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期化疗Ib2~Ⅱ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先期化疗1~2程,对16例I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9例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行宫颈癌根治术,7例效果不显行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结果先期化疗对16例Ib2~Ⅱb期宫颈鳞癌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有效率为56.25%。结论先期化疗使I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目的,从而使手术更为彻底或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并减少预后不良因素,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在Ⅰ b2~Ⅱb期宫颈鳞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Ⅰ 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为TP(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组和PVB(顺铂联合长春新碱及博莱霉素)方案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宫旁浸润、脉管栓塞、淋巴结的转移、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TP方案组临床近期有效率为93.3%,PVB方案组临床近期有效率为83.3%,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在毒副反应方面,TP方案组要高于PVB方案组(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上,PVB方案较TP方案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观察组51例术前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4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直接手术;2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基线资料均衡。比较2组治疗后癌块消退情况及术后病理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51例患者行NACT治疗有效率为86.27%(44/51),其中完全缓解9例(17.65%),部分缓解26例(50.98%),轻微缓解9例(17.65%);观察组术后病理示宫颈深肌层浸润(35.29%vs69.05%)、宫旁浸润(27.45%vs59.52%)、盆腔淋巴转移(11.76%vs30.95%)、阴道切缘阳性(0vs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术前NACT治疗可缩小Ⅰb2-Ⅱb期宫颈癌癌块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新辅助化疗的ⅠB2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记录计算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40例(22.3%)。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40岁)(P<0.005)、分化程度高低(P<0.010)、深肌层浸润(P<0.005)、是否脉管浸润(P<0.005)有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Ⅱa期宫颈癌易行手术治疗,≥Ⅱb期原则上采用放射治疗。本文选择2003-01~2005—12在我科确诊的36例Ⅰb~Ⅱb期病例先行放射、介入治疗,术后根据手术所见及病理进行酌情放、化疗,发现具有一定优点,近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官颈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1~2个疗程动脉新辅助化疗,经评价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并以同期行同种手术的45例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结果:在完成动脉化疗后总体缓解率为79.2%.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获得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机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上与同期行相同术式的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动脉新辅助化疗后可以缩小宫颈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情况,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转移及消除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改善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组织摄取部位不同分为癌旁组和癌中组。观察治疗前后癌旁组和癌中组的Bub1、p53的含量。结果:癌中组的Bub1均增高,p53均降低,接近癌旁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同步放化疗[1].但宫颈癌中晚期患者因肿瘤病灶太大、彻底切除困难、病灶出血严重、宫旁浸润等状况,根治术后远期生存率下降,故此类患者仍需寻求进一步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2]是指针对局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或者放疗前给予全身化疗,或者局部化疗,...  相似文献   

9.
谭学军  曹玉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92-1894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邵阳市中心医院初治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35例,采用PVB(顺铂50mg/m^2 d1+长春新碱1mg/m^2 d1+博莱霉素20mg/m^2 d1~d3)静脉化疗1~3疗程并化疗后15~20d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与同期单纯手术的病人39例为对照组在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00%,所有病人阴道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而对照组患者阴道切缘有4例见癌细胞,5年生存率为52.49%,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术前全身辅助化疗配合妇科手术治疗宫颈癌可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新辅助化疗与腔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IB2、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60例,根据术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前腔内放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术前化疗组与术前放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 00%和6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化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 63±0. 92) h、(330. 00±157. 90) ml,均少于术前放疗组的(5. 41±0. 76) h、(413. 33±138. 3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化疗组与术前放疗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0. 0%vs. 16. 67%)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 67%vs. 23. 33%)、生存率(90. 0%vs. 96. 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较腔内放疗更能减少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提高近期疗效,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于根治术前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介入治疗采用PVB或B IP方案,包括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平阳霉素(PLM)或顺铂、平阳霉素、异环磷酰胺(IFO)。46例宫颈癌中Ⅰb 1期6例,Ⅰb 2期12例,Ⅱa 13例,Ⅱb期15例,鳞癌43例,腺癌3例。介入化疗后41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例无效行放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9.1%,13例肿瘤完全消退(28.3%),1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28例部分缓解(60.9%)。常见副反应是轻度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在根治术前行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唐洁  王蕾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10-61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Ⅲ期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宫颈鳞癌Ⅲ期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在同步化疗后接受2个疗程的巩固化疗.对照组未行巩固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3年生存率(86.5%和72.7%)和无进展生存率(82.0%和70.3%)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7%.[结论]宫颈鳞癌Ⅲ期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对生存率有益,但骨髓抑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根治术前采用单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腔内放疗及二者联合用于治疗Ib2/IIa2期子宫颈鳞癌对患者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Ib2/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3种新辅助治疗方法分为3组:单纯化疗组(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lone,NAC)、单纯腔内放疗组(B)和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组(NAC+B)。比较各组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复发生存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复发及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结果:NAC组109例,B组90例,NAC+B组125例。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3组发病年龄、分化程度、宫颈肿瘤生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脱发、无3~4度的骨髓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NAC组和NAC+B组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当。3组之间术中输血比例、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B组和NAC+B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0%,48.8%和60.0%(P=0.270);三组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宫旁受侵0.9%,1.1%和1.6%;切缘阳性1.8%,1.1%和0%;淋巴结转移22.0%,28.9%和21.6%;淋巴脉管间隙受侵16.5%,12.2%和12.8%;深间质受侵:58.7%,55.6%和51.2%,3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接受放疗或放化疗的比例分别为57.8%,62.2%和52.0%(P=0.317)。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DFS)和5年生存率(OS)分别为87.0%和91.0%。3组5年DFS分别为92.0%,80.0%和86.4%(P=0.056),5年OS分别为94.0%,85.6%和92.0%(P=0.097)。结论:3种新辅助治疗方法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Ib2/IIa2期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3组间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单一新辅助治疗相比,不能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贞芪扶正颗粒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将近5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颈鳞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和贞芪扶正颗粒治疗,结果:对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癌旁组织中Bub1、P53和癌中组织中Bub1、P53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癌中组织中Bub1均增高,P53的含量降低,接近癌旁组织中Bub1、P53的含均增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于肿瘤因子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术前诱导化疗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对136例口腔鳞癌采用POD或PD方案术前诱导化疗,药物总有效率POD方案为92.9%(78/84),PD方案为90.4%(47/52)。停药10~14天施行手术。随访3年以上,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99/136)和68.2%(60/88)。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组织中mi R-let-7b、IMP3及HMGA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的207例宫颈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宫颈(normal cervix,NC)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39例、宫颈鳞癌(squamouscancercer v ix,SCC)106例。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i R-let-7b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IMP3、HMGA2的表达,分析mi R-let-7b、IMP3、HMGA2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S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Mi R-let-7b在NC、LSIL、HSIL、SCC中的相对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1)。IMP3在NC、LSIL、HSI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相似文献   

17.
18.
年轻女性宫颈鳞癌合并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26岁。因停经41天,阴道少量出血来院,妇科诊为“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时发现宫颈前唇有一肿物,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宫颁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中,以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最为显著.本文网顾性分析我院通过血管性介入化疗和静脉全身化疗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途径对Ⅰb2~Ⅲb期子宫颈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良恶性病变组织中EZH2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78例(CIN组)和宫颈鳞癌组织78例(宫颈鳞癌组)中EZH2和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与对照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CIN组与对照组(P<0.01);宫颈鳞癌中EZH2与PTEN蛋白表达在组织学分期、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的表达与PTEN呈负相关(r=-0.675,P<0.05)。结论 EZH2和PTEN蛋白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定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及进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