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9年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青少年血压偏高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本溪市选择3 669名9~18岁青少年,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 489名青少年完成调查。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9.00%。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超重与肥胖、住校情况和中高强度运动情况,其中14~18岁(OR=1.272,95%CI:1.041~1.555)、超重与肥胖(超重OR=2.126,95%CI:1.671~2.706;肥胖OR=4.444,95%CI:3.626~5.445)、不住校(OR=1.514,95%CI:1.099~2.085)、有中高强度运动(中高强度运动1~2 d OR=1.371,95%CI:1.039~1.808);中高强度运动3 d以上OR=1.437,95%CI:1.110~1.861)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相对较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其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苏州市9~17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 903名9~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体重及血压等。结果 2 903名儿童青少年中,男生1 500名(占比51.67%),血压偏高413人(检出率14.23%),睡眠不足的学生共1 762名(检出率60.70%)。睡眠不足者中血压偏高率为16.00%,高于睡眠充足者(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01),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的收缩压z评分、舒张压z评分分别为0.34、0.25,睡眠充足者分别为0.24、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4、2.193,P均<0.05)。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睡眠不足者相比,睡眠充足者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32.9%(OR=1.329,95%CI:1.038~1.701)。按照性别、年龄段分层分析发现,男生组(OR=1.480,95%CI:1.079~2.029)、12~14岁组(OR=1.616,95%CI:1.113~2.345)中睡眠不足增加血压偏高发生风险。结论 苏州市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不足可能是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之一,应保证儿童青少年充足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的关系,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将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均完整的1 28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结果 父母一方和双方均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19.8%。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及其聚集性(2项和≥3项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在父母不同体重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与父母均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父母一方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2.00)和1项代谢指标异常(OR=1.47)的危险性较高(P<0.05或<0.001),而双方均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3.08)、血压偏高(OR=1.74)和代谢异常指标聚集(OR=1.64~4.60)的危险性更高(P<0.05或<0.001)。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和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存在关联。这提示应该对有父母超重肥胖史的高危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7~18岁汉族学生2010-2014年的腹型肥胖变化情况,探索学生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和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库中7~18岁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筛出腰围、身高信息不完整以及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异常样本,纳入分析共计228 562名。采用国内制定的腰围界值点和国际常用腰围身高比≥0.5判定腹型肥胖;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腹型肥胖年份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均值分别为(64.96±9.79)cm 和0.428±0.048,2014年分别为(65.90±10.07)cm 和0.434±0.051,2014年显著高于2010年(P<0.001)。2010-2014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显著上升(腰围界值:13.84%<17.13%;腰围身高比界值:8.91%<11.23%,P均<0.001)。2014年腹型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东中部高于西部,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段(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2.37,95%CI: 2.26~2.48)、城市(OR=1.25,95%CI: 1.20~1.31),东部和中部(东部:OR=1.29,95%CI: 1.22~1.37;中部:OR=1.08,95%CI: 1.02~1.15),7~9岁和10~12岁(7~9岁:OR=1.89,95%CI: 1.77~2.03;10~12岁:OR=2.07,95%CI: 1.89~2.26)、早餐<3~5次/周(OR=1.17,95%CI: 1.07~1.28)、不愿意长跑锻炼(OR=1.72,95%CI: 1.64~1.80)、每天电视时间≥1 h(OR=1.06,95%CI: 1.01~1.13)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间、每天做作业时间可能与腹型肥胖无关(P>0.05)。结论 2010-2014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显著上升,学生腹型肥胖可能具有多种影响因素,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抑郁症状与肥胖的相关性,为儿童肥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9月方便抽取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的1 412名三~五年级学生,通过儿童抑郁量表(CDI)调查学生的抑郁水平。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学生是否超重/肥胖。通过t检验、χ2检验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抑郁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和BMI-Z评分的关系,抑郁症状与肥胖的关系,抑郁症状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发生是否有影响。 结果 1 412名7~11岁学生平均抑郁评分为(9.75±6.38)分。13.1%男生和6.7%女生有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学生中28.6%为肥胖,无抑郁症状学生中18.7%为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学校、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学生抑郁评分每增加1分,BMI增加0.04(95%CI:0.01~0.07)kg/m2,BMI-Z评分增加0.01(95%CI:0.001~0.020)。与无抑郁症状学生相比,有抑郁症状学生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OR=1.54,95%CI: 1.03~2.29)。抑郁症状与性别对肥胖的发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儿童抑郁症状与肥胖相关,应多加关注肥胖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 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375,P<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 vs. 33.7%;女童:31.6% vs. 7.7%;P<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OR=2.70, 95%CI: 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OR=4.74, 95%CI: 3.77~5.95)。 结论 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9—11月抽取顺义区5所幼儿园共1 23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3%、15.2%。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OR=1.333,95%CI:1.032~1.722)、父亲超重/肥胖(OR=1.723,95%CI:1.293~2.295)、母亲超重/肥胖(OR=1.617,95%CI:1.234~2.119)、进食速度快(OR=1.403,95%CI:1.125~1.748)。而平均户外活动时间>2 h(OR=0.649,95%CI:0.549~0.771)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制定父母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抽取河南省内7个市6~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计19 390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3%,其中超重4 415人(22.8%),肥胖3 790人(19.5%)。其中10 390名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和20.8%,9 000名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18.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超重(OR=1.842),母亲超重(OR=2.586),儿童青少年喜爱吃甜食、膨化食品(OR=3.161),进食速度过快(OR=3.268),经常在外就餐(OR=1.882),每天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超过2 h(OR=2.376),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2.64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2 531名儿童,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集中体检的方式,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等;对其腰围和腰围身高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腰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男童均大于女童;女童腰围身高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男童则有波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体重指数(BMI)、母亲学历、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等对儿童腰围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高BMI是学龄前儿童高腹围的危险因素(母亲BMI:OR=1.15,95%CI:1.09~1.18,P<0.001;父亲BMI:OR=1.12,95%CI:1.07~1.15,P<0.001)。结论 需逐步建立我国学龄前儿童腰围正常范围与腹型超重/肥胖腰围筛查界值点,为学龄前儿童腹型超重/肥胖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要控制腹型肥胖需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及睡眠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4月在柳州市城区抽取2 354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9.83%,男生高于女生(21.68% vs 18.17%),平均睡眠时长为(7.85±1.14)h,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4.21%。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夜间睡眠时间与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分别为-0.101,-1.097);睡眠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组的1.93倍(95%CI:1.24~3.01,P=0.004),女生中未见上述联系。结论 柳州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率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睡眠不足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及睡眠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4月在柳州市城区抽取2 354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睡眠相关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以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柳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9.83%,男生高于女生(21.68% vs 18.17%),平均睡眠时长为(7.85±1.14)h,睡眠不足发生率为74.21%。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夜间睡眠时间与其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分别为-0.101,-1.097);睡眠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睡眠充足组的1.93倍(95%CI:1.24~3.01,P=0.004),女生中未见上述联系。结论 柳州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率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睡眠不足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及生活行为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性,为开展学生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昌平区8所小学1 260名学龄儿童,使用“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5.08%,其中农村(15.33%)高于城镇(1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男生(17.51%)显著高于女生(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7 d内食西式快餐>3 d(OR=2.66,95%CI:1.43~4.95)、进餐速度较快(OR=1.73,95%CI:1.23~2.42)、每天至少活动60 min<3 d(OR=1.74,95%CI:1.20~2.51)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 d(OR=1.49,95%CI:1.03~2.15)是学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且与常食西式快餐、进餐速度较快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应从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及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中学生营养状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永宁县3所中学,共1 091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体重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91名中学生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3.75%、77.18%、9.07%。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16.67%、14.23%)均明显高于女生(11.35%、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超重肥胖率(13.70%)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 回归显示,女生(OR=0.611,95%CI:0.422~0.883)、母亲职业为个体工商户(OR=0.242,95%CI:0.093~0.626),不挑食(OR=0.602,95%CI:0.420~0.862)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而无家族肥胖史(OR=2.513,95%CI:1.059~5.959)则是该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另外,女生(OR=0.263,95%CI:0.159~0.433)、非独生子女(OR=0.432,95%CI:0.257~0.727)、无家族肥胖史(OR=0.138,95%CI:0.079~0.241)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而睡眠时间超过10 h(OR=13.154,95%CI:1.468~117.850)则是该地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中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现象并存,男生和独生子女的营养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扭转当地营养状况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