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基因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8在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室及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取出生28d新西兰白兔的关节软骨,采用机械分离及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分离的兔软骨细胞,用单层培养扩增。②用脂质体法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③以经过转染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牛Ⅰ型胶原作为支架,体外构建转基因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④5个月龄的新西兰白兔80只制备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移植入不同组别的移植物:空白对照组、单纯支架组、单纯软骨细胞附和支架组、经过转染的软骨细胞附和支架组、自体软骨移植组,分别于术后4,8,16,24周处死各组动物4只取材,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①G418培养液筛选结果:通过G418对于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最小致死剂量的测定得出,G418对软骨细胞的最小致死剂量为0.4g/L。转染后软骨细胞经0.4g/LG418筛选,2周后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而未转染细胞在含G418的培养液中逐渐全部死亡,初步证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的转染成功。②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转染软骨细胞胞浆中有氯化镍紫蓝色颗粒阳性杂交信号说明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mRNA的表达;未转染细胞则未见阳性信号。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转染的软骨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样阳性信号,说明有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证明稳定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转染软骨细胞保持Ⅱ型胶原的表达。④软骨缺损修复后的组织学评价结果:在试验所观察的24周内,软骨基本稳定,而且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组织工程软骨显示出强烈的软骨基质分泌能力。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的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软骨细胞附和支架组犤空白对照组、单纯支架组、单纯软骨细胞附和支架组、经过转染的软骨细胞附和支架组、自体软骨移植组修复软骨的组织学评分:术后4周为(12.00±0.79),(11.00±0.81),(8.10±0.90),(5.80±1.03),(5.20±0.46)分;术后8周为(10.20±0.96),(10.10±1.19),(7.10±1.34),(4.90±1.15),(4.00±0.58)分;术后16周为(8.00±1.24),(8.50±1.79),(5.20±1.88),(4.00±1.82),(2.00±1.96)分;术后24周为(7.00±0.90),(6.50±2.13),(4.30±2.00),(3.00±2.13),(1.20±0.78)分,P<0.05犦。结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可以在细胞中表达,而且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的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对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为进一步转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为生长激素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3在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完成。消化获取3个月龄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无因子对照组进行培养,每组16孔细胞。以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阿新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聚胺多糖分泌量。 结果:①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均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生长激素组细胞增殖最显著,是对照组的2.17倍[噻唑蓝法检测不同组吸光度:无因子对照组为0.199&;#177;2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为0.317&;#177;20.06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组为0.384&;#177;0.084,生长激素组为0.252&;#177;20.056,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0.433&;#177;20.080]。②各处理组培养上清聚胺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均能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分泌.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生长激素组聚胺多糖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0倍[阿新兰染色法检测不同因子组上清聚胺多糖含量:无因子对照组为(49.69&;#177;1.37)mg/L,转化生长因子131组为(80.10&;#177;1.42)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88.44&;#177;1.68)mg/L,生长激素组为(67.73&;#177;1.56)mg/L,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104.47&;#177;1.86)mg/L]。 结论:生长激素也有促进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生长激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转染人软骨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判断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构建pcDNA3.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S质粒。将构建质粒在大肠杆菌DH10B中大量扩增后,抽提纯化质粒,并对质粒进行测序鉴定。②将鉴定的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ren-blot等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人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③分别将同代软骨细胞与转基因细胞的培养液、软骨细胞与转基因细胞裂解液和二甲基亚甲蓝共孵育后,检测各混合液的吸光度,以此判断同代软骨细胞、转基因细胞、软骨细胞培养液、转基因细胞培养液中的蛋白多糖含量。结果:①质粒鉴定结果:质粒抽提纯化后电泳可见3条DNA条带,符合质粒的电泳图谱;质粒的测序结果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序列完全吻合。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质粒转染软骨细胞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见到298bp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片断的表达;Western-blot可见7.6ku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蛋白表达条带。③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对软骨细胞分泌蛋白多糖的影响:转基因软骨细胞裂解液和同代的软骨细胞裂解液的蛋白多糖含量分别是(5.23&;#177;0.62)mg/L和(2.47&;#177;0.3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8,P〈0.05);转基因软骨细胞培养液和同代非转染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9.92&;#177;1.04)mg/L和(4.56&;#177;0.5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7,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后能在软骨细胞中表达,并能促进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具有促DNA合成和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稳定的能力。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软骨细胞的研究为体外软骨组织工程和关节软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困难和表型难以维持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大难题。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分裂增殖及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军队卫生学系完成,对象为兔软骨细胞(3周龄新西兰新生兔购于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将bFG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Hβ0AP-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Hβ-bFGF,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检测阳性细胞bFGF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主要观察指标: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bFGF基因转染软骨细胞表型未见显著变化;bFGF基因转染组、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DNA含量分别为(77.37&;#177;6.21),(40.39&;#177;4.33),(33.77&;#177;4.25)μg/瓶(P&;lt;0.0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08.8&;#177;10.2),(77.9&;#177;8.7),(80.2&;#177;10.5)μg/瓶(P&;lt;0.01),软骨细胞G1期分别为59.3&;#177;2.1,69.5&;#177;4.0,73.1&;#177;3.9(P&;lt;0.05)。结论:bFGF转染关节软骨细胞后,可显著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并缩短细胞周期,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实验性兔骨关节炎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每组5只。按Colombo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5~8周给药。益气化瘀利水方组给予益气化瘀利水方(由生黄芪、汉防己、左秦艽、地鳖虫、制苍术、川牛膝、全当归、仙灵脾、生米仁等组成,自制制剂)0.09g,/(kg&;#183;d),氨糖美辛组给予氨糖美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批号030401)0.09g,/(kg&;#183;d),均与兔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定量颗粒饲料,确保其当天吃完。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给药。各组于术后第9周取右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测定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积分吸光度。 结果:2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为圆形呈散在、无序排列。模型组软骨表面广泛碎裂、剥脱,可见软骨细胞簇集。益气化瘀利水方组软骨表面可见小的碎裂,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氨糖美辛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可见细胞集簇现象。正常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氨糖美辛组软骨细胞及间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淡黄色。模型组在簇集的软骨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黄褐色。②各组关节软骨切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7.08&;#177;2.27,4.75&;#177;0.88,P<0.01);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43&;#177;2.37,9.27&;#177;2.44,P>0.05);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明显低于模型组(F=29.71,P<0.01)。 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方可抑制骨质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肖骏  王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0):50-52,i0001
目的: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使其在该细胞中瞬时表达,并观察该表达载体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取4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培养的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②基因转染: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对照组则为空载体pcDNA3。③转染与非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④转染细胞的增殖状况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A值越大表示细胞增殖越强)。结果:①转染与非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未转染和转染pcDNA3质粒的细胞仅出现内参照β-肌动蛋白的条带,而转染的细胞出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β-肌动蛋白的两条带。(2)转染细胞的增殖状况:24,48,72h各时间点单纯骨髓基质细胞组和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骨髓基质细胞组细胞增殖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72h:1.233&;#177;0.45,1.575&;#177;0.45,0.482&;#177;0.04,P〈0.01);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骨髓基质细胞组显著性高于单纯骨髓基质细胞组(P〈0.01)。结论:将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转入软骨组织工程最佳种子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并初步证实了其促进种子细胞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应用固态载体作为细胞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已有成功经验。尝试将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复合细胞后注入动物体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目的:探讨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的可行性。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威海市立医院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9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5~4.5kg,雌雄不限。编号后根据缺损处注入物质的成分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软骨细胞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36只大白兔分组后造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取同种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20%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混合,移植到缺损处进行修复。各移植组缺损处分别注入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据Wakitani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软骨缺损修复程度。②软骨细胞的性质形态,基质中胶原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结果:①移植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能很好地生长,4周时,缺损区完全填充。8,12周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外观相似,界限模糊。组织学检查:形成透明软骨,缺损处被修复。②电镜下:8,12周,修复组织中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及其周围排列不规则的、纤细的、均匀的和无周期性的Ⅱ型胶原。空白对照组仅见纤维修复,再生组织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③修复质量评分: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组和各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和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4周:(3.93&;#177;1.91),(4.56&;#177;1.07),(4.78&;#177;1.09),(8.44&;#177;1.13)分;8周:(2.80&;#177;1.45),(3.24&;#177;1.00),(3.33&;#177;1.00),(8.44&;#177;1.13)分;12周:(2.22&;#177;1.10),(3.01&;#177;0.69),(3.00&;#177;0.71),(9.00&;#177;0.87)分,P〈0.0011,但两组之间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并优于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负载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或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规律及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关节软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泰山医学院形态学研究室完成。①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暴露股动静脉但不阻断血运,术后4h取材;缺血组5只,缺血4h不恢复血运即取材;缺血再灌注组35只,阻断股动静脉4h后恢复血运,于缺血再灌注2,4,8,24h,3,7,14d取材,每时点各5只。②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软骨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阳性细胞,染色成功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扫描记录。阳性细胞标记为红色荧光。③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软骨细胞数目,染色成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数。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即凋亡细胞。结果:纳入动物4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高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f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8,24h,3,7,14d分别为0,(1.20&;#177;0.40),(22.20&;#177;1.30),(33.00&;#177;1.58),(40.00&;#177;1.58),(33.80&;#177;1.30),(18.20&;#177;1.48),(11.20&;#177;1.67),(3.00&;#177;1.00)个/mm^2,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软骨细胞凋亡数高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8,24h,3,7,14d分别为[(0.50&;#177;0.40),(1.20&;#177;0.45),(7.80&;#177;1.30),(12.60&;#177;1.14),(16.60&;#177;1.12),(17.80&;#177;1.30),(15.20&;#177;0.87),(13.60&;#177;0.89),(4.40&;#177;1.67)个/mm^2,P〈0.011。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数高度相关(r=0.716,P=0.046)。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参与了软骨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可能是触发软骨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作用软骨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和骨诱导形成蛋白-6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及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9只,其中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余均为3个月龄左右。取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自体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移植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分成生长因子培养组、单纯支架细胞组、单纯支架组及空白组;并将所培养的软骨细胞模块随机分布种植于48只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模型内,12只/组,进行动物体内培养2-12周;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体内培养2、6、12周处死大白兔,对软骨膜块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工程学评分。 结果:48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培养: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倍增时间为5Dd,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培养系统组为3.8d,两组细胞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②体内培养: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紧密、厚度较一致、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欠佳、厚度稍差、细胞数量较正常少,具有一定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支架组为纤维组织覆盖;完全空白组内为一松散的纤维疤痕组织敷盖及部分炎性细胞的存在。组织工程学评分细胞生长因子组明显好于单纯细胞支架组[空白组(10.94&;#177;1.77)分,单纯支架组(9.38&;#177;1.89)分,细胞支架组(7.31&;#177;1.54)分,生长因子组(3.81&;#177;1.10)分,各组之间相比P〈0.01]。多细胞生长因子用于构建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可促进种子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软骨膜块的形成。 结论:多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膜块中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软骨膜块构建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60Coγ射线小剂量照射处理异体骨软骨移植物,观察辐射对软骨组织形态的影响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2~3月龄的新西兰兔47只,随机取17只作为供体,在内、外侧股骨髁关节面上切取柱状骨软骨块30块,分为5组:非辐射组、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7.5Gy照射组、10Gy照射组,6块/组。其余30只兔作为受体。非辐射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剩余4组采用^60Co单次照射处理,照射野3.5cm&;#215;3.5cm,照射距离76cm,照射剂量分别为2.5,5.0,7.5,10Gy。照射后将每组移植物分为2份,一份直接进行组织形态学等项目检测,另一份植入受体兔膝关节内。结果:实验选取47只兔,17只作为供体制作柱状骨软骨块移植物30块,剩余30只兔作为受体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物植入后各组膝关节大体观察:各组修复的关节均恢复原有轮廓,滑膜轻度增生,关节面平滑,与周围正常软骨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辨明与周围组织的分界。②移植物植入后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各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以5.0Gy照射组修复效果最佳。③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透明软骨细胞计数的定量分析:非辐射组、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基本相似(P〉0.05),但均明显高于7.5,10Gy照射组[(1001.33&;#177;62.47),(1061.50&;#177;74.58),(1075.33&;#177;83.87),(893.67&;#177;25.52),(882.50&;#177;46.75)个,P〈0.05]。④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S-100阳性细胞计数的定量分析:2.5Gy照射组、5.0Gy照射组基本相似(P〉0.05),但均明显高于7.5Gy照射组、lOGy照射组及非辐射组[(301.33&;#177;18.49),(326.33&;#177;41.89),(289.83&;#177;22.44),(279.33&;#177;18.93),(284.50&;#177;27.65)个,P〈0.05]。⑤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Ⅱ型胶原含量百分比的测定:非辐射组及2.5,5.0,7.5,lOGy照射组基本相似[(72.24&;#177;3.30)%,(72.20&;#177;9.16)%,(71.34&;#177;2.38)%,(72.66&;#177;3.77)%,(72.73&;#177;3.48)%,P〉0.05]。⑥照射后各组移植物中Ⅱ型胶原荧光强度定量分析:5.0Gy照射组明显高于2.5,5.0,7.5,10Gy照射组及非辐射组[(29.79&;#177;8.91),(16.74&;#177;3.55),(18.33&;#177;3.79),(19.23&;#177;4.74),(16.63&;#177;3.39)A.P〈0.05]。结论:经γ射线辐射处理后,移植物中仍有大量的软骨细胞存活,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效果较好;以5.0Gy照射剂量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