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驰 《医疗装备》2021,(7):26-2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18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患者的年龄、超声征象、疾病类型及瓣膜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反流程度。结果80岁以上患者的占比高于80岁以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大多靠近主动脉管壁,位于瓣叶基底部,瓣膜游离缘无明显粘连,二尖瓣钙化主要累及瓣膜;主动脉瓣病变(66.11%)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28.33%),其余类型病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2.78%~5.56%);患者大多会出现瓣膜功能障碍,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反映瓣膜钙化及反流情况,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岳庆雄 《现代保健》2012,(11):78-79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二尖瓣脱垂并伴有中度以上的反流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1例。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病变部位,二尖瓣的解剖定位采用Carpentier命名法,将前叶分为A1、A2及A3,后叶分为P1、P2及P3,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术后即刻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本组21例共30处病变部位,28处病变部位与术中所见相符,2处为TEE未发现。18例1次性手术实施成功,2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再次行成形术,最终获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改行二尖瓣人工瓣置换术。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判断病变部位、术后即刻评价成形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环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8例瓣环钙化患者和72例无瓣环钙化患者(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二尖瓣环钙化(MAC)组和主动脉瓣环钙化(AVC)组及MAC+AVC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多支病变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AVC、MAC+AVC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4%、89.66%、97.56%比52.78%).年龄和MAC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瓣环钙化与冠心病存在密切关系,MAC和AVC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MAC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7年10月130例年龄在60~94岁.超声心动图符合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总检出率为22.4%(130/580),80~94岁组检出率(34.3%),>70~79岁组(25.2%),>60~69岁组(13.6%),P<0.05;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77.7%),较常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次累及二尖瓣(10.0%).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亦可同时侵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12.3%);高血压的程度与退行性瓣膜病关系密切.结论 增龄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重要危险因素及促进因素.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引起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目前,超声心动图仍是检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敏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后即刻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6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在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主动脉瓣环内径及钙化斑块情况,计算主动脉瓣内直径;观察并记录心脏收缩功能情况,血管内血栓、钙化及钙化斑块大小情况;术后观察人工瓣膜是否成功,重点分析心脏收缩、血容量及瓣膜闭合等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瓣膜及心功能情况,分析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HVR术后即刻评估的价值。结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检查检测的主动脉瓣环内径及钙化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患者存在生物瓣瓣叶脱垂及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情况,为在机体应力状态下人工瓣膜对合不良影响瓣叶功能,遂均更换相同型号瓣膜,更换后瓣环内反流消失。16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平均跨膜压差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2,t=32.784,t=22.583;P<0.001)。所有患者均完成HVR,其中6例患者(生物瓣瓣叶脱垂1例、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1例、拆除后离体检测碟片运动无异常的主动脉瓣机械瓣关闭不全1例、机械瓣碟片启闭不灵活且经调整碟片方向仍无改善的二尖瓣3例)更换新的人工瓣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院内死亡。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VR术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及时确定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协助判断内源性因素并给予及时补救,有助于为提高手术有效保障,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真实性评估,有效提高HVR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人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LVDd、LAD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观察组患者合计83个钙化灶,主要分布于二尖瓣前瓣4例(4.82%)、二尖瓣后瓣18例(21.69%)、主动脉左冠瓣14例(16.87%)、主动脉右冠瓣14例(16.87%)、主动脉无冠瓣33例(39.76%);观察组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瓣膜表面粗糙、不平,瓣膜联合处明显增厚、钙化、挛缩变形,瓣口狭窄、关闭对合不严。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立体对心脏瓣膜与相邻结构进行显示,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测评,从而综合获得患者心功能信息,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2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培养检查,患者入院后两天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各切面进行常规扫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了解患者心脏室壁及瓣膜的运动情况;观察患者心脏内的赘生物的数量和大小,赘生物所在的部位、活动情况,及瓣膜的返流情况。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诊断为IE的229例患者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6.1%(220/229),高于血培养检查阳性率68.1%(156/229)(χ2=5.273,P=0.036);有17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赘生物所在部位及大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的共176例,准确率为100.0%;220例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赘生物,赘生物部位以主动脉瓣121例占55.0%为主,其次为二尖瓣前叶或者后叶57例占25.9%;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的赘生物都有很大的活动度,其一般会随着患者心脏的搏动而出现飘动的现象。结论通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并能对其位置、大小做准确判断,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1例年龄(≥60岁)老年人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检出退行性瓣膜钙化病例119例,发生率20.8%。与退行巨心脏瓣膜疾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廖东 《现代保健》2010,(22):177-178
目的观察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中老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发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87例(29%),其中主动脉瓣钙化和硬化5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14例,二尖瓣钙化21例。结论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累及左侧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钙化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7年10月130例年龄在60~94岁.超声心动图符合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总检出率为22.4%(130/580),80~94岁组检出率(34.3%),〉70~79岁组(25.2%),〉60~69岁组(13.6%),P〈0.05;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77.7%),较常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次累及二尖瓣(10.0%),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亦可同时侵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12.3%);高血压的程度与退行性瓣膜病关系密切。结论增龄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重要危险因素及促进因素。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引起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目前,超声心动图仍是检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敏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价值,为更好地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心脏瓣膜及心腔是否存在赘生物、瓣膜关闭不全,有无瓣叶穿孔、瓣周脓肿;以外科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的准确率、灵敏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瓣叶穿孔、瓣周脓肿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41例患者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赘生物3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0例,29例附着于心脏各瓣膜,呈大小不等、边缘毛糙的结节状或团絮状回声,受累瓣膜均伴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检出准确率、灵敏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93.75%、88.89%、96.77%和80.00%,均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瓣叶穿孔15例、瓣周脓肿12例,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6.67%、84.61%,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形态特征、附着部位,准确判断有无瓣叶穿孔、瓣周脓肿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孔成形术在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35例二尖瓣前叶病变患者行双孔成形术,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进行评价,并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前瓣口面积为(5.41± 1.50) cm2,术后瓣口面积为(3.01±0.70) 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例患者无明显反流,5例可探及轻度反流信号,2例中度反流信号.随访1~12个月,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双孔成形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除1例发生心房颤动、1例发生胸腔积液、2例发生心包积液外,其余患者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双孔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少华 《现代保健》2011,(3):144-14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平面法、多普勒压差降半时间法和实时三维容积法检测3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二尖瓣瓣口面积,并和31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在二尖瓣狭窄组和对照组内,二维平面法、压差降半时间法与实时三维容积法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均呈高度相关;三维容积法测得的瓣口面积在正常组与二尖瓣狭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三维容积法测得的瓣口面积略小于二维法.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实时显示二尖瓣口的整体形态,同时更容易快速切取到瓣口最小面积平面,可准确反映瓣膜狭窄的真实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心脏受累情况及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cardiography,UCG)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后转归的评估.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UCG特征及心电图(eletrocardiography,ECG)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UCG的改变.结果72例患者中,ECG异常者45例(占62.5%),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24例(占33%);治疗前UCG异常者72例(占100%),其中68例(占9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以左室扩大多见,65例(占90.3%).72例患者均有心瓣膜受累(占100%),其中二尖瓣受累67例(占93%),主动脉瓣受累27例(占37.5%).二尖瓣受累超声表现为二尖瓣增厚,瓣口狭窄及瓣口返流,各瓣膜口返流以二尖瓣口返流最多见,61例(占93%).部分患者出现左心功能降低及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治疗后UCG复查,绝大部分病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形态改变恢复正常,返流征像消失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CG诊断房室大小的敏感性优于ECG,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心瓣膜受累特征是二尖瓣轻度狭窄并瓣口返流,UCG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具有指导治疗及对治疗后追踪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有无血栓形成,各室壁厚度及运动情况,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情况,瓣口面积,瓣口血流速度,反流面积,估测肺动脉压。结果所累及瓣膜增厚,回声增强,交界粘连,开放受限,继发房室增大,室壁增厚,左房血栓、肺动脉高压等。最多累及二尖瓣,其次主动脉瓣、三尖瓣,而几乎不侵犯肺动脉瓣。结论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逐渐普及,对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作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该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血栓、粘液瘤、赘生物最常见。血栓及粘液瘤好发生于左房,血栓多为较强回声,一般无蒂,活动度小,随心动周期而动;粘液瘤多为等回声,有蒂与心内壁相连,活动度较大:赘生物多发生于瓣膜,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占位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它能准确描述病变的部位、大小、数最、形状、活动性及比邻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瓣下结构(保留全瓣)的瓣膜置换,在手术技巧与术后恢复方面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行同类手术有无差别。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将39例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病人分为两组,一组(23例)以二尖瓣狭窄(MS)为主,另一组(16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为主。术前及出院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大小(LVEDD),射血分数(EF)及人工瓣的血流状态。结果:MS组出院时LVEDD及EF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MI组出院时LVEDD比术前明显缩小,EF明显降低。两组均未见人工瓣血流状态异常及左室流出道受阻。结论 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瓣换瓣,其近期效果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18.
崔琳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9-4550,466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其他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医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手术及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4例占5.26%,择期手术72例占94.74%,手术成功74例占97.37%,死亡2例占2.63%;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35例,阳性率77.77%,赘生物<2mm有1例、2~15 mm有31例、>15 mm有3例;发现1个赘生物12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2个20例、≥3个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受累瓣膜阳性率82.98%,其中二尖瓣受累26例、主动脉瓣受累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同时受累9例、其他瓣膜受累3例,瓣周漏及脓肿各2例,瓣膜脱垂11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瓣膜穿孔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心脏赘生物进行准确定位,并能确定其大小、形态、数目及伴随的心脏情况,还能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无心脏基础病变、并发症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相关病因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收集204例解放军306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SDHVD分为对照组109例(68.3±8.26岁)及病变组95例(73.3±8.3岁),观察SDHVD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分析其相关病因。结果 病变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室松弛性降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瓣膜病变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83.2%),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11.6%);未检出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的退行性病变;瓣膜功能障碍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检出率最高。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退行性瓣膜病主要发生于主动脉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合并存在,是导致或加重老年人瓣膜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十年,食管超声(TEE)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介绍九十年代食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进展。 1 瓣膜手术 1990年Matsuzaki曾证实TEE评估瓣膜功能准确性很高。近年来许多心脏中心常规用术中TEE确定瓣膜病变程度及选择手术方法,并评估手术后效果,及时纠正不足。1994年Fernardei介绍1200例ST·Jude瓣替换术,其中有一例术后不能停体外循环,再次切开心脏也未能发现人工瓣膜的问题,但安置TEE后,发现是人工瓣膜的一瓣叶活动呆滞,经更换新的人工瓣膜,挽救了病人生命。二尖瓣病变,常作整形术,术中TEE可确定二尖瓣病变性质及评估整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