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分段心理干预及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按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根据临床评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对产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24例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个体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92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5例,发生率为16.3%,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13例,发生产后抑郁7例,发生率为53.85%。干预组184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2例,发生率为6.52%,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24例,发生产后抑郁5例,发生率为20.83%。结论:通过分段临床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个体针对性重点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分析产后抑郁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产后抑郁自拟量表,对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抑郁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4 431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1.6%。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的1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提示初产妇、婆媳关系欠佳、夫妻关系欠佳、产妇性格内向、纯母乳喂养、孕期未接受宣教、孕期焦虑、孕期抑郁、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9个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负面影响。结论 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较低,家庭成员应对产妇予以更多的关注,同时医院应当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辅导,并积极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00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产后抑郁对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出生的正常健康婴幼儿400例,母亲有产后抑郁的200例,没有产后抑郁的200例,进行婴幼儿的一般情况调查,并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验方法,对婴幼儿发育商进行评价。结果:研究显示,母亲产后抑郁是婴幼儿发育商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母亲有产后抑郁组的婴幼儿单项发育商低于母亲没有产后抑郁组的婴幼儿,五项单项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前者的总发育商低于后者10.94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产后抑郁对婴幼儿心理行为的发育有较大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早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智能开发,从而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427例产后4~6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7.3%(81/427);产后缺乏社会支持、孕期抑郁情绪、过低或过高的家庭收入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孕妇产前心理指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100例孕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指导,采用EPDS对两组产妇产前、产后3d、产后2周、产后4周以及产后6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比两组产妇的阳性率。结果产前两组产妇均无抑郁阳性者,产后各时期统计显示,观察组抑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指导能够帮助产妇了解分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现况,分析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0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回收有效问卷849份,回收率为94. 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4. 26%(206名),轻中度及重度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6. 73%和7. 54%。将单因素分析筛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文化程度、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关系、有关心理健康的宣教、孕期焦虑抑郁、产科并发症、产时心理状态、喂养情况、产后照顾人数、产后天数)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婆媳关系、孕期抑郁焦虑情绪、产时心理状态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比较明显。医院应重视孕产妇围生期心理保健工作,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浅析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 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00例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30例产妇的产后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妇影响程度较大,在防止产妇产前心理焦虑抑郁和减少产后出血方面有良好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取2008~2009年在该院分娩的无产前抑郁症的120例初产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编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产妇产后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8.33%,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产后睡眠情况等的不同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临床上,我们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在心理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测定产后抑郁患者(36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前后的防御方式数据,并与正常产妇(40人)进行对照研究.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产后抑郁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产后抑郁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下降(P<0.05).结论产后抑郁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母亲产后早期的抑郁对2~3岁小儿心理发育的影响,于产前及产后不同时期用Edinburg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产后抑郁的评定。于产后2~3年用“2~3岁儿童行为检查表”、“0~3岁婴幼儿智力发育检测量表”对33例母产后早期抑郁组及65例对照组的小儿进行评价和测查,比较两组小儿行为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病例组小儿抑郁及躯体诉述二行为因子的评分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智力发育指数(MDI)、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在心理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测定产后抑郁患者(36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前后的防御方式数据,并与正常产妇(40人)进行对照研究。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产后抑郁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产后抑郁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分值下降(P<0.05)。结论:产后抑郁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及母婴联结,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产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产后抑郁的相关心理因素,认为产妇的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高龄产妇、负性生活事件、经济水平、婚姻状况等是产后抑郁的高危风险因素。目前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以便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及掌握心理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压力、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高龄初产妇,于产后4周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妊娠压力问卷、心理一致感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得分(19.59±8.47),心理一致感得分(57.62±9.17),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54%。年龄越大,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高,心理一致感越低(t=3.841~4.445,P0.01);学历、家庭年收入越高,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低,心理一致感越高(F=3.244~88.261,P0.05);专业技术职业、采用医保付费、参加产前教育和家庭关系融洽的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和产后抑郁低于其他相同分类者,心理一致感也高于其他相同分类者(P0.05)。产后正常产妇的妊娠压力低于产后抑郁产妇(t=3.879~7.754,P0.01),心理一致感高于产后抑郁产妇(t=2.262~5.681,P0.05)。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评分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性(r=0.502~0.847,P0.05),心理一致感量评分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性(r=-0.857~-0.169,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与产后抑郁为正相关性,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为负相关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其妊娠压力,提高心理一致感,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的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保健,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减少和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几率,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方法:临床200多例产后抑郁进行抽样分析,不同原因引发的产后抑郁,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产子、曾有异常孕育经历、曾有多次孕育经历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应该从多个方面给予预防、治疗和心理疏导,进而减少孕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产后抑郁属于综合性抑郁症,这种抑郁症多发于产后几周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婴儿和家庭造成影响.因此,产后抑郁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护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产妇心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访视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护理前后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程度判断。两组产妇在护理前,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罗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早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及自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302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8.61%。产妇的年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产科并发症、产后睡眠状况、夫妻关系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的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作用明显。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让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最终降低产褥期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干预研究的方法,将在北医大第一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孕妇进行孕产期身心保健知识的宣教,讲授孕产妇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后果和处理情绪问题的技巧,并对高危妊娠者进行个别咨询和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7.1%和10.1%。干预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尽管两组产后负性生活事件均明显增多,干预组分娩前后抑郁分数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则差异显著。进而提出了减少产后抑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产后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后忧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产后妇女常见的异常心理行为。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为了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2009~2011年对北京市东花市社区从孕早期至产褥期的孕产妇进行全程社区综合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发现社区综合干预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产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安力彬  刘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
<正>近年来,有关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将来婴儿的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进行总结,为研究产后抑郁的病因和探求预防及治疗产后抑郁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