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调查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溶脲脲原体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52例溶脲脲原体感染者和34例普通体检人群分泌物中TTV—DNA。结果:在52例溶脲脲原体感染者中检出19例TTV-DNA阳性,检出率为36.5%,而普通体检人群TTV-DNA阳性率为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 P〈0.01)。结论:溶脲脲原体感染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TT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引起人类水痘、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前几年我们曾建立了VZV蚀斑减少中和试验,VZV抗体ELISA及IFA等检测方法。本文使用PCR检测VZV—DNA,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为全球肝炎病高发区 ,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医院感染也逐渐增多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对本院 30 1名内科患者及部分外科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监测 ,了解部分专科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概况。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观察组 ,内科患者 (包括消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血液科 )及外科患者共 30 1人 ,其中男 1 6 7人 ,女 1 34人。对照组为血站无偿献血体检者 ,男 1 5 2人 ,女 2 2 0人 ,共 372人。1 .2 试剂及仪器 检测HBV和HCV的试剂由厦门新创公司生产 ,设备是荷兰生产的MK型酶标仪及洗板机。…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非甲至非庚型病毒性肝炎经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1〕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首次从1例原因不明的输出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病毒基因,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1,2〕。目前研究表明,TTV是一单股DNA病毒,基因序列长约37kb,含有ORF1和ORF22个开放读码框,主要经输血传播。为弄清沈阳地区TTV的感染状况,对52例非甲至非庚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检测。1 对象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选自199…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标记输血传播病毒(TTV)地高辛霉探针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探针,并与巢式PCR法比较。结果 该探针具有TTV特异性,其灵敏度为10pg DNA。应用该法检测108份非甲 ̄庚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应用该法检测108份非甲 ̄庚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TTV DNA阳性率为18.5%(20/108);检测22份病人的粪便标本,TTV DNA阳性率为27.3%(6/22)。该法与nPCR法的总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TTV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附16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性病高危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我们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诱的,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6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90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清中TTVDNA。发现本组性病高然人群中有34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20.5%,而普通体检人群的阳性率为4.4%(P〈0.005)。显示性病高危人群亦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获得TT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临床不同人群血液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DN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检出意义。129份献血员血液标本CMV-DNA阳性率为79.8%;78份临床血沉标本CMV-DNA检出阳性率为83.3%;12例烧伤患者轻输血治疗后CMV-DNA阳性率达100%。本文还同时对HCMV-IgG与HCMV-DNA存在的关系,血沉值与HCMV-DNA检出的关系以及烧伤患者CMV-DNA携带状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酶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血清T3、T4、FT3、FT4、TSH以及ALT、AST、TBIL、ALB、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并将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轻度肝病患者T3、FT4和中度肝病患者T3、T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肝病患者血清T3、FT3水平较轻度和中度患者降低(P〈0.05);黄疸性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3,T4,FT3和TSH水平明显低于非黄疸性慢性肝炎患者(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3、T4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5);另外,肝病患者中好转组T3,T4,FT3,TSH的水平均高于非好转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明显相关,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对肝功能受损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舟山市1992~200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舟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结果 病毒性肝炎由1992年的410.49/10万降至2001年143.98/10万;其中甲型肝炎由1992年的77.84/10万下降至2001年的5.48/10万;乙型肝炎由1992年的176.9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98.70/10万,但构成比逐年上升,由1992年的42.65%上升至2001年的68.55%。1月及3~8月为病毒性肝炎的多发季节。结论 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病例是病毒肝炎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现状.方法 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自制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问卷调查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54.7%,SDS评分为39.08±11.16.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4,P<0.000;~2=22.59,P<0.000;χ~2=23.304,P<0.000);病毒性肝炎分度、感染时间、确诊时间、肝炎复发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6,P=0.001;χ~2=32.737,P<0.000;χ~2=9.401,P=0.009;χ~2=10.734,P=0.005;χ~2=30.353,P<0.000);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周围态度满意程度不同抑郁症状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5,P<0.01;χ~2=9.456,P<0.01).SDS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分值、主观支持维度分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62,P=0.000;r=-0.228,P=0.001;r=-0.270,P=0.000).SDS总分与艾森克人格评分内外向维度分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30,P=0.000),与情绪稳定性分值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09,P=0.000).结论 (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54.7%.(2)是否出现抑郁症状可因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肝炎分度、感染时间、诊断时间、复发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收入、支付方式、及对治疗信心和对周围态度的满意程度的不同而不同.(3)患者获得的支持度越低,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个性越倾向内向,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情绪越不稳定,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淮安市2010-201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是否与血清学诊断相符合,掌握诊断报告质量.方法 按县区随机在该辖区内的一级、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采集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清,在实验室检测核对后比较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病毒性肝炎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1.92%,其中乙型肝炎(乙肝)的符合率最高,为91.83%;甲型肝炎(甲肝)的符合率最低,为13.19%;甲肝的诊断符合率在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中存在差别(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肝炎合并感染病例的完整报告率为20.37%;以抗-Hbc IgM为参考指标,乙肝急慢性的判断与临床医生报告的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P<0.05).结论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诊断符合率较低,应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标准、报告方面的培训,强化临床医生的责任心,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控制病毒性肝炎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报告的297例中,男性201例,占67.68%;女性96例,占32.32%;男女两性之比为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2,P<0.01).55~60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120.55/10万;肝炎型别构成比以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为主,占84.85%;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高,占47.47%.结论 15岁以下组发病率下降说明甲、乙肝疫苗免疫防治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青壮年农民乙肝预防接种及宣传工作;乙肝成人免疫和加强免疫是控制乙肝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1959—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安徽省1959—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70年代以来全省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971年达有史以来最高水平为396.3/10万。90年代后发病率均处全国前列。1990—1996年病例总数分型统计,甲肝占51.5%,乙肝占29.7%,其它型肝炎占18.8%;甲肝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乙肝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作者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武汉市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报告病例,探讨丙肝疫情控制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6家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诊断并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72例新发丙肝报告病例,男女比例为2.18∶1,平均年龄为(53.41±13.50)岁。病人因医疗服务前筛查、转氨酶升高和急性丙肝症状进行HCV感染检测的比例分别为67.65%、63.60%和13.24%,病人主动要求检测或因体检进行HCV感染检测的比例为23.16%。病例中,78.68%无高危行为,11.03%曾接受过血液或血制品,8.46%曾进行过不安全注射、共用针具吸毒或街边店美容纹身等操作。丙肝病例诊断类型的正确率为94.12%。病例中,29.0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2。确诊病例中本次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25.81%,其中90.00%为小分子药物抗病毒治疗。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丙肝防制工作,促进丙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控制丙肝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其每年造成的相关死亡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为控制全球病毒性肝炎的流行,WHO提出了《2016-2021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GHSS),并成立了艾滋病病毒、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策略技术咨询委员会(STAC)。本文总结了GHSS目标和2020年STA... 相似文献
18.
广西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广西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资料,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4392例,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二位,发病率为89.66/1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其中死亡70例,死亡率为0.14/10万。发病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高峰,但11、12月份发病呈明显减少。柳州、防城港、来宾、百色和北海5市发病率位居前5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5—40岁组,儿童及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民发病明显高于其它职业。结论病毒性肝炎仍然严重威胁着广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农村地区的疫情监测和疫苗的免疫接种、监督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濮阳市农村和城镇居民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型病毒肝炎(丙肝)感染状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取分级整群方法抽取1个县2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取1个村(社区),根据年龄、性别和城乡调查比例以户为单位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个人资料,同时采集被调查者血液5ml分别检测乙肝和丙肝标志物,调查对象的个案调查表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录入到EpiData3.1数据库,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判定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收集合格问卷与标本1029例,其中男性509例,女性520例。调查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55%,HBeAg为0.19%,抗一HBs为50.73%,抗一HBe为0.87%,抗一HBc为29.25%,抗一I-ICV阳性率为0.29%。以抗一HBc阳性作为既往乙肝感染标志物,抗一HCV为丙肝感染标志物,抗-HBc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5),50岁以上组最高达到51.56%,0~9岁组最低为16.61%;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P〈0.05),服务行业和农民均高于其他职业(P〈0.01)。男性理发店刮胡须、手术诊疗、牙科诊疗、内窥镜检查、输血是乙肝感染主要危险因素(P〈0.05),丙肝感染危险因素是输血或有偿献血。结论调查对象中乙肝与丙肝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避免乙肝和丙肝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医疗机构、美容美发等行业消毒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