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分析SMA病变、肠壁及其他腹部影像学特点。结果急性肠系膜缺血1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MSCTA直接征象为SMA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慢性缺血1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的慢性腹痛,MSCTA表现为SMA多发或局限性钙化斑块。常见的CT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厚度、肠壁强化减弱、肠腔扩张。肠壁积气、肝静脉及门静脉积气为晚期征象。结论MSCTA能显示SMA病变类型、肠道及其他腹部异常表现,为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虚拟平扫、后处理血管重建;24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5例行肠部分切除手术。结果:应用DE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肠系膜上动脉痉挛1例。本组29例均获得外科手术或DSA介入诊疗证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可有强化相对减弱;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管壁肿厚、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肠壁气肿只见于全层坏死,而其它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DECT能准确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并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徐航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26+28-2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于发病后72h内行64排螺旋CT检查,扫描完成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曲面重建技术进行成像处理和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楚、逼真的显示患者肠系膜血管及分支,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4例。结论:64排螺旋CT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肠病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MD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冉慕光  管祥林 《当代医学》2009,15(32):91-93
目的探讨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肠缺血患者的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表现,所有病例经手术、临床病理或DSA造影证实。结果CT表现:肠系膜水肿18例,肠系膜积气2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7例,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5例,肠系膜主干血管增粗2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充血21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缺血7例,肠系膜静脉积气2例。另可见其他表现:肠壁增厚25例,肠管扩张26例.肠腔大量积液23例.肠壁异常强化25例,肠管形态异常10例.肠壁积气3例,腹水和气腹12例。结论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改变是诊断肠缺血的重要依据,CT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提示肠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及血管重建,2例行MSCT灌注扫描;21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3例行肠切除手术。结果应用MS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5例、腹腔干狭窄1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肠缺血CT间接征象有一定差异: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多见;肠壁积气仅见于全层坏死,而其他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MSCT能准确诊断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黄海旺  陈延林 《广西医学》2008,30(12):1914-1915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v occlusionAMVO)属少见病(0.6%)[1],但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导致以广泛肠坏死为主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故病死率高(60%~90%)[2].常见类型为: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mesentericavterial embolism,MAE),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vterial thrombosis,MAT)以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ns thrombosis,MVT).199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收治AMVO患者17例,现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21例,采用SIMENSHi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CT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1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9例,1例同时有肠系膜动脉及静脉栓塞。CT增强扫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管腔内见充盈缺损。8例合并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水肿,增强后呈“面包圈征”:4例呈“脂肪混浊征”;6例呈“漩涡征”;3例合并气腹;8例合并腹腔和/或盆腔积液;3倒合并有肝硬化;3例肝脏灌注异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肠系膜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肠缺血患者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腹CT扫描,其中4例增强扫描。以横断面原始CT图像加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评价。结果6例患者中3例急性肠缺血,临床表现急性腹痛,3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CT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管腔内充盈缺损,轻度、中度狭窄,狭窄度介于50%左右。慢性肠缺血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慢性腹痛,肠系膜上动脉长段或局限性钙化狭窄。6例中2例发生轻症肠梗阻,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增厚模糊。6例患者临床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结论螺旋CT可以明确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CTA)表现,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10例,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13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栓塞2例。结果 25例直接征象均为管腔内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肠腔扩张积液8例,肠壁增厚11例,薄壁样肠壁改变8例,"缆绳征"6例,肠系膜积液3例,腹腔积液5例和肠壁密度改变9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术是诊断AMI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AMVO)是引起外科急腹症的少见疾病,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MA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及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四类。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非常棘手。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11月至2005年11月资料完整的AMVO 32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特征及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老年患者,选取同时行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36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3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扭曲5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3例。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经统计学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χ2=11.61,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对血管源性的病变范围及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良芝  陈明 《吉林医学》2011,(31):6548-6549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腹部CT的45例AMVO患者,结合临床特征和CT表现,判断急诊腹部CT对AMVO的诊断作用。结果:45例AMVO患者中,38例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确诊,确诊率为84.4%,3例患者通过剖腹探查确诊,4例患者行肠系膜血管造影确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4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9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1例。AMVO的CT直接征像为血管内充盈缺损(38例),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1例)、肠壁增厚(26例)、薄纸样肠壁(4例)、缆绳征(5例)、肠系膜积液(13例)及腹腔积液(18例)。结论: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Mesenteric vascular lesions may result in a-cute abdomen due to ischemia of intestine and hem-orrhage in abdominal cavity.As the increased age-ing of population and progress in diagnosis of vas-cular diseases,the incidence of these disease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ir mortality ratesare quitehigh[1~ 3 ] . Now,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mdeeply,we analyzed8cases with mesenteric vascu-lar lesions in our hospital.1  Clinical dataSince 1 980 's,8cases were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合并手术治疗22例,该组病例总死亡率为28.6%(10/35),造成血运障碍的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死亡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6例,死亡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0例,死亡4例.CT、MRI以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72.2%(13/18)、77.8%(7/9)和90.9%(10/11).结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延误治疗则死亡率较高.CT和MRI检查对确诊有辅助意义,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的较特异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病变(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ISMAL)的256层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ISMA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平扫横轴位、增强扫描横轴位、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进行分析观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ISMAL患者平均年龄为(50.1±2.7)岁,男性9例占75%,女性3例占25%,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共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MAD)共4例,均为男性;管腔局部增宽、腔内充盈缺损是SMAE典型征象;腔内条形低密度影并双腔的显示是SMAD的典型表现。结论256层CT平扫及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确定其病变性质,了解其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与MRI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飞鹤  杨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9-100,142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均经DSA诊断确诊,分析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9例(97.5%),主要的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69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5例(87.5%),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58处;DSA检查确诊4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72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核磁检查,可作为DSA检查之前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观察证实的84例肠系膜非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72例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其余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应用GE LightSpeed Pro16CT机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1.25mm层厚和1mm重建间隔在ADW4.2工作站获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评价不同病变时肠系膜及其血管及邻近脏器的改变。结果84例中:肠系膜水肿30例,其中肝硬化所致10例,肾衰所致4例,门脉、肠系膜上静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扭转4例,肠系膜上静脉、门脉广泛积气2例,肠脂垂炎2例;炎性渗出34例,其中胆囊炎、阑尾炎、附件炎各6例。胰腺炎、升结肠憩室炎2例,肠系膜脓肿4例,肠穿孔5例,淋巴结炎3例:肠系膜血管挫伤10例,其中4例合并肠破裂;其他病变10例,包括脂肪沉积2例,肠系膜脂膜炎8例。肠系膜非肿瘤性病变的主要MSCT表现:肠系膜密度增高82例,其中弥漫性发布39例,节段性分布43例,表现为肠系膜雾状线条状增高即云雾状肠系膜。肠间隙内积液37例,9例同时伴积气。环绕肠系膜根部的脂肪肿块样改变8例,肠系膜增厚呈缆绳样改变2例,肠系膜旋转4例,肠系膜血管内对比荆缺损8例、积气2例,肠系膜上动脉增粗4例。3例淋巴结炎表现为回盲部多发小结节,边缘模糊。结论常见的肠系膜非肿瘤性病变病种多、表现相近,大部分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必须结合病史,方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