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3~2007年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51例,大部分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出院时完全治愈48例,遗留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8例,遗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例。结论对栓塞治疗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是栓塞预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其中9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47%,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3.49%.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有效预防并发症,术后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给予相关指导,可确保手术效果,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探讨。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结果 20个动脉瘤完全闭塞,没有发现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全部治愈出院,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健,降低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致残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术后重点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结果 46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无一例发生特殊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耐心认真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方式方法.方法?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结果做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结论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讨论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实施准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行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永久性致残率分别为2.0%、1.0%,对照组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4.188,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2±3.12)d,对照组为(20.83±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8,P0.05)。结论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较高,手术成功率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可以缩短疗程、节省开支、不需要开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往往不易发现,多因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查出,在其急性期主要是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二者均是动脉瘤常见致死原因。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逐渐被广泛应用。微弹簧圈工艺和栓塞技术的发展,使得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自引进以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术前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5~2.0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3~6 mg/(kg·h),吸入1%~2%异氟烷,间断给予芬太尼2~3μg/(kg·h)、维库溴铵0.03~0.05 mg/kg.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51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结论 选择全身麻醉对减少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非常有利,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术前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2.0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3~6mg/(kg·h),吸入1%~2%异氟烷,间断给予芬太尼2~3μg/(kg·h)、维库溴铵0.03~0.05mg/kg。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行控制性降压。结果51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结论选择全身麻醉对减少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非常有利,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技术。方法:选择并回顾性总结分析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共发现动脉瘤63例,前交通动脉瘤28例,后交通动脉瘤25例,颈内动脉岩段动脉瘤3例,在全麻下将可脱性微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诱发血栓形成并最终使动脉瘤闭塞,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果:1例因术中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血流略显受阻,1例略有神经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经继续栓塞止血成功;其余53例患者中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可脱性弹簧圈可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陈根风 《工企医刊》2014,27(1):573-57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3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17例;中残9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相似文献   

14.
刘秀梅  李红 《健康研究》2014,(1):101-102,104
文章总结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做好急救准备、血压监护,避免血压冲击动脉壁使动脉瘤再次破裂;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护理重点,尤其是动脉瘤再破裂、血管痉挛等危险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1]。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2月应用可脱性微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12例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患者、药品、器械及导管等,术中加强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术后防治并发症.结果:术后11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95%检塞,效果良好.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配合默契,术后治疗各种并发症,做到系统性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 1 7例患者中 1 8个颅内动脉瘤 ,其中 1 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发病者 ,术前Hunt和Hess分级 :Ⅰ~Ⅱ级1 0例 ;Ⅲ级 3例 ;Ⅳ级 2例。结果  1例死亡 ,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 ,1 3例痊愈。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 ,但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对 178例动脉瘤采用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 ,其中 43例采用机械式可脱弹簧圈 (MDS)栓塞治疗 ,13 5例采用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 以 MDS栓塞组的 43例动脉瘤中 ,栓塞程度 10 0 %者 3 5例 (81% ) ;栓塞 90 %以上者 6例(14 % ) ;栓塞 90 %以下者 2例 (5% ) ,有 4例有弹簧圈短尾停留在载瘤动脉内 1~ 2 mm ,没出现临床症状。以 GDC栓塞组的 13 5例中 ,栓塞 10 0 % 12 6例 (93 % ) ;栓塞 90 %以上 8例 (6% ) ;栓塞 90 %以下 1例 (0 .7% )。全组手术死亡6例 (3 % ) ,术中出血 6例。 MDS组有 11例动脉瘤在栓塞后 3~ 3 2个月进行造影随访 ,其中 1例动脉瘤稍微变大 ,2例钨丝弹簧圈出现腐蚀溶解 ,动脉瘤复发 ,行再次栓塞。 GDC组有 15例栓塞后 6~ 17个月进行造影随访 ,均无变化。结论  MDS和 GDC都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GDC因其顺应性、可控性好 ,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效果好 ,是目前最主要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查及心理辅导,尽早手术,降低风险。术后仔细进行身体器官及穿刺部位等护理评估,做好常见护理问题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尽快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科学、专业、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恐慌疑虑,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2月在铜仁市某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