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三种充填楔状缺损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187颗楔状缺损的患牙,分别用富士玻璃离子黏固剂、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观察1年.结果 三组修复的成功率分别为75.00%、81.25%、94.37%.富士玻璃离子黏固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成功率高于前两者,同时具有前两者的优点.结论 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是修复楔状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种方法治疗中老年人根面龋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陈平 《医学综述》2009,15(3):478-480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中老年人根面龋的疗效。方法106例426个根面龋患牙随机分成A、B、C三组,用不同材料修复,A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B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随访2年后的疗效。结果A组142颗牙中有16颗牙失败,成功率88.7%;B组142颗牙中有27颗牙失败,成功率81%;C组142颗牙中有5颗牙失败,成功率96.5%。结论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根面龋的成功率略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根面龋的成功率,但光固化复合树脂比玻璃离子水门汀美观、耐磨。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的成功率高于另外二者,同时具有二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朱凤华 《当代医学》2013,(20):75-75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186颗)楔缺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光固化流动树脂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对比观察。比较3组间修复体的质量和具体失败原因。结果 1年疗效,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7.1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2.26%,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1年后,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同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352颗浅型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1.5年后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玻璃离子的成功率为80.87%,复合树脂组的成功率为83.33%,流动树脂修复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4.17%,高于另外两组(P〈0.01)。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组和复合树脂组。结论 流动树脂是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刘根娣 《现代医学》2003,31(4):237-238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412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缺损,修复1年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81.88%,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为88.32%,Dyract复合体组为95.62%.Dyract复合体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光固化树脂组(均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修复楔状缺损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方法: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结论:对于前牙较浅的楔状缺损可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对于前牙较深的楔状缺损以及前磨牙及磨牙可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同时对于磨牙亦可用玻璃水门汀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GC Fuji Ⅸ GP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和3M 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中度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GC Fuji Ⅸ GP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B组使用3M 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充填1年后复查其疗效.结果 A组成功率为91.3%,B组成功率为81.1%,经统计学检测A组较B组疗效好.结论 GC Fuji Ⅸ GP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热膨胀系数接近牙体硬组织,边缘密合好,对牙髓刺激小,可释放氟起到防龋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牙的疗效。方法56例288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B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修复;并在1年后随访。结果A组96颗牙中有85颗成功,成功率88.5%;B组96颗牙中有77颗牙成功,成功率80.2%;C组86颗牙中有81颗成功,成功率94.8%。结论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莉  李红梅 《重庆医学》2007,36(14):1425-1426
目的 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357颗患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松风氟化玻璃离子BEAUTIFIL充填,修复2年后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松风BEAUTIFIL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0.83%,复合树脂组2年的成功率为81.03%,玻璃离子水门汀组2年的成功率为76.86%.松风BEAUTIFIL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于另两组(P<0.01).结论 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机械及生物性能,黏结力强,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Dyract复合体三修复楔形缺损的疗效。方法60例285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成A、B、C三组,用不同材料修复,A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C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随诊2年后的疗效。结果A组95个牙中有18个牙失败,成功率为81%,B组95个牙中有4个牙失败,成功率为96.7%,C组95个牙中有3个牙失败,成功率为96.8%。结论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的成功率稍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而Dyract复合体成功率高于另二组,并同时具有二优点。  相似文献   

11.
苏伟  罗美界  兰秋奎  何灏逾 《广西医学》2014,(4):519-520,529
目的对比分析Z350型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2例共459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230颗患牙)采用Z350型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B组(229颗患牙)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修复后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修复后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随访,A组成功率分别为100%、98.26%和94.78%,B组分别为99.13%、92.14%和83.41%。修复12个月、18个月时,A组成功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B组继发龋、牙冠颜色变化、牙髓病变、缺损及边缘不密合发生率均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修复材料脱落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Z350型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远期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和Dyract AP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阿克苏地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共331颗中等以上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B组采用Dyract AP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1年,评定成功率.结果:A组回访167颗患牙(23人),成功124颗,成功率74.25%;B组回访:129颗患牙(21人),成功112颗,成功率86.87%.结论:Dyract AP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不同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比较对照这三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180颗尖牙或是前磨牙牙齿楔状缺损需要修复的患者64例,分为A、B、C三组,每组60颗牙齿,分别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6个月A、B、C组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分别为81.67%、93.33%和95.00%,其中B、C两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本质暴露的牙齿楔状缺损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具有较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50例237颗中、深度楔形缺损患牙,随机均分A、B、C三组。A组用Dyract复合体,B组用光固化复合体树脂3MZ100,C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楔形缺损。全部病例随访1年。评价内容包括保存率、颜色匹配、解剖形态、边缘密合性、有无继发龋形成、及有无术后敏感症状。结果:A组Dyract复合体组,成功率93.67%,B组光固化树脂组成功率81.01%,C组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组,成功率96.20%。B组与A、C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形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光固化复合体、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15.
零月丽 《右江医学》2011,39(6):755-757
目的观察三明治修复术(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联合术)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360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联合术(A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B组)修复楔状缺损,修复后1年、2年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组修复后1年、2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3.57%、89.38%;B组修复后1年、2年的成功率分别为84.02%、77.22%;修复后1年、2年的成功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联合术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合体Dyract AP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3M-Vitremer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5例390颗楔状缺损牙分别用复合体Dyract AP(A组)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Vitremer,美国3M公司)(B组)修复,于修复后1.5~2年复查.结果A组成功率94.68%,B组8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材料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Dyract AP临床效果优于3M-Vitremer.  相似文献   

17.
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前牙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敏  孙良丰  林志成 《四川医学》2003,24(3):293-294
目的 采用相同个体 ,相同环境的楔状缺损牙进行对照研究 ,以比较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临床上选择有牙颈部楔状缺损的非龋性患者 70例 ,共 2 80颗牙 ,分成两组 ,分别使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 ,经 3个月、1年、2年追踪观察。结果  3个月被修复牙的敏感症率 ,1年及两年后之失败率显示 ,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成功率显著高于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 (P <0 .0 1)。结论 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是目前修复楔状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及两种材料相结合的夹层技术对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275颗楔缺牙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树脂及夹层技术修复,于修复后2年内用改良的USPHS系统评价修复体的质量.比较三组间修复体的质量和具体失败原因.结果 夹层技术组修复体优良率均优于另外两组(x2...  相似文献   

19.
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方法 :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的方法 ,先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覆盖窝洞基底面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恢复牙体外形。结果 :经 1a~ 2a疗效观察 ,成功率达 95 %。结论 :牙体楔状缺损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联合修复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方法72例218颗患牙分两组各占一半,一组进行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另外一组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结果两组成功率在表面磨损以及对牙髓活力改变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材料均有很高的修复成功率,但在临床应用仍需注意适当的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