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并预测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道分析法对2009-2011年抗抑郁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对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提高,新型抗抑郁药成为临床首选药物.结论新型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用药,发展前景广阔,临床上应根据抗抑郁药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经济学来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某院首次住院抑郁症患者药物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抑郁症患者应用抗抑郁药及合并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的30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应用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第一代抗抑郁药物。联合丁螺环酮占18%,SSRI类药物合并阿米替林占49.3%,苯二氮Zhuo类药物应用较普遍占61.7%。结论: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我院对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减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翟倩  张国富  丰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55-2961
妊娠期用药的研究受医学伦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仍是临床药理学和药物研究发展最缓慢和最受忽视的领域之一。由于妊娠期独特的母体生理学变化和胎儿发育的易损性,使得妊娠期妇女的合理用药问题被广泛关注。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因此抑郁症妇女妊娠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就妊娠期抗抑郁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 详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抽取门诊开具的抗抑郁症用药处方2 160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处方可分为6大类,合计14个药种,其中SSRI(选择性5-TH再摄取抑制剂)使用率最高,达38.7%;各种抗抑郁药物的剂量都控制在该药物说明书的推荐范围内;88.2%采用单一抗抑郁药,11.8%两药联合,无多药(三种及以上)联用现象。结论: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抑郁症已普遍采用新型抗抑郁药-SSRI,用药原则为尽量单一用药,需要二药联用时,谨慎选择,重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9~2011年南京地区抗抑郁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医学综述》2013,19(18):3455-3456,F0003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地区2009 ~2011年抗抑郁药物临床用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继续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2.56%.帕罗西汀近年来继续名列榜首,占平均用药金额的27.73%;DDDs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其他类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结论 以帕罗西汀、氟西丁为代表的SSRI类抑郁药仍是近年来南京地区医院的一线药物,用药量正随着临床上对抑郁症的逐渐重视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沈宁平 《西部医学》2009,21(8):1388-1389,1392
目的评价抗抑郁症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随机抽取1603张住院处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处方出现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抗抑郁药物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荆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不同的抗抑郁药物间联合用药处方出现频率低于10%。结论我院抗抑郁药处方以单用药物为主,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都药应用普遍。  相似文献   

7.
抗抑郁药除了具有抗抑郁及抗焦虑的临床治疗作用外,同样具有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中枢性不良反应和外周性不良反应。其中抗抑郁药物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属于外周性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已成为共识。因此,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考虑到性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服药后性功能的变化,以制订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药物治疗抑郁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预防其复发,而且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对胃肠道和肝脏也有一定损害,从而导致难以坚持服药的问题;而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且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对抑郁症的治疗应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在各科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概率都是存在的,因此在很多疾病的建议治疗方案中都建议通过抗抑郁药物的辅助治疗来对提升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不得不说,当前阶段在理论研究角度,我国的学术界一般热衷于探讨抗抑郁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而对抗抑郁类药物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则没有多少涉及.笔者观察本院门诊病人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后,对常见抗抑郁药物所具有的用药特点以及该药在以后的应用趋势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医药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临床上,尽管第一代的经典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疗效肯定,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可引起抗胆碱能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故常使患者难以耐受。据统计,大约有30%的重型抑郁症患者和50%的非典型抑郁症患者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无效。而另外一种第一代的经典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由于缺乏选择性以及对酶的不可逆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病人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原因。方法 作者对45例精神科住院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与45例综合医院精神科脑血管病患者及90例未发生卒中的同期精神科住院病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精神科脑卒中多发生于情感疾病、神经症、器质性疾病,但精神分裂症较少。与神经科脑血管病比较,病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低(P〈0.05或0.01)。 未卒中发作停顿守病人比较,服用抗抑郁药、抗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抗抑郁药物干预抑郁症状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选择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82例,其中45例作为研究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6个月;另有37例病人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SDS评分;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生化指标;及治疗前后病人治疗(糖尿病)依从性变化。结果经6个月治疗研究组病人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FPG、FIN、GHbA1C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空腹血浆皮质醇(FC)水平无变化,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就诊次数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服药物及不按时按量进餐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无变化。结论抗抑郁药物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并通过增加病人活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贯叶连翘抗抑郁疗效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在欧洲民间用于治疗创伤,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试验表明该植物制剂的抗抑郁疗效优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分子药理学与神经药理学的发展推动了贯叶连翘抗抑郁分子机制的研究,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则为贯叶连翘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贯叶连翘抗抑郁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托吡酯抗痫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托吡酯(妥泰)与传统抗痫药的抗痫作用。方法 比较观察三种剂量的托吡酯与1-2种传统抗痫药对最大电休克发作试验,戊四唑发作阈值试验,印防已毒素发作试验,士的宁发作试验的作用。结果:大中剂量的长吡酯对最大电休克发作试验、戊四唑发作阈值试验、印防已毒素发作试验有效,但效果不如传统药物。结论:托吡酯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抗痫新药,但作为单独用药或首选用药还需临床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药物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选择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组),B组(多虑平组)及C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经8周治疗后测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组(黛力新组)及B组(多虑平组)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三组FPG、2hPG、HbAlc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A组和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B组少(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并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7种中成药糖浆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验证的结果,为规范糖浆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7种中成药糖浆剂人为污染细菌和霉菌后再进行回收率测定,从而确定其抑菌活性。结果27个品种中成药的糖浆剂中25个品种的细菌及霉菌的回收率高于70%,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验证试验要求,另有2个品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菌现象,回收率均低于70%,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验证试验要求。结论根据人工染菌的回收率,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抗癌药合用维拉帕米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华  许才绂  黄裕新 《医学争鸣》2001,22(9):838-842
目的 观察无毒剂量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VPM)与小剂量化疗药阿霉素 (ADM)、 5 -氟尿嘧啶 (5 - FU)、顺铂(CDDP) ,合并用药前后对胃癌细胞影响实验研究 .方法 用MTT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 SGC- 790 1,在 VPM与 ADM,5 - FU和 CDDP合并用药前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VPM与 ADM,5 - FU和 CDDP合用与单独应用化疗药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 ,ADM10 μg· L- 1细胞存活率 88% ,CDDP 10 0μg· L- 1 77% ,5 - FU 10 0μg· L- 15 6 % ,合并用药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至 49% ,47%和 2 9% .其增效倍数为单独用药的 2 .5 1~ 6 .31倍 (P<0 .0 0 1) ,细胞生长停止在 S期 ,S期数分数为 0 .48,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及DNA合成 ,细胞超微结构显示 :细胞核固缩、空泡形成、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结论 本研究表明无毒剂量VPM与小剂量化疗药合用 ,可获得化疗药单独用药相同疗效 ,VPM增加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增加敏感性 ,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媛媛  赵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68-4070
随着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快速增长。肿瘤正成为世界头号"杀手疾病",而抗肿瘤药物成为了国内外医药企业关注和角逐的热点。为了有效控制抗肿瘤药的定价及利润空间,从而有效控制肿瘤治疗费用,抗肿瘤药物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笔者统计分析了近几年来发表的抗肿瘤药物经济学文献,针对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旨在为日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治疗,给予帕罗西汀20mg,早晨顿服1次;而对照组只给常规药物治疗。12周后,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较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0.58±0.08与0.51±0.08,P〈0.01)。结论对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抗抑郁治疗能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安全性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在治疗前、中、后1、2、4、8周分别评定疗效.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5%,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2.5%,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迅速.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即可.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