,则诊断为食管异物已脱落。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有效减少患者受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要;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异物的检出及内窥镜取异物或手术前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喜明  陈若伟  董琼雄 《医学综述》2012,18(16):2682-2684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细菌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支气管结核好发于上叶支气管,病变范围较广泛,可多支受累;支气管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少数可完全闭塞,可引起肺不张;部分支气管壁可见钙化;多数病例肺内可见支气管播散灶。结论多层螺旋CT可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0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计算机容积重组(computed volume reconstruction,CV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进行重组,观察肝癌肿块本身及淋巴结、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临床检查和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PR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大小、密度以及周围组织如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系统的侵犯情况等,也能清楚显示相邻器官如膈、胃、胆囊及胰腺等情况;MIP能较好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CVR能较好显示淋巴结情况;VR能够直观地了解病灶的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血管、淋巴结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具有更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儿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儿童呼吸道异物进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作为研究组;以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X线胸片或胸透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与金标准符合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有无继发感染,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及联合MPR、MinIP、V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螺1,层厚125 mm,并行MPR、MinIP、VR和CTVB重建.结果:23例中,20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5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漏诊.常规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98%和95%,结合MPR和CTVB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达98%、100%、98%,经卡方检验,MPR、MinP及CTVB与轴位结合在诊断支气管异物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VR在显示异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结合CTVB、MPR、MinIP、CTVB等后处理技术后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他不仅可准确、全面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凌佳龙  罗江平  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98-239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的78例气道异物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合后处理图像分析。结果:78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74例直接显示异物,占94.8%。其中气管异物2例,右主支气管68例,左主支气管4例,4例显示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气道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并发征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气道异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于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经我院64层螺旋CT检查的鼻外伤病人53例,每个病人均经下列过程诊断:先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判读鼻骨横轴位片及重建冠状位片,作出初步印象诊断并记录,再到到工作站上实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作出最终诊断。结果 53例鼻外伤病人中初步印象诊断:25例多发骨折,最终有一例不符;初步印象13例鼻骨单发骨折中,最终诊断仅5例符合,其它均不符(分别是:多发骨折5例,二例正常鼻骨孔误诊为骨折,一例鼻骨先天缺损变异误诊为骨折);初步印象7例未见明确异常者,最终诊断鼻骨单发骨折一例,鼻骨下缘先天缺损变异二例,未见异常4例;初步印象诊断未见异常8例,最终诊断7例符合,1例为多发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中的MPR与VR相结合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凌佳龙  罗江平  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82-238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的78例气道异物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合处理图像分析。结果:78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74例直接显示异物,占94. 8%。其中气管异物2例,右主支气管68例,左主支气管4例,4例显示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气道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并发征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气道异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A( 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8例儿童烟雾病病例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 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技术成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和诊断. 结果 8例均可明确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闭塞,并可见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6例呈典型烟雾状改变,其中5例表现为脑梗塞,2例表现为脑软化灶,1例脑实质平扫未见异常. 结论 16层螺旋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童烟雾病,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防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