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据包络分析(DEA)在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数据包络分析 (DataEnvelopmentAnalysis ,DEA)是 1978年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A .和CooperW .W .〔1〕 等人提出来的一种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它运用数学规划的原理进行计算 ,按照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 ,对相同类型的单位 (决策单元 )的相对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DEA作为一种有效性评价方法 ,自诞生之日起 ,即为管理与运筹学界所瞩目。二十多年来 ,在理论、方法及应用上有了极快的发展。其理论严谨充实 ;其应用广泛而有力已获公认〔2〕。1 DEA方法简介〔3〕以评价相对有效性的C2 R (Charnes C… 相似文献
2.
3.
数据包络分析在国外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宁 《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18(3):101-105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测量医院技术效率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在国外医院效率评价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DEA方法在国外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阐述了DEA应用的注意事项,并就应用的效果和其它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5.
数据包络分析在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前 ,评价医院效率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比率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法。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前者不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的评价 ,而后者是把回归估计出的生产函数作为最佳实际生产前沿面 (BestPracticeProductionFrontier,BPPF) ,但它并不是实际的BPPF ,因为它只代表的是决策单元的平均值 ,而不代表最优值。而数据包络分析 (DataEnvel opmentAnalysis,DEA) ,则是运用最优化技术 ,对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作评价。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BPPF …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17个临床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对效率进行评价,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思路。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投入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包括:医护人均数、床位数、设备投入,产出指标包括:门诊量、出院人次、业务总收入,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进行相对效率评价和分析。结果得出各临床科室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情况,以及非有效科室的产出不足比例。17个临床科室的平均综合效率值是0.849,总体有效的科室共有5个,总体无效的科室共有12个。这12个科室没有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说明其还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的问题,或是现有规模偏大或是偏小等问题。17个临床科室的平均技术效率值是0.945,技术有效的科室共有11个,技术无效的科室共有6个。这6个科室需要改善运营管理,通过改进病床管理手段提高床位的周转效率,对设备进行结构或功能的优化调整,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手段,以达到最大产出。结论 DEA方法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的效率评价,既能对各科室进行效率高低的比较,又能较为准确的指出产出不足的地方,能够为医院科学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科研单位科研投入的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方法以浙江省某医学科研院所为对象,建立科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计算,进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得到了该单位各部门科研投入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有效情况(其中一个部门为非数据包络分析有效)并进行排序,对非数据包络分析有效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将数据包络分析处理结果与研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基本吻合。结论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科研效率评价中的运用是可行的;作为科研效率评价方法学上的一种尝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发现并解释科研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新颖性。 相似文献
9.
数据包络分析在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3~2007年四川省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比较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医院不同效率评价过程中的应用,为该方法在我国医院效率评价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2003~2007年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采用秩相关分析探讨数据包络分析不同模型和指标在评价医院效率时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CRS模型所得技术效率值为0.758,VRS模型所得总技术效率值为0.758,纯技术效率值为0.800.CRS模型和VRS模型分别所得成本效率值为0.467和0.508,二者相关系数为0.957.DEAP2.1软件在测算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过程中都可得到技术效率值,二者相关性较高.有无平均住院日指标所得技术效率的相关系数为0.968,二者所得成本效率的相关系数为0.977.结论:在只关注医院总技术效率时应选用CRS模型,同时关注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时应选用VRS模型;无法确定所有医院都处于最优规模时,选用VRS模型评价医院成本效率为宜;不推荐采用成本效率测算过程中所得技术效率作为医院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指标需经过统计检验并结合专业知识谨慎取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36家县级医院眼科资源及效率情况,为促进县级医院眼科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县级医院眼科资源和服务提供情况,并对其进行描述,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眼科服务效率。结果 36家县级医院眼科医师数、眼科护士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和眼科设备数的中位数分别为7.0、9.0、20.0、18.0,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5、7.0、17.5、7.0;眼科年门诊量和眼科年住院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8 802.0、1 193.0,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 590.5、1 113.0。眼科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764、0.849、0.900。处于规模报酬变化的医院共有24家,其中14家处于递增状态、10家处于递减状态。结论本次调查的县级医院存在眼科资源相对短缺或过剩的现象,并对眼科服务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合理配置眼科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水平,有利于改善县级医院眼科服务效率,从而满足居民眼科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数据包络分析法应用于三级综合医院效率评价,为医院发现低效率问题的原因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某市23家三级综合医院数据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4家,三乙、三丙、三级合格医院共9家。结果 23个三级综合医院总技术效率均值为0.862,整体效率较高;三甲医院中有4家医院总技术效率均为值0.919,而其他三甲医院中仅有1家医院是总体有效的,总技术效率值为0.77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总技术效率与平均住院日、平均每卫技术人员的诊疗量、平均每床位业务收入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649~0.781之间(P0.01)。结论某市23家三级综合医院总体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低效率状况;三甲医院效率高于三乙和三丙医院;DEA效率与常规效率之间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军队研究型医院资源转化情况及投入产出相对效率。方法 调查了4所军队研究型医院2012年度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相对效率进行测算。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2所医院分别在医疗服务产出和医学科研产出上存在转化低效率损失。结论 军队研究型医院资源转化的总体效率较高,仍须提升规模效率以实现更佳的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辽宁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效率评价,为辽西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EA中的BC2模式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采用Tobit回归分析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了技术有效,占全部卫生院的30.42%;影响中心卫生院技术效率的因素为实设床位、本科学历人数、年内门急诊总人数、全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全年出院人数和手术总例数(P<0.05);一般卫生院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为中专学历人数、年内门急诊总人次数和全年出院人数(P<0.05)。结论卫生人力质量是影响乡镇卫生院效率的关键因素,乡镇卫生院建设的重点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乡镇卫生院的效率进行评估,为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VRSBCC模型的数据包络方法,分别从机构、县域及地级市3个层面,对广东省1 211家乡镇卫生院的效率进行测算,并应用回归模型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机构角度分析得出高效率乡镇卫生院571家(占47.2%),规模效率有效的为67家(占5.5%);从县域而言珠三角及西翼地区的县域平均效率得分高于粤北山区和东翼地区的县域;从地级市看部分市以乡镇卫生院规模递增为主,但部分市则以规模递减为主。回归分析显示,县域的纯技术效率与经济和人口密度无关,但规模效率受到经济与人口密度的影响(P=0.001)。结论:调整非有效乡镇卫生院的投入的结构和规模,加强对粤北山区及东翼地区的投入,根据各市规模效益的不同,协调各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医院不同绩效考核办法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介绍了几种绩效考核方法,并结合影响考核方法效率的因素,对每种考核方法的实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在设计其考核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其实施效率的影响,只有根据医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考核方法,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Shriniwas Gautam PhD Lanis Hicks PhD Thomas Johnson PhD Bhawani Mishra MS 《The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13,29(2):150-158
Purpose: Rural hospitals are critical for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local economies. However, many rural hospitals, especially critical access hospitals (CAHs) need to strive for more efficiency for continued viability. Routinely evaluating their performance, and providing feedback to management and policy makers, is therefore important. Method: Three measures of relative efficiency are estimated for CAHs in Missouri using an Input‐orient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a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assump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iciency of other rural hospitals in Missouri using Banker's F‐test. Using 30‐day readmission rate as a measure of quality, CAHs are evaluated against efficiency‐quality dimensions. Findings: CAHs in Missouri had a slight decline in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but they had a slight gain in average cost efficiency in 2009 compared to 2006. More than half of the CAHs were neither economically nor technically efficient in both years.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other rural hospitals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CAHs in Missouri. Conclusions: This study validates the finding of relative inefficiency of CAHs compared to other hospitals paid under the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 at a state level (Missouri). However, with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socioeconomic as well as health care access indicators across states, a relative efficiency frontier may not be the only relevant indicator of val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CAHs.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the impact on the local economy provided by these CAHs to the community are also critical indicators for mor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