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6(IL-6)与IL-6受体(gp80与gp130)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活动期LN患者、16例非活动期LN患者和10名正常人PBMCs内IL-6、gp80与gp13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活动期LN患者、非活动期LN患者及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部分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部分临床指标呈正相关,重度活动期RA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患者致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致病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分别对98例和144例LN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观察,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携带IL1RN*2等位基因的LN患者光敏感发生率高,LN活动性病变明显;LN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DI型患者肾脏损害较重,预后较差;IL-1ra和ACE基因多态性在LN患者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N的临床多样性可能与致病基因多态性有一定联系。LN活动者IL1RN*2等位基因携带率较高,LN患者DD基因型发生频率较高,DI型与病情严重性及不良预后相关,但IL-1ra和ACE基因多态性对LN的影响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中IL-6测定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病理诊断,病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测定30例MsPGN患儿及15例非系膜增殖性肾炎(N-MsPGN)患儿尿中IL-6活性,同时分析其与Ms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MsPGN组尿中IL-6活性较N-MsPGN组显著提高,中度MsPGN尿IL-6活性较轻度MsPGN显著增高,且与MsPGN病理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尿中IL-6活性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和T细胞亚群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王红 《山东医药》1998,38(9):22-23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39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和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其T细胞亚群;并与28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显示:①结核病活动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康复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结核病康复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结核病活动期组尿液与血清SIL-2R浓度呈正相关(P<0.01)。③结核病活动期组CD+4T细胞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康复期组和对照组(P均<0.01)。提示结核病活动期患者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降低,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结核病活动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SLE病人PBMC分泌IL—6活性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了SLE病人PBMC分泌IL-6的能力,我们采用MTT比色法,用IL-6依赖细胞株(7TD1)分别测定了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SLE病人和15例正常对照者PBMC培养上清IL-6的活性水平。结果表明SLE患者PBMC自发分泌IL-6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2或P〈0.001),活动期患者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01)。pHA-M刺激培养体系后,SLE患者及正常人PBMC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IL-6、IL-8进行动态检测。结果HFRS患者血清IL-6、尿液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发热期已增高,低血压期继续增高,少尿期达峰值;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L-6与特异性抗体升高有明显关系,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与TNF、IL-8呈显著正相关(r=0.5621,P<0.005;r=0.3845,P<0.01)。结论HFRS患者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a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了影响及IL-6和TNF-α在Hp相关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活性法和放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粘膜体培养24小时后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阳性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IL-6活性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合并活动性胃炎者胃窦T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尿表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量尿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热毒炽盛型显著高于阴虚火旺型(P<0.01)。结论:提示红斑狼疮活动期尿表皮生长因子可作为区别热毒炽盛、阴虚火旺两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作者测定了2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尿酸化功能和血、尿渗透压。结果显示:LN患者的尿HCO3-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TA,NH4-和NAC的排泄量,LN患者中病理改变呈多灶状肾小管萎缩组(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局灶肾小管萎缩组(B组)(P<0.01)。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无骨质疏松(NOP)者以及14例绝经前健康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P组。以OP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前臂骨密度(BMD)和E2呈负相关,与BGP和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呈正相关。结论提示老年女性骨丢失属于高转换型,雌激素水平减少使分泌IL-6细胞活化,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ORCH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TNF、IL-6含量的关系;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流产患者、20例早孕妇女及2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IgMTNF-IL-6的水平。结果流产组TORCH感染率和TNF,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TNF-IL-6含量升高明显,TNF、IL-6水平在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组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
血清中IV—C,HA,LN异常程度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Ⅳ-C,HA,LN水平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14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联合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半进行分析,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Ⅳ-C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含量3倍以上者占75.0%,66.6%,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值的2~3倍占92.3%,68.4%,但无超过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尿路感染患者血清和尿IL—8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尿路感染(UTI)患者血清和尿IL-8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肾盂肾炎患者尿IL-8浓度显著高于血清浓度(P〈0.05),尿IL-8浓度与尿白细胞数量显著正相关(n=31,r=0.502,P〈0.005),提示尿IL-8主要由肾脏局部产生且可能是白细胞自血流游人尿中的重要因素之一。(2)急性肾盂肾炎(APN)患者血清和尿IL-8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  相似文献   

15.
曾丽霞  孙林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03-606,I020
目的 了解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CD126与CDw130)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微量全血双重荧光标记法检测LN患者CD4^+、CD8^+淋巴细胞表面CD126与CDw13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11例)比较,活动组(14例)与非活动组(10例)LN患者CD4^+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均P〈0.01),CD8^+细胞百  相似文献   

16.
IDDM患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IDDM患者16例、NIDDM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27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能力。结果:IDDM患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NIDDM患者显著降低(p<0.001),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NIDDM患者IL-2和IL-6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IDDM患者IL-2和IL-6异常改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风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 2R) 水平与风湿活动的意义。方法 63例成人风心病患者分为3 组:活动期组18 例,迁延型组15例,静止期组30 例。应用ELISA 方法检测了上述成人风心病患者和32 例正常人血清sIL-2R水平,并观察其与心功能和其它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 风心病风湿活动期患者和迁延型患者的血清sIL- 2R水平[(648 ±113) U/mL,(462±140) U/mL] 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风心病静止期患者[(318±57) U/mL,(230 ±95)U/mL;P< 0-001],风心病静止期患者也高于正常人;在风湿活动患者中,重度心功能不全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心功能不全者。风心病风湿活动患者sIL-2R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但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 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sIL-2R水平与ESR、CIC 和PCA 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免疫调节异常在成人风心病风湿活动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清sIL-2R水平可能是监测成人风心病风湿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中IL┐6测定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病理诊断、病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测定30例MsPGN患儿及15例非系膜增殖性肾炎(N┐MsPGN)患儿尿中IL┐6活性,同时分析其与Ms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MsPGN组尿中IL┐6活性较N┐MsPGN组显著增高,中度MsPGN尿IL┐6活性较轻度MsPGN显著增高,且与MsPGN病理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尿中IL┐6活性的测定能间接反映肾脏病变类型及程度,监测尿中IL┐6活性对MsPGN病理诊断的预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法检测内毒素性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诱导前后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害情况。结果发现,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相一致,地塞米松和内毒素同时处理则能部分阻止TNF-α、IL-6水平的升高,并能减轻肝损害程度。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内毒素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冠心病(CHD)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了55例老年CHD患者血清IL-6,IL-8的水平变化并与25例临床老年人对照,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6和IL-8之间呈正相关(r=0.423,P〈0.001),提示IL-6和IL-8的水平变化与CHD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