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卒中患者120例,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各60例。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1个月分别用消化道内镜检查胃肠黏膜情况,并测定和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 肠内营养组在肠内营养支持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溃疡率)21例(35.0%),肠外组为41例(68.3%),肠内组显著低于肠外组(P〈0.01),肠外组轻型15例(50.0%),肠外组重型26例(86.7%),轻型显著低于重型(P〈0.01);肠外组重型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D分别为(9.27±2.41)g/L、(2.11±0.64)g/L、(2.11±0.36)m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51.42±3.89)%、(36.26±2.82)%、(1.17±0.29),肠内组重型治疗后IgG、IgA、IgD分别为(11.70±2.89)g/L、(2.81±0.69)g/L、(2.40±0.31)mg/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60.70±4.94)%、(40.38士4.10)%、(1.49±0.58),肠内营养组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P〈0.01);机体感染发生率其肠外组为23例(38.3%),肠内组总感染11例(18.3%),肠内组显著低于肠外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降低感染发生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对老年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 2 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 (肠内组 ,12例 )和肠外营养组 (肠外组 ,13例 ) ,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力苏 )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对其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浆蛋白和累积氮平衡、肠粘膜通透性、免疫球蛋白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观察。 结果 进行 6d的不同营养支持后 ,于术后 10d ,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5 93± 5 7) μmol·L-1、累积 6d氮平衡 (30± 2 4)mg·kg-1、IgG和IgM分别为 (12 4± 1 9)g·L-1和 (15 0 0± 80 0 )mg·L-1,均高于肠外组 (P <0 0 5 ) ;用药前后甘露醇 /乳果糖 (L/M)比值的变化为 0 0 12± 0 0 11,低于肠外组的 0 0 38± 0 0 2 2 (P <0 0 1) ;血浆蛋白结果相似 ;感染并发症 ,肠内组仅有 1例 ,肠外组 2例 ;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为肠外组的 36 6 %。 结论 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 ,维护其肠粘膜屏障 ,更为经济和减少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生长激素(GH)强化的肠外营养(PN)治疗低蛋白 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2例低蛋白血症病人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1例),A组采用常规 的肠外营养支持14天,B组采用Gln和GH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14天,分别观察A、B组病人血清 白蛋白的变化和病情的转归。结果 PN支持14天,A组血清蛋白虽然有升高,但无差异性;1例并 发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2.5天。B组血清蛋白由PN前的(36.2±3.1)g/L升至 (37.5±3.5)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难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而采用Gln和GH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而且能改善肝功能,减 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gA、IgG、Ig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第8天均明显回升,EN组较PN组增幅大(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第8天均明显回升,EN组较PN组增幅大(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强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肠外营养组(TPN组)、常规肠内营养组(TEN组)、免疫强化肠内营养组(GEN组)、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EPN组)和免疫强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GEPN组),各20例。GEN组和GEPN组分别在TEN组和EPN组肠内营养液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12.5 g/L和精氨酸9.0 g/L。比较5组患者术前3 d、术后2 d及术后7 d患者的前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E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各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在院康复时间及营养费用等。结果术后7 d,①5组患者TEN、ALB、PA值较术后2 d时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EPN组、GEPN组TEN、ALB、PA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尤其以GEPN组TEN、ALB值升高最明显(P<0.05)。②5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较术后2d时均有明显上升,而CD8~+比例有所降低(P<0.05);并且GEN组、GEPN组CD3~+、CD4~+、CD4~+/CD8~+比例明显高于TPN组和TEN组,CD8~+比例明显低于TPN组和TEN组(P<0.05)。③EPN组和GEPN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在院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TEN组和GEN组患者(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GEPN组营养费用最高,与TPN组、TEN组和G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可改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营养状态低下情况,维持肠道黏膜功能;尤其是免疫强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外周血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各种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补体、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术后第8天两组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天有所恢复,且改变量EN与P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N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N组(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N组早于PN组(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 (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第7天时WBC、CRP、内毒素水平、APACHEⅡ评分、T细胞亚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第7天WBC、CRP、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3.01±2.05)×109/L、(65.42±11.83)mg/L、(39.28±15.80)E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6±4.25)×109/L、(153.30±26.71)mg/L、(73.02±21.15)E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第7天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1.4%、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促进肠源性感染相关指标恢复,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胃切除术患者对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进行胃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血清总蛋白(73.53±7.98)g/L,血清白蛋白(45.86±4.89)g/L;对照组手术后血清总蛋白(67.13±2.42)g/L,血清白蛋白(38.79±1.71)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总胆红素(9.11±2.7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25.09±5.70)U/L,天冬氨酸转氨酶(18.43±4.51)U/L;对照组手术后总胆红素(25.39±6.5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49.79±.10.48)U/L,天冬氨酸转氨酶(45.79±11.38)U/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9例,切口感染13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胃切除术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强化G ln的肠外营养支持〔G ln1.5 m l/(kg.d)〕;常规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等氮供给,共8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IgA、IgG、IgM、CD4、CD8、血糖、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情况。结果(1)试验组ⅠgG、CD4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试验组营养支持5、8 d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负氮平衡逐渐改善,转铁蛋白升高(P<0.05,P<0.01)。结论G 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