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2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动脉期18—20s,静脉期50—60s,120—150s后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20例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7例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2例为簿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其中10例均匀强化,12例强化不均匀。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CT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动脉期25~30 s,静脉期55~60 s,180 s后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10例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5例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2例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明显强化,其中4例强化均匀,5例强化不均匀,其内平扫不规则更低密度影斑痕强化不明显,3例可见供血动脉,2例病灶边缘有斑块状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静脉期6例呈稍高密度,4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低混合密度影。延迟期12例均低于肝脏密度呈较低密度。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1岁。体检时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在外院手术后来我院复诊。查体:皮肤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未见肠形和胃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水(-),AFP升高正常。B超所见:肝脏右顶叶及右下后叶见两个稍高回声区,大小分别约为2·9cm×2·5cm、5·0cm×5·2cm,境界清晰,具淡声晕,边缘锐利,后方回声稍衰减。CT扫描:平扫示肝脏右后叶上下见两个大小不等稍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后方中央部见条形、圆形、及小片状更低密度影,大小分别为:2·9cm×2·5cm、5·0cm×5·2cm,CT值约为40HU,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图1),后一…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既往普通CT术前诊断率较低,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应FNH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 ,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 8例 ,MRI检查 6例 ,其中 1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疤痕外 ,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 ,其中 4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4例伴有中心疤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 6例 ,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 信号 ,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 ,4例MRI平扫显示中央瘢痕者有延迟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 ,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特点。方法 :14例均经病理证实为FNH,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均为孤立性病变,平均直径3.2 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密度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显示明显强化;静脉期9例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5例等于肝实质;延迟期6例略高于肝实质,4例等于肝实质,4例为低密度。9例病灶中心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瘢痕,动脉期均无强化,延迟期7例强化。结论:FNH的CT表现典型,充分认识其CT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单发病灶12例.平扫:低密度9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快速显著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增强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期10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轻度增强;4例病灶动脉期检出中央瘢痕,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密度逐渐增高而面积减少或消失;动脉期和门静脉期3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FNH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8例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CT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例FNH,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8岁。4例无任何症状,2例因上腹部隐痛而行影像学检查,1例因肺部病变行胸部CT扫描时偶然发现肝Ⅷ段结节灶。所有病例无肝炎病史,AFP阴性,其它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1.2方法7例使用SomatomPlus 4螺旋CT机行CT平扫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s)、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s)、延迟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3~4min),2例延迟15min扫描。常规层厚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对其MSCT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共4期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12例病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岁。12例患者均进行CT四期扫描,共观察到病灶12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2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4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7~4.8 cm,平均(3.1±1.3)cm。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5个,低密度7个,等密度者无法显示病灶边缘,低密度者2例病灶边界清楚,5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瘢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12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中央瘢痕或条索状低密度影,中间瘢痕组织无强化,11例病灶边界显示清晰,均未见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瘢痕组织无明显强化,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瘢痕组织可见强化,与病灶呈等密度分辨不清。结论MSCT多期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确诊还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为单发病灶,结节状或分叶状肿块,直径平均约为4.3cm。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密度,病灶内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呈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3例;平衡期及延迟期呈稍高密度3例,等密度7例;4例病灶的中央瘢痕3例出现延迟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中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9例均经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其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动态增强肝动脉期病灶总体显著强化,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大片放射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其中大片放射状中央瘢痕延时扫描可见轻度-中度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的CT、MR及DSA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例经证实的FNH ,均行CT、MR及DSA检查。结果 :6例病灶CT平扫低密度者 4例 ,均匀或不均匀 ,2例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 ,3例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病灶为等密度 ,2例为略高密度。 3例伴有中心瘢痕 ,1例无强化 ,2例延迟强化。 2例行DSA检查 ,病灶内分布较均匀的新生血管团。MR检查 4例 ,T1 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略高信号。 1例行Gd DTPA增强延迟期呈略高信号 ,中心瘢痕无明显强化。结论 :CT、MR及DSA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动态增强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特征,以提高本病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23例全部行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FN H均为单发肿块,位于肝脏包膜下16例,突出肝脏表面呈外生性生长7例。大小11mm ×13mm~45mm ×50mm ;圆形或卵圆形21例,不规则形2例。23例 FN H平扫均呈低密度影,15例密度均匀;8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23例FNH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CT值接近同层面腹主动脉CT值,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相对高和等密度22例,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14例肿块中央见裂隙状疤痕,疤痕呈缓慢渐进性强化。9例FN H肝门侧见增粗迂曲血管影,2例肿块中央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 FNH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CT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 FNH 的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3例患儿发病前确诊患有神经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母细胞瘤,另外3例患儿无恶性病变病史,均系偶然发现。3例患儿行 MRI 检查,2例患儿行 CT 检查,1例患者行 CT及 MRI 检查,行 CT 检查者全部行增强扫描,2例行 MRI 增强扫描。结果:6例诊断为 FNH 患儿中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8.7岁)存在远隔脏器恶性病变病史,影像学上3例患儿肝脏均呈多发病变,病变最大径2.0~5.2 cm,边界尚清楚,1例可见纤维分隔及中心瘢痕,1例可见引流静脉。其他3例 FNH 患儿(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7.3岁)无恶性病变病史,2例呈单发病变,1例呈多发病变;病变最大径4.3~7.6 cm,边界清楚,2例可见纤维分隔及中心瘢痕,3例均无明确引流静脉显示。结论:增强 CT 及 MRI 检查,尤其是 MSCT 血管成像能真实反映儿童 FNH 的病理学特点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儿童肝脏 FNH 患者影像学特点的认知和了解对于该病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采集压脂T1W图像,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FIESTA)采集T2/T1比值加权图像,用FSPGR序列同时采集无脂肪抑制的反相位和同相位T1W图像。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进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结果:17个FNH在平扫T2WI fs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1WI f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MRI平扫共见中心瘢痕12个、中央粗大血管3条、假包膜数2个,均多于CT平扫所见。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时,21个FNH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16个FNH于门脉期或延迟期的信号强度与肝组织接近,中心瘢痕和假包膜延迟强化。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的3个FNH实质均明显强化,中心瘢痕无强化。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确诊断,MRI对FNH的诊断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