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肖海鸥 《中国校医》2006,20(6):641-643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付方式。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12名吉首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敏感和焦虑倾向。贫困生较少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不同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结论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有益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汤雅婷  牛力华 《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3.
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臆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条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4.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SCL-90测试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I-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1-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结论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L-90对4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和41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超过7%,人际关系敏感因素的检出率超过15%.结论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为该群体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各方面帮助.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高校63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和个性间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CL-90、应付方式问卷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636名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仅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均分上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均分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河南省大学生同其他省份大学生一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了解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皖南医学院2012级219名贫困新生及460名非贫困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新生SCL-90得分除躯体化和其他2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贫困新生和非贫困新生在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贫困新生均低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消极应对和支持利用度两因子.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应付方式问卷调查54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正常大学生作对照。结果神经症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正常大学生,个性特征为内倾不稳定型,在社会环境中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结论高校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及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1.
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安国  邓军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11-1012
目的 了解师范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为贫困生的教育及心理卫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优秀贫困生97名、一般贫困生147名、非贫困生120名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以SCL-90≥160为界定标准)检出率为26.4%,其中优秀贫困生为26.0%,一般贫困生为29.2%,非贫困生为23.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秀贫困生、一般贫困生、非贫困生三者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秀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部分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省城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 013名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贫困学生的总体平均分、各因子平均分以及中度症状的比例均高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生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分与非贫困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学生更需要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席波  付茂笋  孙付胜 《中国校医》2006,20(2):126-128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济南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95名贫困大学生和121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教养方式评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两者的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性别和户籍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极应对方式。同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惩罚严厉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结论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贫困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赵勇  姜绳 《中国校医》2010,24(7):497-499
[摘要] 的了解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组(P〈0.05)。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问题突出。结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名贫困生(男149名,女306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组SCL-90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组(P〈0.01);贫困生组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组(x^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西、云南、陕西农村690名中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富裕女生差,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应对方式上,初二贫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贫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较在逃避一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在“自责”、“逃避”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值分别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责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最为显著,解释量达21%.在本研究的众多家庭与社会背景因素中,只有贫困度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2.96,P<0.01).结论 贫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采用积极的求助方式,对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8.
医学新生成就动机及竞争态度与应对方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朝霞  梁执群  卢莉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82-1583
目的了解医学新生的成就动机及竞争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竞争态度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医科大学1 02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过度竞争态度得分(39.81±6.10)明显高于女生(38.99±5.67)(t=2.04,P=0.04);男生自责得分(4.0±2.05)明显高于女生(3.65±2.05)(t=3.07,P=0.00),而求助得分(5.53±2.14)明显低于女生(6.07±2.15)(t=-3.64,P=0.00);良性竞争态度对成熟应对方式的预测力为15.7%,避免失败动机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和应对方式倾向的预测力分别为15.1%和13.9%。结论成就动机和竞争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徐竞  王蕾  励业 《健康研究》2012,32(2):125-128
目的 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和途径问题,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7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相关问卷调查并数据分析.结果 贫困生的正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r =0.172,P<0.05,r =-0.245,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5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在0.206到0.377之间,P<0.05),正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解决问题维度与奖励与成功、经济和身体变好、正性其它成显著正相关(r在0.253到0.367之间,P<0.01),自责与惩罚与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01),应对方式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β在0.172到0.375之间,t值在2.02到5.05之间,P<0.05).结论 生活事件是影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如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整合性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78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BU]、个性(16PF)、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控制感(IPC)等问卷测试.结果 医学生组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医学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分均低于修订版中文组;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和惩罚严厉(MF4)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的影响最大.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有较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