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漯河市小学生近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漯河市区五年制小学生近视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马利  郝盼盼  史青 《中国校医》2018,32(8):606-607
目的 探讨小学生近视预防保健护理措施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月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近视患儿共1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预防保健护理,观察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χ2=9.56;P<0.05);观察组患儿近视改善优良率为74.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55%(χ2=4.80;P<0.05)。结论 引起小学生近视的原因较多,一般认为与遗传、营养、环境及行为等因素有关,而加强预防保健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儿童近视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预防小学生近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2000~2003 年在包头市昆区的2所小学开展预防近视的实验研究。[结果]与研究前比较,采取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学生视力低下率与近视率分别降低了2 83%和1 52%;未采取措施的对照组学生视力低下率与近视率分别升高了2 61%和2 63%。[结论]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于2002-2006年对暨南大学附属小学2002-2003学年三、四年级学生开展预防近视的试验,以暨南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试验组1(135人),四年级学生为试验组2(131人).分别以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体质健康监测点同学年的三、四年级学生为对照组1(240人)和对照组2(135人),并以暨南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初一年级学生为内对照组(98人).试验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上健康教育课,每日做2次全国小学生眼保健操和根据中医针灸经络学说新创眼保健操,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1的近视率(51.1%)比对照组1(79.0%)降低了27.9个百分点,试验组2的近视率(57.2%)比对照组2(70.1%)降低了12.9个百分点;试验组1和试验组2在试验结束时的近视率均低于内对照组.结论 采取的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预防小学生近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健康教育对预防近视的作用 ,上海市长宁区组织了 30位社区医生 ,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上海市虹桥街道两个居委会及 1所小学一至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虹桥街道、虹东、何家角居委会一至四年级小学生及安顺路小学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 1个班 1 32名学生作为干预组 ,以天山路街道天山一小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 1个班 1 3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 方法 分别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摸底、造册、视力检查 ,为干预组发放自编的健康教育处方。每月上门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校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及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专学校学生沙眼的患病情况 ,我们对安徽省巢湖市某中专学校部分学生沙眼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便为青少年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9月 1日检测安徽省巢湖市某中专学校入学新生 2 49人 ,二年级学生 2 40人。抽取一年级 4个班级 ,分别设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 12 0人采取干预措施 ,对照组 110人 ,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 1999年 9月 1日的检测结果作为原始数据 ,2 0 0 0年追踪检测结果为对比资料。1.2 方法及诊断标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普查。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 ,包括定期进行卫生宣教 ,如注…  相似文献   

7.
刘碧芳 《中国校医》2000,14(4):292-293
我校于 1997年试行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 ,笔者于 1997年 9月下旬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并于 1999年 6月对原调查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鳌阳中心小学 1997~ 1998学年二、三年级学生 5 38人 ,剔除变动学生及不合格问卷 ,获取有效问卷 5 0 4份 ,其中男生 2 6 7人 ,女生 2 37人 ,年龄 8~ 9岁。1.2 方法1.2 .1 心理干预方法 ①课堂教育及各学科渗透教育。②媒体教育。③“问题”学生的转化。④家庭教育。1.2 .2 行为问题测查与评定…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有关资料表明 ,中小学生的视力从 8~ 10岁 (有遗传家族史的为 8岁 ,无遗传家族史的为 10岁[1 ] )就已有下降的趋势 ,从 14岁开始视力下降率明显上升 ,至 15~ 18岁达到高峰。这除与 13~ 14岁 (生长发育突增期 )是视力剧变期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等因素有关外[2 ] ,还与个人的用眼卫生习惯有关。现阶段所采用的预防视力下降的宣传资料和干预措施使中小学生被动、片面地接受 ,预防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中小学生主动、全面地接受用眼卫生习惯的更好途径 ,从而得到更好的预防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在预防小学生龋具及近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凌励 《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2):745-746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是预防龋齿和近视的一个重要措施。为考察健康教育在预防龋齿及近视中的作用 ,湖北省孝感市卫生防疫站、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于 1 999年对本地区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农村小学和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在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农村小学中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五年级的学生为健康教育组 ,即实验组。在学校一般情况大致相同而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农村小学中 ,用同样的方法抽取五年级的学生为对照组。收集每位被抽取的学生当年的体检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对近视的认知和态度,为制定视力保健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市随机抽取6所小学,并对其二~四年级3 091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9名小学生佩戴眼镜,占15.17%。93.43%(2 888/3 091)小学生觉得近视很不好,0.92%(36/3 091)觉得近视很棒,觉得戴眼镜很酷。不同年龄、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佩戴眼镜的小学生对近视的总体感觉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分类有序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越大,觉得近视很不好的比例越低(OR=0.757,95%CI=0.650~0.882);与男生相比较,女生觉得近视很不好比例较高(OR=1.340,95%CI=1.003~1.790);不戴眼镜的学生比戴眼镜的学生觉得近视很不好的比例高(OR=2.075,95%CI=1.492~2.885)。结论 不同特征小学生对近视的认知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小学生用眼卫生与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近视防控视频科普对重庆市小学生知信行的效果,为近视防控科普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主城区的小学,选取25 117名小学生进行横断面基线调查;通过在公交车、轻轨和社区电梯轿厢持续投放一个月近视防控科普视频,宣传儿童青少年正确用眼行为,干预后选取15 891名小学生进行网络问卷效果评价。结果 基线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5 117份,效果评估收集有效问卷15 891份。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35.9%。干预后学生对影响视力的行为、有效防控近视的措施知晓率(66.8%、56.3%)均高于干预前(63.4%、50.4%);干预前后非常赞同“儿童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这一观点的人数最多,分别占80.5%和82.6%;对于预防近视行为措施,如每天户外运动达到2 h的人数高于干预前(χ2 = 136.611, P<0.001),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0 h的人数高于干预前(χ2 = 35.170, P<0.001)。结论 近视防控视频科普总体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小学生近视防控知识整体提高,对于近视防控的态度更加积极,行为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2年内在我院按时进行孕期检查,且足月后在我处分娩的8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孕检、产后行常规护理、出院后行常规访视;研究组从第一次孕检开始针对"产后抑郁症"实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后42天内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后第42天共出现2例抑郁症;对照组共9例.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定向越野练习对小学生近视防控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防控近视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10~11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选取120名近视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越野项目练习,通过ETG眼镜式眼动仪测试眼球变化特征,比较两组学生的近视改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裸眼视力、屈光度与视觉疲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3,1.94,0.70,P值均>0.05);干预10周后,实验组裸眼视力、屈光度与视觉疲劳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8,15.03,-247.01,P值均<0.05);实验组学生在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场景中,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眼跳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3.62,-7.83,4.82,7.15,P值均<0.05),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过程中眼球呈交替注视特征。结论 定向越野练习过程中,地图识别与实景识别调动了眼球的追随、扫视、注视、聚焦及交替视觉追踪,对小学生近视防控具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未近视小学生,基于可穿戴行为监测工具,前瞻性地评估实施线上线下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5—6月在江苏省同区县内选择2所小学各6个班级的非近视二年级学生,学校1为在线上线下父母健康知识教育(干预组,111人),学校2为仅开展线下健康教育活动(传统干预组,122人)。2所学校学生均接受可穿戴行为监测工具的监测(眼距离、用眼时长、环境光照和户外暴露时间),反馈结果报告,并开展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织发放宣传用品和展板;干预组添加微信群,开展线上健康父母行动(解答与反馈父母提出的近视防控相关健康知识并进行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等)。评估指标包括近视率、散瞳后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追踪时间为2年(2021—2023年)。同时收集2所学校12个班级中未参加可穿戴工具监测非近视学生(自然观察组,56人)的屈光参数。结果 基线结果显示,干预组屈光度、父亲近视率、母亲近视率、平均每天用眼(视近)时长、平均用眼(视近)距离、预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用眼(视近)光照强度(夜)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Z/χ2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健康教育对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术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进行近视矫正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术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术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矫正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00%(49/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38%(34/5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0%(39/5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 2.3%(4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塑形近视矫正术中结合使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 (主要是蛔虫、蛲虫、钩虫及鞭虫感染 )发病率普遍较高 ,其中又以蛔虫病为甚〔1〕。这些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学生的营养和健康〔2〕。以往对这类疾病的控制主要是药物驱虫 ,但由于学生的卫生行为未改变 ,周围环境未改善 ,学生易再感染。为了有效降低农村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发病率和再感染率 ,我们采取了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设施、改善环境卫生、进行集体驱虫等综合干预措施 ,现将综合干预两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我市选取农村小学 4所 ,学生 2 176名作为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佳木斯市某校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近视现状,对近视学生通过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和佩戴蓝光防护眼镜的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学生视力的影响情况,为今后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进行眼科检查,并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9个月(2019年1月1日—2019年10月10日),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学生视力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R 4.0.2软件,非正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358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小学生212人,初中生146人;干预前视力正常127人,异常231人;干预后视力正常176人,异常182人,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好转49人,转好率21.21%。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联合光度变化和屈光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好转人数男生和女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对屈光不正有效,无性别差异。干预前和干预后裸眼视力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综合干预后学生裸眼视力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加强体育运动,蓝光眼镜防护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和中学生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袁芳兰  贾慧丽 《智慧健康》2022,(11):179-182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医院从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7例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彩色眼底照相判定漆裂纹,以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完成脉络膜新生血管(SNV)以及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评估,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完成黄斑区视网膜劈裂(MRS)以及黄斑萎缩、裂孔、前膜的评估。对比病理性近视所致视力下降不同病因患者相关参数。结果 97例病理性近视引起视力下降的影像学病因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MCNV、漆裂纹、MRS、黄斑萎缩、黄斑前膜、黄斑全层裂孔、黄斑板层裂孔及PIC,占比分别为63.92%、38.14%、34.02%、30.93%、28.87%、11.34%、10.31%、2.06%。病理性近视所致视力下降病因为MCNV、漆裂纹、MRS、黄斑萎缩、黄斑前膜、黄斑板层裂孔、黄斑全层裂孔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2.39±1.40)岁、(53.10±1.41)岁、(52.57±1.38)岁、(53.45±1.45)岁、(54.22±1.47)岁、(5...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近视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学龄期儿童近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绍兴市4所小学1~6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同时采用室内灯箱式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双眼视力。结果本次研究的2002名小学生中,共检出515人患有近视,检出率为25.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型、学校和家庭是否在城市、有无近视家族史、每周上体育课是否〉3d、每次锻炼时间是否≥30min、读写时眼睛距书本不足一尺频率、边吃饭边看书频率、躺着或趴着看书写字频率、在阳光直射下读书写字频率、做眼保健操频率不同的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级、城市学校学生、有近视家族史、读写时眼睛距书本不足一尺、躺着或趴着看书写字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做眼保健操是小学生视力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绍兴市小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高年级、有近视家族史和不正确的学习姿势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菏泽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7月选择菏泽市中小学29 047名学生人群进行调查,入组人群均经过详细的眼科视力检查及近视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其中1 549名学生进行干预研究,分析其干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菏泽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47.19%,其中,轻度者占23.87%,中度者占48.91%,重度者占27.23%。不同视力情况的中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间、手机时间、户外活动、手工活动、阅读姿势、学习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电脑、手机、学习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危险性就越大(OR=10.751,95%CI为3.836~17.666;OR=12.782,95%CI为6.370~19.193;OR=3.059,95%CI为1.751~4.087);户外活动、手工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危险性就越低(OR=0.658,95%CI为0.135~0.981;OR=0.378,95%CI为0.157~0.857);此外,阅读姿势是近视的危险因素(OR=12.391,95%CI为6.535~18.248),而家长监督是近视的保护因素(OR=0.022,95%CI为0.002~0.234)。结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近视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与手机使用时间多长有关。加强近视的预防教育活动、限制手机的把玩时间及加强户外运动时间有助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