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范春鸿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2-2963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缺血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缺血相关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口服其他降脂药。结果对照组在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和缺血性发生率上面都大大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血脂指数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静海区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TC、LDL-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及斑块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斑块情况,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据51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与82.3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以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2%与5.88%,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5.
许冬梅 《现代养生》2013,(22):31-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前2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顿服,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超敏肌钙蛋白(TNT-HS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前应用,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经过3个月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HDL-C等指标的变化值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临床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疗效更为显著,而且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8-06-2009-06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10 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 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冬 《现代养生》2014,(6):167-16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在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有着明显的改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无改变,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比对上,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方面较住院前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且随访调查半年发现治疗组的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进一步改善,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改善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可靠且副作用较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AMI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均在发病6h内给予常规及溶栓疗法,观察组溶栓后6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用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ET-1各项指标改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于治疗AMI患者,可通过显著的调脂作用及非调脂作用,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08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5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内,观察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控制血脂效果更为理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别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定期复查肌酶、肝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C(2.06±0.28)mmol/L、高敏C-反应蛋白(3.59±0.60)mg/L,对照组LDL-C(2.89±0.29)mmol/L、高敏C-反应蛋白(4.51±0.63)mg/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酶,各有两例肝酶轻度升高,不影响治疗,两组无一例肌病发生。结论突发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口服均可显著降低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且安全性高,但相比较而言,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症作用更为明显,临床效果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梅芳 《现代保健》2012,(11):28-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血脂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略低于常规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优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7d、15d、30d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40例采取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CRP及心功能指标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对心室重构起到了预防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心脑血管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13-3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