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者报道19例妊高征,31例正常妊娠和9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测,并随机抽查48例同时做了甲皱微循环检查,认为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间四项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有增高(P〈0.01),甲皱微循环亦出现异常表现,说明定期检测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对本病的病情监测,予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30例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瑞林  赵宁侠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医学争鸣》2002,23(12):1112-1114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学员及武警战士各30例,年龄20-22岁,应用江苏协达公司生产的XDM-1型微循环电脑检测仪及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液粘度计,LG-B-190型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测试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红细胞聚集程度、血流速度、流态积分、管周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248例高血压病患和210例血压正常进行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甲臂微循环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程度与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平和性,结论:检测高血压病患甲臂微循环和血液流的变化,可作为高血压病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在斑秃的临床应用及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倩  沈亮亮 《上海医学》2006,29(4):236-238
目的观察斑秃的临床分期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方法采用血液黏度仪监测56例斑秃患者的6项指标,并分活动期与静止期、中医实症组与虚症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将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亚组(A组)及非丹参治疗亚组(B组),观察两个亚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斑秃患者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与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活动期及中医实症者为甚。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除红细胞变形指数为上升外,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而B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A组的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丹参注射液对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临床、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图及甲皱微循环四单元指标为基础,建立了缺血性中风先兆预测系统及其可靠性数学模型,并对325例进行实测验证,结果缺血性中风Q值全部大于80;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多数介于51~79;正常人Q值低于50。认为Q值在80以上者应认为是缺血性中风先兆,这一预测方法是可行的。文中以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为指标,分析了以益气补肾为主要作用的复方益脑宁对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例的预防效果,证明有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纳(丹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确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A组)112例和对照组(B组)8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8.48%、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3.93%,与对照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变化好转,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10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EHF在病程早期血液粘稠性增高,全病程血液粘稠性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晚期血液凝固性有所增加。提示血液粘度的异常可能是EHF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似可作判断EHF的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3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临产前及产后l、3、5d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临产前及产后1、3d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各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1、3、5d均好于临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产后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生期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差于正常产妇,且其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肺心病、糖尿病及甲状腺机能低下等共967例患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同时,观察其甲皱微循环,并以年龄可比的健康人125例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上述各疾病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P<0.001),血液均处于高粘滞状态;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显著减慢(P<0.01~0.001)、血管袢排列紊乱、异常血管袢增多且异常程度严重(P<0.01~0.001)。本结果提示:(1)上述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均处于高粘滞状态;(2)高粘滞综合征时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此外,本结果也为血液流变学疗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 90天后与对照组进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比较。结果 治疗组改善循环的有效率为 80 .2 %,显效率 77.5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患者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55例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明显异常;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甲营养不良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经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愈好转率100%,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甲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该病发病的病理学基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性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将95例老年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祛痰方药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5例和美多心安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后对心脏B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动脉硬化指标以及甲皱微循环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肌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LVH的病因具有缓解和消除作用,如改善 心功能和微循环,降低全血粘度载脂蛋白A1(apoA1)和心肌耗氧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方药对老年性LVH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例11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连续服用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微循环指标变化差异,同时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入支管径、流速和输出支流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输出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载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氧化应激状态及微循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虚化瘀方对荷瘤小鼠化疗后骨抑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接种P388白血病瘤株的小鼠 ,当天即开始予补虚化瘀方灌胃 ,连用 1 3天。将给药小鼠分为高、低剂量组 ,另设正常、模型、化疗对照组。接种后第 6日、 7日分别给化疗、高剂量、低剂量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 5 0mg/kg)、阿糖胞苷 (1 5 0mg/kg)联合冲击化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1 )化疗使荷瘤小鼠骨髓细胞合成期 (S)细胞数降低 (P <0 0 1 ) ,在中药高剂量组骨髓细胞合成期 (S)细胞数升高 (P <0 0 1 ) ,并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2 )小鼠荷瘤状态血液粘滞度增高 ,微循环障碍 ,化疗又进一步加重以上反应。中药高剂量组血液粘滞度降低、微循环得到改善 (P <0 0 5 )。结论 补虚化瘀方对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所致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抗炎、降纤等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对溃疡者给予创面配合换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疼痛、发凉和疮面的改善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64.0%(16/2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和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发凉、麻木和疮面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通脉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活血通络法治疗小儿哮喘与甲皱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医活血通络干预治疗小儿哮喘与甲皱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及《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选择哮喘发作期(热型)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型)患儿存在瘀血阻络的病理基础,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提高临床疗效;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型)中医辨证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活血通络中药“喘通康”达到控制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特点。此外,对上述甲皱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结果表明,本疗法使血粘度指标、血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P<0.01),甲皱微循环不同程度改善,IgG则上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4%(P<0.05)。该法对慢性肺心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